第三十二章領平原郡(一)(1 / 3)

(文學度www.wenxuedu.com)袁熙的一席話,讓袁譚茅塞頓開。兄弟二人寒暄幾句也就分別了。臨行之際,袁熙不經意間的提了一句,道:“大哥回去以後必要掌管兵馬。對了,這點騎兵我是跟父親暫借過來的。兄弟我騎兵不多,還有對抗公孫瓚。還請大哥給父親說明一下,我先用用。”

袁譚大手一揮,對於這點騎兵絲毫不在意,自家弟兄給自己的支持夠多了,留下些許騎兵,也是應該的。而且又不是給別人,給袁熙,跟給自己無異。

隻是怕是袁譚不知道,袁紹給予袁熙多少騎兵。要是知道可足足兩千騎兵!!!什麼概念,用來組建兩千騎兵的jīng力財物,足可以建一支兩萬人的裝備jīng良的重裝步兵。而且袁紹、袁術哥倆翻臉的誘因就是因為袁術向袁紹索要以前戰馬,還是不是騎兵,袁紹沒給,袁術因此懷恨在心。

當然要是輪到戰術和戰略地位,在平原地帶,兩千騎兵的作用要遠遠大於兩萬騎兵。

說出去的話,潑出去的水!袁譚不知道,其中的溝溝壑壑,就算他事後知道了,頂多也就是嘟囔兩句,也不會斷了自己後援,跟袁熙翻臉算賬。

袁熙心滿意足的吞下了老爹的兩千騎兵,得意洋洋的走了。袁譚也是很有收獲,自認為有了二弟的支持,未來的主位,唾手可得。

兄弟二人“分道揚鑣”,袁熙去自己的平原國,袁譚自是去魏郡鄴城。在夕陽之下,走在了不同的路,也是不同的命運。

初評二年,八月初三,晚。

涼風習習,樹葉搖曳。

袁紹二子,袁家的二公子,正式踏出爭霸天下的第一步。

目標----平原國!

出發!!!

來的時候三千步兵,加上六百騎兵,回去的時候已經是兩千六百人的騎兵隊伍。彙合一起的程昱對於袁熙的算計,嘖嘖個不停。這個主公,連自己的父親都算計,這xìng格,真配老夫。

袁熙把隊伍分為三波,一波由趙雲統領,前去常山去押送屯田兵和屯田民,這可都是戰略xìng資源。袁熙可舍不得拱手送給別人。

一路由太史慈統領,前去平原國,為袁熙接手平原國事物做準備。

而袁熙則是任務最為關鍵,拿著袁紹密令,前去接受張郃,高覽偷襲,並安撫招募當地士人,其中就要袁熙的目標。

六百裏的路程,對於騎兵來說不過一兩rì的路程。袁熙這時倒也不慌張,反正都是自己的了---甚是自信---別人也搶不走。

癭陶城——袁熙的第一站。之所以袁熙選擇的是癭陶城,而不是別的地方,原因就是一個人,一個可以讓袁熙甘願繞道百裏的人才。

癭陶縣乃是西漢時設置,治所在今河北平鄉縣艾村,屬巨鹿郡後。東漢為巨鹿郡治所。袁熙有點印象的則是《三國誌》中,東漢末年黑山軍首領張燕與博陵人張牛角,俱攻癭陶。牛角為飛矢所中。

袁熙也是手眼通天的人,更不是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天才。對於曆史也不甚很懂。每個人才什麼時候,在哪裏,正在幹什麼。他袁熙怎會知道。但是古代的消息雖然傳播的慢,卻不遺漏。

哪家有什麼人才,哪個家族舉了孝廉,鄉裏鄉親都知道的。所以袁熙招賢納士,從人一提癭陶城有個癭陶長名董昭,字公仁,深有才能。袁熙一聽,就知道就是曆史上的那個董昭。曹魏的主要謀士之一。

董昭(156年-236年7月4rì),濟yīn定陶(今山東定陶)人。原仕袁紹,多有功勞,因受讒言而離開,成為張楊的謀士,後隨張楊迎接漢獻帝,被拜為議郎。董昭建議曹cāo將漢獻帝遷往許昌,從此成為曹cāo的謀士,深受曹cāo信賴。後來,在董昭的建議下,曹cāo加九錫,成為魏公、魏王。曹丕、曹叡執政期間,董昭也多有謀劃,官至司徒,封樂平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