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八五 八卦時間(2 / 3)

鄭嶽因此上報給了衷貞吉。

衷貞吉看完足足二十頁的報告書,道:“這豈不是給憲台的投名狀?”跨府購地是隱瞞資產的最好手段,真正的頂級富豪誰沒有府外資產?也就是徐階不在意家務,所以才沒有在臨近諸府買地,但是店鋪卻是開到京師的。

如果南直各府都效仿鬆江,那麼勢家的不動產局限於本府,核查起來就輕鬆多了。

這就好比一群老鼠在整棟樓裏亂竄,想要抓住它們,最麻煩的就是不知道它們在哪間房間。如果能夠各屋封閉,那就隻要挨個清查過去就是了。在後世房地產未能全國聯網之前,這個辦法也能發揮作用。關鍵是覆蓋麵得廣。

“如果其他府縣不跟風,咱們這邊可就有些尷尬了。”衷貞吉道。

“清丈田畝倒是能輕鬆些。”沒有外地縉紳的錯綜關係,本府本縣的人終究更好說話。否則人家一個管事就能把人堵死,難不成叫鄭嶽跑蘇州去找人溝通?人家更不會在意一個外縣的知縣。

衷貞吉想了想,又道:“是否會叫禦史說閑話?”

鄭嶽將心比心,道:“最多是往‘苛刻下民’這一條上靠。隻要統購統銷的價格不低於市價便沒甚問題了。”

衷貞吉道:“若此,咱們還是先發文給憲台,看看他的意思。一動不如一靜,此事若是不得巡撫部院的首肯,貿然行之終有不妥。”

鄭嶽應諾。

衷貞吉把鄭嶽提交的報告改頭換麵,便成了鬆江府的報告。海瑞拿到報告的時候,也收到了徐階的私信,大讚衷貞吉和鄭嶽治理地方有功,尤其是抑製土地為豪門所據,使鬆江“耕者有其田,居者有其屋”,實為循吏。

循吏者,重農宣教、清正廉潔、所居民富、所去見思。

對於地方親民官而言,能夠以循吏之名見於史冊乃是無上榮耀,不啻於後世學者拿了諾貝爾獎。

海瑞掩卷長歎:恩相果然是個一心在國的慷慨君子啊!

海瑞也不拖拉,當即行文各府縣,要求嚴格控製外鄉人購置土地,同時加快南直十府一州的土地丈量工作。為了防止戶籍紊亂,購地落籍這一條便被抹除了。

蘇州作為南直首府,首當其衝,自然要鬧騰一番。可惜排名第二的鬆江已經開始施行了,排名第三的常州府、第四的應天府,都飽受蘇州人搶地之苦,順勢而起,壓低地價,要將蘇州人在常州、應天的土地買回來。

尤其是應天府,也就是南京城,多勳戚權貴,他們一旦能從中獲利,政策也就可以推行下去了。雖然他們在鬆江、常州也有土地,終究數量不多,就算彼此置換,應天的地價還要略高一些。

隨著土地限購令的發出,蘇州的縉紳地主發現這個年關真是有些不好過。也不知是什麼人,竟然四處散播謠言,說是蘇州籍貫的朝官意圖廢漕改海,以此減輕貨運壓力。雖然誰都知道海運的確便宜,但是利益所在,眼睛和舌頭都是可以拐彎的。

於是運河沿岸地區自然大力反對,甚至連漕運總督都上書要求的嚴禁謠言,否則十二萬運軍軍心不穩。

漕運涉及六省,南直是重中之重,蘇州又是南直的重中之重,一鬧起來就是舉國大事,立刻成了高拱入閣後的第一大麻煩。

是了,高拱終於還是入閣了。

隆慶帝準了李春芳乞骸骨之後,高拱如願以償進了內閣,一躍位居張居正之上,成了首輔元揆。按照史家的說法,大明進入了“高拱當國”的時代。

高拱一入閣,之前站在徐階一邊的禦史們風聲鶴唳。江湖傳聞,徐階的猛犬,有罵神之稱的歐陽一敬——罵倒三品顯貴官員多達二十餘位——在高拱入閣當日就辭職回鄉了,可惜中道而亡。有人說他是被高拱嚇死的,也有人說是江湖俠客所為,總之頗為傳奇。

麵對高拱的複出,江南仕宦不得不再次團結起來。若是因為漕運等銀錢事影響了彼此感情,無疑是給了河南佬坐收漁翁之利的機會。而高拱則希望看到蘇鬆對決,為自己********減輕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