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障礙有先天性和後天性之分。前者係由遺傳代謝性疾病或出生時顱腦損傷所導致的腦發育受限,智能得不到應有的發展,智力明顯落後的狀態,此即精神發育不全。後者是指出生後腦發育正常,但在幼年或成年時由於致病因素使腦受到廣泛性損害,從而引起智力活動受阻,智能衰退的現象。
許多智能發育不全的病人,尤其是白癡和癡愚,常伴有多樣的發育畸形和神經體征,如上齶抬高,耳廓畸形、毛發增多、共濟失調、肢體癱瘓、構音障礙、癲癇發作等。智能發育不全的產前因素占5035%、產時因素占3275%(產後窒息占158%)、原因不明占1176%。
很多研究證實微量元素與生長發育有密切關係。鉛中毒可以引起精神發育不全,血鉛濃度一旦高於245微克/分升則被認為是有害的。鋅在細胞內是金屬酶結構的重要成分之一,它參與核酸代謝,與細胞繁殖生長周期有關。鋅缺乏時,體細胞或生殖細胞的生長發育都將發生障礙,引起基因突變和染色體畸變,造成流產或先天畸形。血鋅濃度愈低先天畸形率愈高。銅,16種以上的蛋白質都含有銅,銅缺乏時中樞神經係統的髓鞘形成能力低下,銅過量時容易出現肝豆核變性或遺傳疾病。錳是酶的激活物質,參與蛋白質的構建,錳缺乏時生長遲滯、命短、共濟失調。鉻缺乏時也會出現生長遲緩及命脈短。
多動症
輕微腦功能障礙症候群又稱多動症或運動過度綜合症,是一種常見的兒童行為障礙綜合症。其主要特點是在不適當的場合下,表現出過度的運動性活動,注意力難於集中,不能抑製自己的行為和衝動。對於這些兒童的管理和教育,已經引起了父母、教師和醫生的共同關注。廣泛開展的感覺綜合訓練,就是針對這種症候的治療活動。
多動症的臨床症狀按年齡發育分為4期。
(1)學齡前期,在新生兒期表現為易興奮、絞痛和睡眠障礙。
從會走路到進幼兒園,表現為多動、衝動、不聽話;行為不恰當或無目的、精神遲鈍,雖然智能正常但學習能力低下。學習能力之所以偏低,乃是受精神不能集中和語言表達能力的影響。
(2)學齡期,絕大部分患兒在學齡期前來就診,此期為一個發病高峰。在課堂上表現有主動注意力高度渙散、小動作過多且笨手笨腳的、易興奮、發怪聲、出怪態、攪擾鄰座同學、吵架、破壞行為、發脾氣、拿別人的東西、學習成績一貫較差等。在集體活動中的表現有不合群、不能與同學友好地相處、幹擾集體行動、無帶頭能力、常易被別人利用。在家長麵前的表現有不聽話、違拗、倔強、冒失、無禮、焦躁不安或怯懦順從。
不良習慣表現有口吃、尿床、頑皮、說謊、打架、逃學、小偷小摸、不守紀律等。
(3)少年期,患兒在12~16歲期間,多動有降低趨勢,不再是主要症狀。其表現多數是學習作業完成不好,與同學關係欠佳,自我意識不良,有較高的違反社會秩序及違法行為。
(4)成年期,在18~24歲期間,原來患有多動症的患兒,一部分由於改換了一個新天地而表現出驚人的適應能力,病情顯著緩解;另一部分則表現一般性焦慮、情緒障礙、嗜酒、癔病、憂鬱以及社會適應不良等。
多動症的兩個重要特征是,有意注意的高度渙散和學習記憶障礙。在幼鼠實驗中得知,在豐富環境下成長的大鼠具有較強的解決問題的能力,其大腦皮層增重、增厚,神經元增大,樹突分枝及樹突側棘明顯增多,腦內乙酰膽堿和膽堿酯酶的活性增強,核糖核酸與脫氧核糖核酸的比值增高。鑒於此可以認為,環境、教育與腦的發育成長有著極其密切的關係。
對多動症兒童的學習與記憶障礙的糾正,應高度重視家庭、學校以及社會所施予的環境、教育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