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掌門丘處機與成吉思汗有何幹係
丘處機(1148-1227年),是道教的一支全真教掌教人。字通密,號長春子。登州棲霞(今屬山東)人。
丘處機自幼失去雙親,嚐遍人間辛苦,童年時即向往修煉成“仙”。他棲身村北之公山,過著“頂戴鬆花吃鬆子,鬆溪和月飲鬆風”的生活。為磨煉意誌,曾一次次將一枚銅錢從石崖上扔進灌木叢,然後再去尋找,這樣反複無數次,最終還是放棄了。
19歲時,丘處機獨自去昆侖山煙霞洞修行。翌年9月,聞陝西終南山道士王重陽至寧海州傳道,遂下山拜其為師,成為王重陽第一位弟子。他虔誠、機敏、勤勉好學,深得王重陽器重。金大定九年(1169),王重陽攜弟子4人西遊,途中病逝於汴梁城,彌留之際囑咐說:“處機所學,一任丹陽。”自此,丘處機在馬丹陽教誨下,知識和道業迅速長進。
金大定十四年(1174)八月,丘處機隱居皤溪(今陝西省寶雞市西南)潛修7年,又遷隴州龍門山潛修6年。期間,他“煙火俱無,簞瓢不置”,“破衲重披,寒空獨坐”,生活極為清苦。但他“靜思忘念,密考丹經”,潛心於養生學和道學的研究,並廣交當地文人學士,獲得了豐富的曆史文化知識。
金大定二十八年(1188)三月,丘處機應金世宗召,從王重陽故居赴燕京(今北京),奉旨塑王重陽、馬丹陽(時已去世)像於官庵,並主持了“萬春節”醮事。向皇帝作“持盈守成”的告誡。由此名聲大振。
金明昌二年(1191)秋,丘處機回歸故裏修建濱都宮(賜號太虛觀)作為傳道之所。金泰和六年(1206),他重返寧海,改馬丹陽故居為玄都觀。1208年後,丘處機曾兩訪嶗山,足跡遍及青州、登州、萊州等地,擴大了全真教的影響,金貞佑二年(1214),益都楊安兒起義軍攻克登、萊等州,丘處機奉旨招撫了部分義軍。其時,金、蒙、南宋三勢鼎立,爭相詔求丘處機,他概不應詔。
1219年冬,元太祖成吉思汗派近臣劉仲祿持詔書相邀,丘處機說:“我循天理而行,天使行處無敢違。”遂帶弟子18人前往。曆時3年,行程萬裏,74歲高齡的丘處機終於會成吉思汗於雪山。每每進言:“要長生,須清心寡欲;要一統天下,須敬天愛民。”此講深得成吉思汗讚賞,口封“神仙”。在丘處機的影響下成吉思汗曾令“止殺”。元太祖十九年(1224),丘處機回到燕京,奉旨掌管天下道教,住天長觀(今白雲觀)。同年,丘處機曾持旨釋放淪為奴隸的漢人和女真人3萬餘。並通過信仰全真教即可免除差役的方式,解救了大批漢族學者。自此,全真教盛極一時,丘處機的聲譽亦登峰造極。寺廟改道觀、佛教徒更道教者不計其數。元太祖二十二年(1227),丘處機病逝於天長觀,終年80歲。元世祖時,追封為“長春演道主教真人”。丘處機遺著有《大丹直指》、《攝生消息論》、《蹯溪集》和《鳴道集》等。其詩詞作品,在金、元之交有一定的代表性,後人所編《元詩別裁》、《詞林紀事》都選有他的作品。《蹯溪詞》一卷,由近人朱孝成輯於《疆村叢書》。丘處機西遊經曆,由其弟子李誌常的《長春真人西遊記》詳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