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艇艉魚雷管準備發射!”韋迪根再次下令。

“發射第一條!發射第二條!”

一下子射出兩條魚雷,艇艉輕了許多,一下子向上抬起,浮出海麵。

“克雷西”號上的火炮又朝著新的方向射擊,炮彈像雨點似的在U-9周圍爆炸著,然而,“克雷西”艦上的炮手水平太差了,竟沒有一發炮彈擊中目標。

正當“克雷西”上的艦炮使勁炮擊U-9時,U-9發出的魚雷擊中了“克雷西”的中部。

隻見“克雷西”號上一片混亂,哭叫連天。過了一會兒,水兵們見艦體沒有傾斜,知道沒有受到重創,便又重新返回炮位,尋找潛艇進行炮擊。

“我要查清它的傷勢究竟如何!”韋迪根自言自語地說,可轉念一想:“管他受多大的傷幹嗎,幹脆把他幹掉了事!”

想到這裏,他立即下令:“艇艉魚雷管重新裝雷!”

U-9潛艇上的最後一枚魚雷裝進了發射管,韋迪根重新使艇體進入發射陣位。隨著“預備--放”的口令聲,這條魚雷拖著一條泛起白色浪花的航跡,直奔“克雷西”號。

盡管“克雷西”號的艦炮猛烈地向U-9發射著炮彈,然而,第一枚魚雷早巳將它的動力裝置係統炸壞了,失去動力的“克雷西”號隻能像一個固定的靶子等待著U-9發射來的魚雷。隨著“轟”的一聲巨響,“克雷西”號被重重地舉了起來,隨即又狠狠地紮入海中,幾乎從腰部一折兩半,不一會就翻沉在海水中。

這時時針正指在7時30分。

前後整整1小時,U-9潛艇連中三元。消息傳開後,世界海軍界為之震驚,德國人以最隆重的儀式歡迎這些創造了奇跡的人們。自始,人們對潛艇更加重視,終於導致潛艇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大量應用。

意大利“人操魚雷”潛艇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意大利海軍曾建造了一種名叫人操魚雷的微型潛艇,它曾以令人意想不到的戰績名揚海戰場。

人操魚雷的鼻祖當推我國明代發明的連環舟。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意大利人曾於1917年研製成功了這種由人直接在水中操縱水雷前進的武器。人操魚雷是一種很殘酷的武器,操艇人常常有去無還。但由於這種魚雷由人直接操縱,進攻時不會迷失方向,進攻的命中率相當高。可以這樣說,人操魚雷實際上是一種置操艇人生命於不顧的武器。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人操魚雷曾為意大利炸沉了“維裏布司·烏尼基司”號戰列艦。

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英國海軍憑其優勢的兵力,多次重創意大利艦船。特別是停泊在埃及亞曆山大港口的英國艦隊,更是直接威脅著意大利海軍的安全。為此,意大利海軍決定運用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取得一定戰果的人操魚雷改變困境,奪取地中海製海權。為此,他們專門設立了一個特種機構--第十快艇支隊。

意大利海軍中兩位年輕的工程師切查和陶斯基擔任了新的人操魚雷的研製工作。他們研製的人操魚雷潛水較深、航速較快、航程也較遠。這種人操魚雷通常由其他潛艇帶到攻擊目標的附近,由兩個穿潛水服的人操縱,魚雷既可水上航行,也可水下航行,實施攻擊時,一般是將磁性雷頭貼附於敵艦,定時引爆。

然而,這種新研製的人操魚雷在初期的多次出征中都失敗了。

為此,快艇支隊的人吸取了以往的教訓,不斷改進人操魚雷的性能,使人操魚雷更加完善。

1941年9月20日,意大利“斯基爾”號潛艇攜帶3艘人操魚雷進入直布羅陀港,並將它放下,人操魚雷果然不負眾望,在英軍艦錨地和基地分別炸沉了英國2444噸的“菲昂納歇耳”號商船、10893萬噸的“德漢”號商船和8000噸的“登比達爾”油船。

3艘人操魚雷的成功,大大鼓舞了熱心於人操魚雷的意大利海軍軍官們,他們決定進攻他們的心頭之患--亞曆山大港。1941年12月8日,經過周密準備和反複演練的“凱旋車”人操魚雷在“斯基爾”號潛艇的載運下抵達亞曆山大港外。天黑後,潛艇上浮,6名武裝蛙人駕駛“凱旋車”人操魚雷脫離潛艇自航,編隊向港口燈塔接近。

“凱旋車”人操魚雷長67米,直徑053米,活動半徑10海裏,最大航速25節,排水量15噸,極限潛深30米,魚雷頭裝藥量200千克。當3艘人操魚雷駛至港口浮動障礙防護處,隻見兩艘哨艇不停地來往巡邏,並時而投下深水炸彈,防止敵潛艇接近。

6名操縱手正為無法入港而犯愁,突然,浮動障礙的閘口敞開了,原來有3艘英驅逐艦要通過防潛網。於是,3艘人操魚雷跟隨著3艘英驅逐艦悄無聲息地駛入港內。

根據預定方案,3艘人操魚雷分別駛向1艘大型艦船:

“凱旋車”1號繞過碼頭徑直潛航到英國戰列艦“勇敢”號艦艦底,將可拆卸魚雷頭固定在艦底中部;“凱旋車”2號沿防波堤航行一段後,在距另一艘戰列艦“伊麗莎白女王”

號30米處潛航,以敵艦機器噪音為導向,機動到艦底,綁紮好魚雷頭;“凱旋車”3號的蛙人見附近無大的軍艦,就隱蔽地接近到1艘萬噸級油船“薩岡納”號旁,係好魚雷頭,蛙人們調整好裝有定時引爆的信管後,分別撤離,泅遊上岸。不久,傳來了巨響,“勇敢”號、“伊麗莎白女王”號和“薩岡納”號周圍升起團團白煙,由於破損嚴重,3艦(船)相繼沉坐海底(因港內水淺,沉坐海底的艦船尚露出艦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