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八五 八卦時間(1 / 3)

同樣一句“兵貴神速”,不同時代的人理解並不相同。

在其他人的時間概念還停留在一個時辰、一炷香、一碗茶……的時候,徐元佐的時間概念卻是精確到十分鍾以內的。所以他即便在蘇常湖一帶遊山玩水,吃喝休閑,在別人看來仍舊是雷厲風行。

等他雷厲風行地回到鬆江,府衙和縣衙已經等著封印放假了。在太祖、成祖時候,吏員必須住在衙署,否則就要挨板子。現在法紀馳廢,提前過年的不在少數,正印官也懶得理會。

徐元佐回來之後,先去見了徐階,了解了一下《故訓彙纂》的進度。打聽之下,頓時覺得這本書將成為“有生之年”係列作品——參與編書的士子們早在臘月之初就紛紛回家過年去了。

徐階倒是對徐元佐的“遊學”頗有興趣,問了不少問題,其它都還算滿意,就是對於徐元佐準備涉足生絲產業有些顧慮。

徐璠知道之後也有些懷疑。

“這行當固然利厚,可是已經被各富家把持。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布行當初幾次想擠進去,卻連絲都收不到。”徐璠道。

徐元佐知道布行不是不想做生絲生意,實在是擠不進去。

好絲都在各家大戶掛了名。這些大戶剛過立春就會借錢給蠶農,約定用絲抵債,外來的絲客人根本連看一眼的機會都沒有。如果說統合牙行要攻略的目標很多,那麼要涉足絲織業,就要從鄉間大大小小的地主縉紳口中奪食了。

“也不急於一時。”徐元佐解釋道:“我剛開始挖人幫忙,真要成氣候,恐怕還要一些日子。反倒是養夏蠶的進度會更快些。”

“夏蠶?”徐璠一愣:“夏天養蠶可是容易死。”

消毒不過關,蠶就容易染病,一死就死絕了,所以幾次血的教訓之後,百姓終於放棄了養夏蠶,隻收春蠶一季。在北方氣候涼爽的地方倒是偶爾也能見到夏絲,隻是質量與江南的蠶絲相差太遠,隻能混在海貨裏去騙外國人。

“孩兒有些想法,可以試試。”徐元佐道。

徐璠聽徐元佐說得這般自信,從斷然不信轉入了將信將疑,隻等看徐元佐辦出來的結果。從過去的曆史來看,徐元佐隻要說“有些想法”,那多半是異想天開,但又值得試試的。

“另外還有一樁事,恐怕要請大父寫封私信給海剛峰。”徐元佐道。

徐階抬了抬眼皮:“何事?”

“是想請知府衷貞吉上呈巡撫:在鬆江試行戶籍購地法。唯有鬆江戶籍者能夠買鬆江土地。對於已有鬆江土地的外鄉人,要麼將戶籍轉入鬆江,要麼在鬆江辦理暫住戶籍,土地所產出的糧棉麻桑,必須統統交於官府購銷。”徐元佐道。

徐階道:“這是在逼人走。”

“正是。”徐元佐道:“不過這辦法若是推行全府,對查究隱匿人口和田產,辦理土地爭議訟案,都有極大益處。”

“若是鬆江人與外人勾結,掛名買地,又如何是好?”徐璠問道。

“用報紙嚇他,用官府罰他,用街坊鄰裏罵他。”徐元佐道:“不愛鄉梓之人,人人可得而辱之。”徐元佐說完這話,覺得自己真是深度融入大明世界了。

這種後世聽來不可理喻的發言,在如今這個重視鄉梓情誼的時代,乃是天經地義的事。

鑒於本地人掛名買地的確是個漏洞,徐元佐更是打上了行政幹預的補丁:一經發現,土地收益全部歸於衙門統購統銷。這自然嚴重侵犯了地主的所有權,但在大明的政治生態中卻又是合情合理的事。

對於鄭嶽而言,土地出產統購統銷等於增加了官府控製的土地數量和倉儲保證。他本人肯定不會用超低價剝削農民,但是下麵的胥吏卻立刻看到了超低價采購、低價轉讓、吃回扣的利益鏈。

徐元佐到了衙門,先跟李文明碰了個頭。李文明是鄭嶽的幕僚,隻對鄭嶽負責,能夠意識到這對東翁是樁好事,自然不會阻攔。他又出麵請了縣丞和各房吏目出來吃飯,彼此間輕輕一點,結果自然皆大歡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