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克希德的退出當麥道公司合並道格拉斯公司後,洛克希德的總裁霍頓很快認識到這是他一生中最大的錯誤之一,因為如果能實現洛克希德與道格拉斯的合並,就不會出現導致兩敗俱傷的L-1011與DC-10之間的爭鬥了。
在波音公司啟動波音747的同時,洛克希德公司從1966年開始研製3台發動機的寬體客機L-1011,隨後,1967年新成立的麥道公司也開始加入競爭,提出了DC-10的方案。由於波音747已經搶占先機,所以DC-10與L-1011之間為了爭奪剩餘的市場而展開了激烈的競爭。
DC-10開始投入使用後命運欠佳,1975年5月25日美國航空公司的一架DC-10在芝加哥墜毀,機上273人全部遇難。美國聯邦航空局下令所有:DC-10停飛,並吊銷了DC-10的適航證,許多航空公司隨之取消了訂貨。
然而,洛克希德的L-1011也遇到了與波音747同樣的發動機問題,為L-1011提供發動機的英國羅爾斯·羅伊斯公司在引進先進技術中—再受挫,使研製費直線上升,不僅虧損嚴重,而目至少還需籌集144億美元的資金才能兌現與洛克希德公司簽訂的合同。
1971年1月,負債累累的羅爾斯·羅伊斯公司決定尋求破產清理,這也把洛克希德公司逼到了破產的邊緣。
1984年,洛克希德公司在交付了最後一架L-1011後,便徹底退出了民用飛機市場的舞台。
1996年,隨著麥道公司被波音兼並,波音公司成為美國唯一的大型民用飛機製造商。
“飛翼”的沉浮美國設計師諾斯羅普1895年11月10日生於美國新澤西州紐瓦克,1916年進入洛克希德飛機製造公司擔任設計師。1920年,諾斯羅普離開了洛克希德公司,經過幾年闖蕩後,於1928年創建了自己的公司,但在1939年,被實力強大的道格拉斯公司強行吞並。諾斯羅普毅然拒絕了道格拉斯公司的高薪留用,離開了原本屬於自己的公司,又重新創辦了一家新的諾斯羅普飛機公司。
諾斯羅普是一位具有創新思想的設計師,“飛翼”飛機的設想始終縈繞在心頭。
隻是因為經濟實力不夠,沒有把研究繼續下去。新的諾斯羅普飛機公司成立並得到了不少的軍用合同,他開始集中精力開發“飛翼”。
1941年11月,美國陸軍航空隊下令研製兩架XB-35“飛翼”轟炸機原型機,但是隨著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結束,200架的合同自然被取消了。但諾斯羅普與空軍簽訂了研製一種噴氣式的“飛翼”轟炸機的合同,這就是YB-49。
正當YB-49計劃順利地進展時,空軍卻突然取消了原來的合同,反而與其競爭對手簽訂了合同,整個航空工業界也為之嘩然。其中究竟出了什麼問題,誰也不知道。滿腹鬱悶的諾斯羅普很快下令拆毀了已經造好的YB-49轟炸機。
1952年,諾斯羅普以健康狀況不佳為由提前退休,並一直過著隱居的生活。他的朋友都清楚,是幾十年“飛翼”之夢的破滅把他給摧垮了。
1980年12月,諾斯羅普拖著病體接受了一次電視采訪,透露了當時YB-49“飛翼”轟炸機合同被取消的真正原因。當時空軍要他把公司並入實力更大的康維爾公司,就像當年道格拉斯公司吞並諾斯羅普公司那樣,否則就取消YB-49的合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