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擁有一顆無私的愛心,便擁有了一切:有舍才能有得(1)(1 / 3)

舍得,舍得,有舍才能有得。一個整天總是想著得到的人,一定不會被別人施舍。誰會喜歡一個自私的人呢?而如果你懂得舍,懂得無私地奉獻,就會在意想不到的時刻獲得回報,就會擁有更多。

舍得之間互為因果

一個小沙彌因為一個偶然的機緣,得到了一粒種子,給他種子的禪師說這是善之花,有緣人等到花開那日便可以悟道成佛。

小沙彌虔誠地種下種子,果然是一顆神奇的種子,它很快就生根發芽,抽出兩片長長的葉子,並且長勢喜人。然而過了花開的季節,它仍舊隻是一片翠綠,並不見任何開花的跡象。小沙彌心中並不惱,反而愈見誠篤:太過容易怎能悟出真道!

一年又一年,小沙彌漸漸長高、長大,善之花的枝葉卻仍然沒有開出任何花朵,隻是一味地青碧嫩綠,甚至也不隨四季更替。

但周圍環境卻起了很大的變化,風沙日益猖獗,綠色越來越稀,水源越來越少,香火日漸冷落。

到後來,寺院隻剩下沙彌一個人。他每天要走20裏路去化緣,走10裏路去挑水。

後來,水井越來越深了,連四周的鳥兒也不能輕易喝到水了。因此每當沙彌挑著水往回走時,常常有一群烏鴉盤旋在他頭上乞水喝。沙彌便常常棄了擔子,走遠幾步,靜靜地待烏鴉們飲過了再趕路。時間一久,烏鴉們便不再畏懼,幹脆直接落在桶沿上喝水,任由沙彌挑著走。烏鴉們飲過水後,沙彌還會把沿途僅有的幾棵小草逐一澆灌。

這一年,善之花終於長出一朵嬌嫩的蓓蕾,隨著時光的流逝,這唯一的蓓蕾日漸飽滿。

沙彌每天都充滿希望地忙碌著,夜晚在夢裏都會夢見花開,看見五彩的花瓣,嗅到沁人心脾的馨香。早晨醒來,沙彌常覺得鼻翼之間猶有餘香。

風沙更大了,綠色更少了,路上僅剩的幾棵小草也在一夜之間被風沙深深埋葬。

寺院不能待下去了,但是善之花還在,沙彌給善之花搭了棚子,夜裏就睡在棚子裏,隻等著花開就離去。

一天夜裏,風暴把一個迷路的男孩送進了沙彌的棚子。男孩懷裏抱著一隻瘦弱的羊羔,已經氣若遊絲了。沙彌雖然心存慈悲,卻無計可施。

孩子一眼就看見被周圍暗黃的沙土襯托得愈發嫩綠的善之花,他的眼睛裏亮了一下,囁嚅著說:“師父,這隻羊羔,生下來就沒吃過青草……”

沙彌大窘,看著花,花苞已經開始慢慢地綻放了,五彩之氣氤氳繚繞;再看看那隻羊羔,它眼睛裏的生命之火一點點黯淡下去,生命的氣息愈來愈弱。沙彌在心裏大叫著:“再等等,再堅持一下,花馬上就要開了,花開了我就可以救你了……”

孩子“撲通”一聲,給他跪下了。

沙彌頹然長歎一聲:“無緣。”他閉上雙眼,緩緩伸出手握住了那兩片柔嫩的葉子,打算把它揪下來喂給羊羔。沒費任何力氣,整株花好像自己鑽出了地麵,沙彌覺得自己的心好像也被誰一把拎出了胸腔。

沙彌顫抖著雙手把葉子遞到孩子麵前,就在孩子接過花的那一刻,善之花突然綻放。

沙彌夢中見過的五彩,夢中嗅過的清香,立刻彌漫在這個簡陋的草棚中。

佛是什麼?佛就是博大的愛和無私無畏的奉獻。修行的過程就是施灑博愛、仁慈的過程,當你胸中充滿著對萬物的憐憫之心、愛護之心,能將自己最珍貴的東西奉獻給最需要它的生命時,你便深得佛心了。

不求,反而會得

善國寺中有兩個和尚,一個名叫悟空,一個名叫悟了。最初他們二人每天都會去山下化緣,可後來就隻有悟空天天出去化緣了。原來,悟了每次去山下化緣都會滿載而歸,有時隨便在山下走一走,就能化來很多銀兩。

於是,他就用這些錢買來很多的米、麵等生活必需品,存放在禪院中,其餘的時間就在寺廟的大樹下睡懶覺。

悟空見他整日如此,就勸他不要在寺中虛度光陰,要常常出去化緣。

但是悟了總是厭煩地說:“我們本是出家人,豈可太貪!有吃有喝就行了。你看我現在儲存了這麼多糧食,足可以讓我半個月衣食無憂,何必出外化緣辛苦奔波呢!”

悟空搖搖頭,說:“師弟,你化緣這麼多年,竟然還沒有參悟到化緣的妙處和真諦啊?”

悟了聽完悟空的話,譏諷道:“師兄,你不要站在那裏說我,倒是見你日出而出,日落而回,但卻空手而歸,請問你化的緣呢?”

悟空說:“我化的緣在心裏。緣自心來,緣也要由心去。”

悟了一頭霧水地說:“不明白師兄所說何意?”

一段時間後,悟了從山下化的錢物越來越少,他心中的煩惱也越來越多,原來他化一次緣可以吃上十天半個月,可是現在幾天就吃完了。而師兄悟空依然是天天日出而出,日落而歸,空手而去,空手而回,唯一不同的是,悟空的臉上總是掛著微笑。心中煩惱的悟了禁不住挖苦道:“師兄,你今天收獲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