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不寬恕眾生,是苦自己:寬容是人性中最美麗的花(5)(2 / 2)

“為什麼不能放下仇恨呢?這些年來,你一直用高倍顯微鏡在無限地擴大這種仇恨,所以,它便在你心中根深蒂固地安營紮寨了。你試著想一想,心如果被怨恨占據了,又怎麼能夠安置快樂呢?原諒他的過錯吧,其實對你而言,這也是一種解脫。”總經理說。

對於總經理的話,甲持一種懷疑的態度,但是,第二天,他還是嚐試著與乙交流了一下。隻用了短短的10分鍾,就化解了兩人之間多年的誤會和積怨,他們再次成了好朋友。

因為兩人在公司中不用刻意回避對方,所以,他們的業績一直呈直線上升,並且雙雙再次獲得加薪、升職的機會。

後來,甲說:“也許乙的話是真的,因為通過這幾年暗中對他的觀察,好像他不像自己想象的那麼卑鄙。也許幾年之前,自己確實喝多了,也許那時同學年少無知。不管怎麼樣,我都決定原諒他了。”

有些人讚頌甲寬容大度,有些人稱頌他識大體,有大將風範,對此,他一一表示否定,他解釋說:“我的目的並不高尚,我隻是想解脫我自己,而唯一的辦法就是原諒他。”

古希臘有位哲人說過:“人如果選擇了計較,那麼他將在黑暗中度過餘生;如果選擇了寬容,那麼他能將陽光灑向大地。”其實,寬容別人,就是解放自己,還心靈一份純淨;寬容是對別人的釋懷,也是對自己的善待。一個生活在仇恨中的人,是永遠與快樂無緣的,原諒了別人,就等於寬恕了自己。

生氣是拿別人的錯誤懲罰自己

德國古典哲學家康德說:“發怒,是用別人的錯誤來懲罰自己。”細想之下,的確如此,生氣大都為他人、他事而發,錯誤並不在於自身。拿別人的錯誤懲罰自己是一種愚蠢的表現。

在別人犯錯時,能夠做到不生氣、不發怒是一種生活的智慧。要做到這一點,必須具有樂觀的態度和豁達的胸襟。

有位禪師非常喜歡種蘭花,在講經說法之餘,他花費了大量的時間來栽種蘭花。有一天,他要外出講學,於是就吩咐身邊的小和尚,一定要照料好寺院裏的蘭花。

禪師走了以後,小和尚謹遵吩咐,每日悉心照料蘭花,但有一天在澆水時卻不小心摔了一跤,把花架撞倒了,所有的花盆都摔碎了,蘭花散了一地,大部分都被摔壞了。

小和尚為此感到非常不安,每天都吃不下飯,睡不著覺。

幾天以後,禪師回來了,小和尚心驚膽戰地向禪師賠罪。

禪師看著淚流滿麵的小和尚,非但沒有責怪,反而和藹地安慰他。

小和尚簡直不敢相信這是真的,他不解地問道:“師父,您真的不生我的氣嗎?”

禪師笑著說:“我種蘭花是用來供佛的,我又不是為了生氣才種花的。”

當一整架蘭花都被小和尚摔壞以後,禪師並沒有生氣,而是用一顆慈悲和寬容的心原諒了小和尚。“我又不是為了生氣才種花的。”你是否能從禪師這句話裏得到一些啟示呢?

一個人如果沒有一點樂觀和豁達的態度,那生活中讓他生氣的事就俯拾即是了。別人犯了錯誤的確應該受到懲罰,但不一定非得通過生氣來實現,既然錯誤在於別人,你為什麼要生氣呢?

對於令自己不滿甚至氣憤的既成事實,愚蠢的人往往會暴跳如雷、大動肝火。而智者卻會一笑置之,把它當成一件“沒什麼大不了”的事。要做一個愚蠢的人,還是智者,相信你的心中已經有了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