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運籌帷幄、鐵馬金戈——謀臣勇將之謎(12)(1 / 2)

謎團一:深山岩畫所畫曹國公是何人?

從1985年開始便潛心研究大順王朝曆史的丘陵在22年間走遍了湘粵交界處的千山萬水。經過多年的深山實地考察,他有了驚人的發現:在二省交界的險峻之處,鐫刻著許多石刻、岩畫、造像,其主要的神像都包括一男一女的“曹國公”夫婦畫像。他認為:“打著南明勳爵‘曹國公’旗號長期活躍於粵湘邊境地區的抗清將領,便是清軍在中原苦苦搜尋而不得的大順帝李自成!”

他解釋說:“眾多‘建像、藏像’都是頭戴通天冠或多寶式皇冠,非皇帝不能為之。曹國公頭像在一些畫像中標有‘天子’二字,冠冕與袍服都有龍的標誌,在萬古金城的四方寨(曹國公部隊指揮部)刻有‘天子石’字樣,這些都示意主人為‘天子’”。岩畫上的曹國公像有的標有“李”字,與當地民間記載“曹國公姓李而非曹”一致。而在明末清初,李姓之真龍天子,隻有李自成。

闖王李自成在1645年南撤後終歸何處?史書上並沒有大順軍潰敗後的記錄。丘陵認為,這些鐫刻於峭壁、懸崖之上的大量石刻、岩畫、塑像,是精通“奇門遁甲”的大順軍師宋獻策的傑作。為保存實力,避免清軍大舉圍剿,宋獻策采取了“以大地記載曆史”的隱晦方式來記錄闖王殘部的活動蹤跡。

謎團二:湘粵交界處為何密布奇特廟宇?

丘陵發現,廣東樂昌、湖南宜章等地散布著數量相當密集的小廟宇,“幾乎每隔幾個村落便有一座小廟小庵”,其中供奉的又幾乎都是雷同的男女二神像,鄉民們或稱“千古之大英雄”,或稱之曹國公、娘娘。部分塑像中的男性顯示出已瞎一目的顯著特征,這與李自成的體貌特征完全一致。這些庵廟散落於窮鄉僻嶺或深山老林中,其神像前或豎有金龍盤踞的石柱,或神像背麵鋪以神龍、金鳳、麒麟等皇家圖案作背景,風格迥異於一般的佛教建築。

丘陵解釋說,在明末清初,起義大軍中叱吒風雲的隻有大順軍的李自成和高桂英夫妻這唯一一對。而1645年秋後,李自成退居幕後,其妻高桂英主持軍政,實現了大順軍殘部與南明政權的聯合抗清陣線,高桂英受到南明封賞,一時譽滿江南。夫妻英雄畫像中的高貴女子指的是高夫人是毋庸置疑的,以妻子推及其丈夫,也可以推斷“曹國公”是李自成。

謎團三:周邊深埋寶藏的“怪廟”何用途?

為什麼闖王殘部要在崇山峻嶺中修建那麼多的廟宇呢?丘陵說,李自成從桂北、湘南一路潰退至湘粵交界處暫避清軍追擊,此時除一些衛戍部隊與文職人員外,大部分的戰鬥部隊都已走散。大量風格相似的廟宇,便是大順軍藉以聯絡散失的部隊,同時也試圖以宗教的色彩來感召地方民眾而建立的“聯絡站”。此外,李自成年少時也曾經有出家的經曆。

據史料記載,大順軍從中原潰敗過程中攜帶了大量的金銀財寶。這些有專人看守的廟宇的周圍便成了藏匿財寶的選擇之一。2001年,坪石鎮遭遇暴雨襲擊。肆虐山洪竟從一座深山中的湊雲仙廟附近衝出了大量的銀錠、銀元等物,“足有數十斤之多”。附近村落大量民眾家中至今仍保存著當年找到的銀物。

丘陵透露,有村民從李自成屯兵處的萬古金城掘出了一座金冠頂、一隻底部有“真龍”字樣的瓷杯和一塊銅鏡。而在密集的廟宇周圍的村落中,村民們家中保存著許多可能是大順軍使用過的兵器、生活用具等文物。

謎團四:李自成犧牲於樂昌萬古金城?

在擁有“十裏岩畫”、諧音為“京城”的樂昌萬古金城有一道清末民初的碑刻:“曹國公……以國破家亡,猶欲以一旅偏師靜觀時變,光複舊物,故結寨蜷伏於此……然天不祚明,齎誌以歿……”丘陵解釋說:“‘天不祚明,齎誌以歿’是說上天不保與李自成結盟的南明,抗清的曹國公‘出師未捷身先死’之意。也就是說,曹國公‘歿’於樂昌萬古金城已無疑是史實。”丘陵補充道:“在樂昌市慶雲湊雲山有兩道碑刻為曹國公餘部與傳人所立,也印證了曹國公犧牲於‘乳源雙橋’,亦今樂昌梅花境內的史實。”

而《樂昌古文化遺存》一書還出人意料地提供了闖王的另外一種結局:李自成在嶺南活動幾年後,因部屬兵力漸弱、供需不足、清兵圍剿日盛而抗爭漸弱。順治九年,傳說李自成因遭雷擊死於樂昌沙坪與宜章交界的莽山皇藏岩內。

謎團五:大順皇陵就在樂昌湊雲山一帶?

在確定曹國公是李自成的基礎上,丘陵在粵北湘南大地上廣泛搜尋史料實物,同時輔以國家圖書館的豐富古籍記載論證,終於先後找到此前被史學家們一直認為被殺的軍師宋獻策、史上一直未有記載的李太子等人的墓葬,並在此基礎上擴展範圍進行搜索,確認了李自成與高桂英合葬的大順皇陵所在地。

出於保護的目的,丘陵目前仍未公布大順皇陵具體位置。但他透露,包括李自成夫婦墓、宋獻策墓、李太子墓、天子七廟在內的大順皇陵就在樂昌北部湊雲山一帶,他已向上級有關部門進行了報告,希望能對這些墓葬群進行科學拯救發掘,從而令中國曆史一大謎團得以破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