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5年1月2日,日軍攻陷了旅順港,“阿芙樂爾”號隨艦隊繞過好望角,於1905年4月14日到達越南金蘭灣,5月9日,又與其他艦隊組成沙俄太平洋聯合艦隊,揮師北上。5月27日,聯合艦隊與日本艦隊相遇,雙方經過一場激烈的戰鬥之後,沙俄太平洋聯合艦隊幾乎全軍覆沒,總計被擊沉戰艦22艘,被俘7艘。“阿芙樂爾”號在多處受傷的情況下同其他3艘軍艦一起且戰且退,逃往中立國菲律賓。
但是軍艦一到菲律賓,就被美國人扣留在港內,直到日俄戰爭結束,才被放回俄國。
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阿芙樂爾”號巡洋艦主要擔負芬蘭灣一帶海域的警戒巡邏任務,配合地麵部隊保衛勝彼得堡。1916年,它駛進彼得堡的工廠進行大修。
1917年,“阿芙樂爾”號艦上的水兵和工人一起參加了起義,反對沙皇政府。3月13日,艦上的水兵在輪機長別雷舍夫的帶領下,逮捕了艦長尼科爾斯基海軍上校,奪取了軍艦的指揮權。不久,別雷舍夫參加了布爾什維克黨,並被蘇維埃革命軍事委員會任命為“阿芙樂爾”號艦第一任政委。4月,該艦成立了由42名黨員組成的布爾什維克黨支部。1917年11月4日,“阿芙樂爾”號支部做出決定:拒絕執行臨時政府下達的任何命令,一切行動聽從革命軍事委員會的指揮,積極參加彼得堡的武裝起義。
1917年11月6日晚,根據蘇維埃革命軍事委員會的命令,“阿芙樂爾”號駛出工廠去占領尼古拉耶夫大橋,以保證起義部隊通過此橋向市區進發。
11月7日淩晨3時許,“阿芙樂爾”號駛抵尼古拉耶夫大橋,經過短暫的戰鬥,水兵們打退了把守大橋的臨時政府官兵。3時30分,大橋被起義部隊占領。上午10時,“阿芙樂爾”號巡洋艦的電台廣播了由無產階級革命導師列寧簽署的《告俄國公民書》。列寧在《告俄國公民書》中莊嚴宣告:
“臨時政府已被推翻,國家政權已轉到彼得格勒土兵代表蘇維埃的機關,即領導彼得格勒無產階級和衛戍部隊的革命軍事委員會手中。”
中午,列寧批準了蘇維埃革命軍事委員會的決定:由於臨時政府拒不投降,“阿芙樂爾”號就炮轟冬宮,並以這炮聲作為起義部隊發起總攻的信號。
傍晚時分,冬宮已處在起義部隊的重重包圍之中。晚6時,蘇維埃革命軍事委員會下達最後通牒:勒令臨時政府在20分鍾之內投降!
然而,接到通牒後的臨時政府官員不但不投降,反而故意拖延時間,企圖等待援兵前來救援。20分鍾後,起義部隊衝進冬宮附近的彼得格勒軍區司令部,逮捕了司令部的軍官,控製了攻打冬宮的前哨陣地。
晚8時,蘇維埃革命軍事委員會再次指出:臨時政府必須無條件投降。然而,臨時政府不但不投降,反而扣留了革命軍事委員會派去的談判代表。
遵照列寧的指示,革命軍事委員會向“阿芙樂爾”號下達了炮擊冬宮的命令。
隨著“阿芙樂爾”號的一聲炮響,起義部隊攻占了冬宮。“阿芙樂爾”號艦上的水兵又和其他起義部隊一起,參加了莫斯科十月武裝暴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