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章:絕經是怎麼引起的?(2 / 3)

(2)卵巢功能的衰退:

生殖功能:婦女生育力在30—35歲即開始下降,接近40歲時明顯下降。從規律月經到絕經,通常要經曆一段不規則月經期。此期卵泡成熟不規律,有排卵或無排卵,周期有正常、長、短或完全不能預料。因此,周期長度及其變化也可用於反映卵巢功能。當無卵泡發育、絕經,生殖功能即終止。

內分泌功能:在卵巢生殖功能衰退的同時,內分泌功能也衰退,表現為卵泡發育中合成分泌的性激素,主要是雌、孕激素的變化。首先是孕激素的下降,40歲左右,卵泡發育的程度不足,可能表現為孕酮(P)的相對不足。卵泡發育不充分的程度增強,可以導致無排卵,發生孕酮絕對不足。隨後,隨著卵泡數的減少,發育不足,產生和分泌的雌激素,主要是E2(雌二醇)的總量逐漸減少;在絕經過渡期,由於無排卵導致孕酮不足時,卵泡發育生成的E2可能不缺乏,若卵泡發育的數目多,程度高,或持續,E2甚至相對過多。絕經後卵泡不發育,基本不產生E2。在增高的Gn作用下,間質分泌睾酮(T)增多。卵巢分泌的另一類激素—肽類激素,如抑製素(inhibin)逐漸降低,其下降先於E2。

4.生殖道的萎縮性改變外陰失去大部分膠原、脂肪和保留水分的能力,腺體萎縮、分泌減少,皮脂分泌也減少,皮膚變薄、幹、易裂。陰道縮短、變窄、皺褶減少、壁變薄、彈性減弱、分泌減少。早期呈現充血性改變,壁脆易受傷和出血,有彌漫性或散在瘀斑,晚期顏色蒼白、粘連帶增多。

(二)發病機製

卵巢的老化是一個較為複雜的生物過程,卵巢作為機體的一部分,神經內分泌的改變可能是卵巢老化的主要原因。機體的大多數內分泌功能隻是輕微和緩慢地改變時,卵巢功能卻在急劇下降迅速的老化。圍絕經期最根本的特征即是卵巢的衰老。最早人們普遍認為卵巢衰老的原因是卵子消耗,即卵巢內卵泡的數量決定著婦女的絕經年齡。近10年對卵巢衰老機製的研究有了不斷的發展。有證據說明體內自由基的含量與衰老密切相關,自由基與體內其他物質(如蛋白質、脂質、核酸等)發生反應,生成此類物質的氧化物或過氧化物,對機體造成損害,導致生物體衰老死亡。生物內存在抗氧化酶係統,這些酶具有清除、防止自由基的生成和蓄積,以保護細胞免受毒害。動物實驗已證明抗氧化酶活性的下降,氧自由基含量的增多,可引起黃體溶解和黃體酮生成減少,氧自由基還可以引起卵泡的閉鎖。Qkatani等測定圍絕經期卵巢均漿中抗氧化酶隨著年齡的增長抗氧化活性逐步減弱。線粒體是細胞能量來源的中樞,在線粒體內膜內的基質中,含2—3個線粒體DNA(mtDNA)片段即在同一個細胞內存在數千個mtDNA。隨年齡的增加線粒體的氧化磷酸化作用減弱。Suganuma等用PCR基因擴增法發現圍絕經期卵巢mtDNA的缺失並認為卵巢mtDNA突變與卵巢因老化而致功能不全關係密切,可能mtDNA缺失的累積和mtDNA編碼的蛋白質合成產物的減少影響卵巢功能。

衰老的自身免疫係統認為:衰老並非是細胞死亡和脫落的被動過程,而是最為積極的自身破壞過程。隨著衰老自身抗體的檢出率也升高。卵巢作為機體的一部分,其衰老也和機體的衰老相同。用免疫熒光法可測得卵巢早衰的病人血清中有抗卵巢抗體,卵巢內存在免疫球蛋白和補體C3。肯定了卵巢早衰與自身免疫的關係。正常卵巢衰老是否也與自身免疫有關。總之卵巢衰老的機製很可能是多種因素聯合作用的結果。

1、解剖變化卵巢內卵泡從胎兒7個月後即開始不斷發育與退化,至童年期卵泡數目大量減少,生育期,每次月經周期喪失一部分卵泡,大量卵泡則由於閉鎖而失去功能。出生時卵泡數量為40萬—50萬個,30歲卵泡數目開始減少,35歲急驟減少,40歲隻剩1萬—2萬,50歲時卵泡基本消失。婦女一生中僅有400個左右的始基卵泡發育到排卵,而90%以上的始基卵泡閉鎖,卵母細胞老化壞死,最後為吞噬細胞清除,顆粒細胞層分解,細胞脂肪變性,卵泡塌陷,卵泡膜侵入卵泡最後纖維化。

絕經後卵泡數目逐漸減少,卵巢的重量逐漸減輕。20歲時卵巢的最大平均重量均為10g,卵巢重量從30歲年齡段開始下降,40歲年齡段已不足峰值的1/3,60歲年齡段已不足20歲的1/2。

絕經前期可發育成配子的卵泡和有功能的黃體逐漸消失,成為閉鎖卵泡的白體、血管硬化、血循環下降,纖維組織形成。

絕經後卵泡數目更趨減少,但仍有少量的始基卵泡和處於不同閉鎖階段的大小不等的卵泡。

絕經後期卵泡消失以後,卵巢間質成為產生性激素的一個部位。皮質內基層細胞不斷增加,當皮質細胞層超過1mm時,可稱為皮質間質增殖。此時皮質間質細胞酶的活力持續存在,甚至有所增強,並可有膽固醇沉積,髓質也相對增多,門細胞在絕經後變得更為顯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