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章:絕經是怎麼引起的?(1 / 3)

疾病名:

絕經

1994年6月14日在日內瓦召開了有關20世紀90年代絕經研究進展工作會議,提出廢棄更年期而推薦采用圍絕經期和絕經過渡期。其規定如下:絕經前期(pre—menopausalperiod):指卵巢有活動的時期,包括青春發育到絕經。絕經(menopausal):指婦女一生中的最後一次月經,往往要回顧確定。絕經後期(post menopausalperiod):指絕經一直到生命終止這一整個時期。絕經過渡期(menopausal transitional period):指絕經前的一段時期,即從生殖年齡走向絕經的一段過渡時期,包括從臨床上或血中激素水平最早出現絕經的趨勢開始(即卵巢功能開始衰退的征兆)一直到最後一次月經。圍絕經期(peri—menopausalperiod):指婦女絕經前後一段時期,包括從臨床上或血中激素水平開始出現絕經趨勢的跡象(即卵巢功能開始衰退的征兆),一直持續到來過最後一次月經後1年。即絕經過渡期加絕經後1年。

病因:

(一)發病原因

生理性絕經是卵巢功能自然衰退的結果,意味著卵巢生殖功能終止。婦女卵巢普遍在生命曆程的中期階段開始衰老,生殖力終止明顯早於人類特有的一個明顯生物學特征。

1、絕經的年齡絕經年齡反映卵巢的生殖壽命,細胞衰老是絕經的結果。影響絕經年齡的因素有遺傳、營養、胖瘦、居住地區的海拔高度、嗜煙等。

2、遺傳因素對絕經婦女的影響人體的DNA序列及其變異,反映了人類的進化過程。研究不同人群和不同個體的DNA序列變異(即多態性,polymorphisms),有助於了解人類的生理變化、疾病的發生發展,以及對藥物治療的反應。

攜帶人體遺傳信息的DNA由四個不同的堿基組合而成。人類基因組約有33億個堿基對,目前已基本測出了它們的排列順序。不同人基因組中堿基的排列順序絕大多數一致,但也存在極小差異,主要體現在DNA個別位置上堿基排列有所不同,這種遺傳性變異被稱作單核苷酸多態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人類基因組中約有1000萬種SNP。不同人之所以對同種疾病的易感程度有所不同,對相同藥物有時也會產生不同的反應,與SNP的差異有關。同樣,SNP也在不同程度上影響了絕經婦女的各種生理狀況和疾病發生的差異。

許多基因的多態性與絕經時間和絕經後某些疾病的發病有關。

絕經期極早提前(premature)者,常常伴隨雌激素水平降低,因此對絕經後的健康產生重要影響。絕經時間較早,是心血管疾病、骨質疏鬆症和卵巢腫瘤的高度危險因素,並使死亡率增加。因此從臨床的觀點來看,確定影響絕經年齡的因素非常重要。

越來越多的研究發現某些基因的多態性與絕經及絕經後疾病的發生有關。

(1)雌激素受體(ER)基因多態性:雌激素受體(ER)的結構與功能。ER基因的多態性。ER基因多態性與絕經的關係。ER基因多態性與絕經後骨密度的關係。ER基因多態性與絕經後激素替代療法(HRT)。

絕經後接受HRT治療的女性,由於她們的ER基因多態性影響了高密度脂蛋白(HDL)的水平,因此對HRT的量效產生影響。

綜上所述,雌激素受體基因多態性從不同層次影響到絕經時間和骨代謝,並對HRT治療發揮作用。若臨床工作者通過檢測ER基因型來預測絕經後骨質疏鬆的危險性,以及對HRT治療的反應,將對骨質疏鬆的早期防治和HRT個性治療方案的製定發揮重要的作用。

(2)維生素D受體基因多態性:維生素D受體的結構與功能。VDR基因的多態性。VDR多態性與絕經後骨密度和骨質疏鬆的關係。

(3)其他基因多態性:

降鈣素受體(calci tonin receptor,CTR)基因多態性。Ⅰ型膠原(COLIAI)基因多態性:COLIAI與骨量和骨質疏鬆性骨折有關。白介素—6(IL—6)基因多態性。轉移生長因子β基因轉移生長因子β(TGF—β)基因多態性。CYP17和CYP19基因。

(4)基因多態性的檢測:基因多態性的研究離不開對基因多態性位點的檢測。

限製性片段長度多態性(RFLP)。短串聯重複序列。擴增片段長度多態性。單鏈構象多態性(SSCP)。基因芯片與SNP圖譜。

3、卵巢的衰老

(1)卵泡的減少和卵巢形態老化:出生時卵巢約有70萬—200萬個卵泡。青春期還有約40萬個。絕經時可能殘留極少數卵泡。兩個途徑導致卵泡減少:排卵和閉鎖。從青春期至絕經,僅有400個卵泡能發育成熟並排卵,絕大多數卵泡自然閉鎖,其機製目前尚不了解,是否歸因於細胞凋亡,尚待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