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智慧與美(1)(3 / 3)

鳳凰衛視陳曉楠做過一期節目《老闞的歌》。她這樣描述:老闞出生在抗戰時期的桂林,從小熱愛音樂,但在那個年代,他由於家庭成分不好沒資格考音樂學院,被下放到農村。他從中學開始收集抗戰歌曲,並將其抄在幾個小本子上,密密麻麻。後來有人告他唱資產階級歌曲,小本子被沒收了,他就完全憑記憶把幾千首歌默寫在一個個香煙盒的背麵。據說那時候,每個周日,他都要沐浴更衣,拿出那些小紙片,對著窗子在心裏默默唱上幾首。但是他的妻子不識字,認為他是在看舊情書,於是有一次,趁他出門把那些煙紙全部燒掉了。老闞知道了,臉色一暗,一個字也沒說,又按照自己的記憶把那幾千首歌重新謄寫一遍。采訪他時,這個瘦小幹癟的老頭,在昏暗破舊的屋子裏對著窗戶歌唱。在他唱出第一個音符的時候,人們就被震住了。他的歌聲,讓我們看到了生命的光亮!直到現在,他為了省錢而自己抄寫歌譜。在大部分人眼裏,他是一個為著不可能完成的任務付出畢生精力的怪人。但在我看來,他的人生充滿詩意。其實,我們每個人都應思考,什麼能讓我們體驗純粹的熱愛,什麼能給我們帶來內心真實的快樂。在當下嘈雜的世界裏,堅守一份天真、單純是多麼重要!

以上是我對創新人才培養的看法。最後,我還想表達這樣一個意思:人們習慣用頭銜或者擁有的財富來界定成功,但很少有人用是否快樂來認定幸福!粗淺內容,可能不合時宜,見笑!

(2010年4月26日,第三屆著名大學中學校長峰會圓桌論壇演講詞)

教育怎樣回歸古典境界

尊敬的各位領導、教育界同仁:

下麵就《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談點個人看法。就算這個規劃有諸多不足,但能夠關注未來就顯示了無比的勇氣。其中,對教師提出了這樣一段不長但在我看來具有震撼力的要求:“增強廣大教師教書育人的責任感和使命感。教師要關愛學生,嚴謹篤學,淡泊名利,自尊自律,以人格魅力和學識魅力教育感染學生,做學生健康成長的指導者和引路人。采取綜合措施,建立長效機製,形成良好學術道德和學術風氣。”整個規劃中有點魅力的就隻有這麼一段文字,因為這段話描述了教育的一種古典境界。

所謂回到古典境界,就是要認真體會教師的價值存在,感受教育的快樂。

承認這樣的現實有點殘酷:教師的人格魅力與學識魅力已經成為了教育的奢侈品。當今的教育發展,就像隆隆的戰車開過,塵囂滾滾,無論是學生、家長還是教師,都全副武裝,打起十倍的精神全力以赴。在如戰場一般艱辛的現實環境中,我們還能夠有所作為嗎?下麵請允許我大段引用上周我們語文組集體教研、公開展示《在閱讀的風中起舞》時,語文老師張彤的發言:

我們嚐試通過指導學生閱讀,把一些美好的情感和詩意的氣息悄悄地融進他們的生命裏,至少也要將一縷陽光、一聲鳥鳴、一陣清風縫進他們貼身的衣服裏。

我想把最後一段文字留給語文老師,這一部分的標題是“語文教師和閱讀”,因為一個語文教師的閱讀境界和閱讀情懷可能會直接影響到學生現在和未來的閱讀。在整個成長階段,書籍用一個個新鮮的字、詞、句,為我們搭起了一個更安全、更真實的世界,某些時候現實世界反而被擠到了生活的邊緣,被片段化、虛擬化。慢慢地,這個書籍的世界會變得越來越豐富和完整,它為我們的心靈建起一個家、一個花園、一所學校和一座劇場,也會建起醫院、法院和監獄。當生活中遭遇到困難時,很多時候你會相信書裏一定會有一段文字在等著你,在這個世界這段文字隻屬於你一個人。那些文字會從紙張裏伸出手來,摘下你的眼鏡,擦掉你臉上的淚水,然後將你緊緊地摟在懷裏。

在另一些時候,書籍也會帶給閱讀者極大的恐懼,那就是最好的文字早已全部被寫進了書裏,字與字之間所有最美妙的組合都已經被窮盡了。那些被惠特曼砍倒的叢林,龐德都已重新雕刻過,已經沒有空間留給後來人去播撒一粒種子。如果土地已經被“托爾斯泰們”占滿了,那就將土地上的空氣留一點給我和我的學生們吧!我們會將屬於自己的文字偷偷地藏在蒲公英的種子裏,隻待一位疲憊的路人經過,輕輕地捧起,輕輕地吹散,那些文字也許能在歌德的衣袖間飛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