納尼亞明媚的陽光不見了,孩子們又回到陰暗潮濕的地鐵站,還是穿著僵硬的校服,周圍是熙熙攘攘的人群。
地鐵進站了,但他們還是愣愣地站在站台上,沒有注意到其他人都已經上車了。
“菲利斯,你不上來嗎?”車廂裏剛才搭訕蘇姍的那個男生向蘇姍喊道。
蘇姍這才緩過神來,招呼彼得他們拿著行李上了車。
車剛一開動,愛德蒙突然叫了起來,“壞了,我把手電筒落在納尼亞了。”
大家一聽都笑了起來,終於接受了回到現實世界的現實。
就這樣,四個孩子又恢複了以前的生活,不過彼得不再同別人打架了,對人也非常的謙和。露西覺得阿斯蘭一定對彼得說了些什麼,否則他不會有這麵大的變化,於是就跑去問彼得。
“阿斯蘭到底對你說了什麼?”露西說。
“我不能告訴你,我答應過他的。”彼得說。
露西不服氣地哼了一聲,“你以為自己真的長大了嗎?
“我想是的。”彼得說。
“你怎麼知道的?”露西好奇地問。
“因為我已經知道該如何麵對現在的生活。”
“我知道,阿斯蘭說你和蘇姍已經學會了該學的東西,不過那些東西到底是什麼?”
彼得笑了,“露西,以後你還要去納尼亞,你自己一定會感受到他們是什麼。”
“我已經去了兩次納尼亞,現在就可以總結出一些有用的東西。”露西撅著嘴離開了。
隨後的日子裏,露西一頭紮進學校的圖書館裏,開始用起功來。一天晚上,她興奮地衝進客廳,大聲招呼彼得他們過來。
彼得,蘇姍和愛德蒙圍攏過來,大家坐在爐火邊,問露西發生了什麼事情。
“彼得,我找到了一本書,有一首詩很適合納尼亞,你們來看看。”
露西一邊說一邊拿出首抄好的詩給大家看,其他三個孩子看完後都連連叫好。
“就是有點短,才四句。”愛德蒙說。
“我們改改吧。”蘇姍說。
彼得點點頭。於是四個孩子湊在一起研究起來,沒過多久就完成了一首新詩。他們之所以這麼快完全是有感而發,並不是因為有什麼詩人的天賦。
“這首詩該叫什麼呢?”愛德蒙問。
“還是由露西命名吧。”彼得說。
“納尼亞之歌怎麼樣?”露西問大家。
“好!其他三人都表示讚同,然後他們大聲念了起來:
沒有比你更寬闊的河流,納尼亞!
沒有比你更高大的山脈,納尼亞!
沒有比你更豐富的森林,納尼亞!
沒有比你更深遠的海洋,納尼亞!
沒有比你更明媚的陽光,納尼亞!
沒有比你更清新的空氣,納尼亞!
沒有比你更親切的土地,納尼亞!
沒有比你更美麗的家園,納尼亞!
沒有比你更勇敢的武士,納尼亞!
沒有比你更友善的生靈,納尼亞!
沒有比你更忠誠的人民,納尼亞!
沒有比你更高尚的法則,納尼亞!
沒有比你更深重的苦難,納尼亞!
沒有比你更公正的審判,納尼亞!
沒有比你更博大的胸懷,納尼亞!
沒有比你更自由的意誌,納尼亞!
這首詩後來被傳到了納尼亞,在那裏世代傳誦著。至於四個孩子,現在彼得和蘇姍已經成年了,除非出現特殊情況,他們不可能回到納尼亞了,因為隻有孩子才能進入那個世界。但愛德蒙和露西還要回到納尼亞繼續冒險,他們會經受什麼樣的考驗呢,下一個故事裏我們會看到。
注:
露西看到的那本書是艾特瑪托夫的《白輪船》,不過是在1970年出版的,而我們的故事卻發生在二戰期間,這是怎麼回事?
我想聰明的讀者完全可以找到一個合理的解釋:比如是阿斯蘭讓露西看到了那本書,他可是掌握時間法則的人,古今中外,過去將來隨便穿越;讀者甚至可以認為那本書是《平凡的世界》,路遙在這本書裏也引用了《白輪船》的這首詩。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