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丈聽完他的請求,緩緩站起,然後轉身走進裏屋,取出了掃把和簸箕,對他說:“老衲初來寺廟時,我的師父交給我的第一個任務就是打掃院子,你現在就去做吧,一定要掃得幹幹淨淨,一塵不染。”
他心想:“打掃庭院實在是世間最簡單不過的事情,我一會兒就可以完成了。”接過方丈手中的掃把和簸箕,他來到了院子裏。
寺廟大院中央長著一棵參天大樹,枝葉茂密,仿佛遮天的巨傘。此時,正是秋風陣陣的季節,金黃的落葉鋪滿了庭院,而且還在隨風不斷飄落。這個年輕人原以為打掃幾片落葉是很容易的事情,他使勁在地上揮著掃把,不一會兒就打掃完畢了。可是當他轉身去看的時候,身後又有落葉了,原來秋風又刮了起來。
後來,風停了,他四下查看了一下,認為打掃得非常幹淨了,於是就高興地來到方丈的身邊說:“方丈大師,您交代給我的任務已經完成了,現在您該為我指點了吧!”
方丈隻是看著他微微一笑,然後帶著這個年輕人來到他剛剛打掃完的院子裏。這時,年輕人看到原來被自己打掃過的地方,又零零落落地掉下一些樹葉,沒辦法他隻好再次拿起掃把和簸箕打掃起來。
大約一盞茶的時間過去了,這個年輕人還在庭院裏打掃落葉,而且他已經顯得很不耐煩了,最後竟然一賭氣扔掉了掃把,衝著方丈沒好氣地說:“大師,這樹上的葉子是落不盡的,我要是這樣一直打掃下去,三天三夜也打掃不幹淨,我看,唯一的辦法就是砍掉大樹。”
方丈還是一臉的平靜,他接過年輕人的話題說:“假如你能夠耐著性子,為做好這一件事情而努力,那麼你就去掉了自身浮躁的毛病;但假如你想要砍掉這棵大樹,那你就砍掉了‘堅持’的恒心。你仔細看看這‘堅持’二字,‘堅’字下部為土,大樹之根基深埋在土裏,上部就是大樹的枝葉;而‘持’字的左邊是一個人提著掃把,右邊是寺廟。佛門以‘堅持’清掃而打磨人性,想你在人世間也是一樣的。”
這個年輕人聽完方丈大師的一番話,頓有所悟。後來,返回家中繼續苦讀的他終於高中榜首,聞名鄉裏。
如果你身處對自己不利的環境,要想取得成功,最重要的莫過於不斷地堅持。
人貴自立,自立是生存的根本
有一天,滕文公問孟子說:“我們滕國是一個處在像齊、楚這樣大國中間的小國,你說我們是投靠齊國好呢?還是投靠楚國好呢?”
孟子回答說:“謀劃這個事情不是我力所能及的。如果非要我建議,那就隻有一個辦法:深挖城池,築牢城牆,與百姓共同堅守,百姓寧死也不逃離,這樣就好辦了。”
滕文工臉帶懼色地說:“齊國要修築薛城,我很害怕,怎麼辦才好呢?”孟子回答說:“從前,太王居住邠地時,狄人常侵犯那裏,他便選擇遷移到岐山下去居住。不是他願意選擇在那裏居住,而是迫不得已罷了。倘若君主能夠施行善政,那後代子孫中必將有稱王於天下之人。君子創立基業,是為了後世子孫可以繼承下去。至於能否成功,那就由天決定了。您怎樣對付齊國呢?隻有努力推行善政罷了。”
雖然孟子的話很有道理,但是滕文公依然很擔心,他說:“滕國是個彈丸之地的小國,雖竭力去侍奉大國,卻還是不能免除威脅,如何是好啊?”
孟子回答說:“從前,太王居住邠地時,狄人常侵犯那裏。太王就把自己珍藏的皮裘絲綢送給狄人,但還是不能免遭侵犯;又把自己的好狗良馬送給狄人,也不能免遭侵犯;接著他又把珠寶玉器送給狄人,還是不能免遭侵犯。無計可施之下,他隻得召集邠地的父老,對他們說:‘狄人最想要的是我們的土地。我曾聽說:君子不拿用來養活人的東西害人。眾位又何必擔心沒有君主呢?我要離開這裏了。’於是離開邠地,越過梁山,到了岐山下居住。此時,邠地的人都說:‘他是個仁人,不能失去啊。’於是,追隨他遷居的人,多得像趕集市一般。也有人說:‘土地是世世代代應該守護的,不是能自作主張的,拚了命也不能舍棄它。’大王,您就從這兩種辦法中選擇吧。”
個人事、國家事、天下事的原則是一樣的,隻有自強自立,才是唯一的生存之道。一個人自強自立,才能有所成就,一個國家自強自立,才能不被他國欺辱,傲然挺立在世界之林。所以自強自立是一個人、一個國家生存的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