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不寬恕眾生,是苦自己:寬容是人性中最美麗的花(3)(3 / 3)

茶聽了有些生氣:“你說喝酒可以養賢,喝茶卻會生病,但是我卻隻聽說喝多了酒會中毒和生病,卻從來沒聽過喝了茶得了茶瘋茶癲的。喝酒的人殺盜淫妄,在衙門的狀子裏,常常可見醉酒亂性的事,卻從來沒有一張寫著醉茶鬧事呀!所以好酒的人如果改喝茶,就不會惹是生非,定會一生平安順利!”.

茶與酒,就這樣你一言、我一語,吵得不可開交,正在難分難解的時候,突然有一個清脆的聲音說話了,說話的原來是水:“你們兩個不用在這裏爭功了,也不用在這裏互相毀謗了。人生四大,地水火風,水難道不重要嗎?茶得不到水,是什麼樣子?酒如果沒有水,又是什麼樣子?米麵幹吃,損了腸胃;茶葉幹吃,劃破喉嚨。所以,我才是最重要的。但是,如果隻有我,就失去了茶的清香,也不會有酒香的醇厚,失去了我們中的任何一個,茶就不是茶,酒也不成酒。這世界上本就沒有萬物之主、五穀之宗,如此相爭,又有何意義?”

酒和茶聽後大慚,不再作聲。

一個常常隻看別人缺點的人,自己本身就不夠好,因為他沒有時間檢討自己。太過於欣賞自己的人,不會去欣賞別人的優點。我們在生活中常遇到這樣的人,他們學識不高,修養不夠,卻總是目空一切,到處炫耀自己那點可憐的學識。這樣的人是淺薄的,他們不知道人外有人、天外有天的道理。獨木不成林,獨峰不成山,唯有相互尊重,相互合作才能釀出最醇的酒,泡出最香的茶。

心境寬一些,快樂才會多一些

有一個農夫,禮請無相禪師到家裏來為亡妻誦經超度,佛事完畢以後,農夫問道:“禪師!你認為我的妻子能從這次佛事中得到多少功德呢?”

無相禪師照實說:“佛法如慈航普度,如日光遍照,不隻是你的太太可以得到功德,一切有情眾生無不得益。”

農夫不滿意地說:“可是我的太太是非常嬌弱的,其他眾生也許會占她便宜,把她的功德奪去。能否請您隻單獨為她誦經超度就好,不要讓其他的眾生得到便宜。”

無相禪師慨歎農夫的自私,但仍和顏悅色地開導:“‘回向’有回事向理、回因向果、回小向大的內容,就如一光不是照耀一人,一光可以照耀大眾,天上太陽隻有一個,萬物卻皆蒙照耀;種子隻有一粒,卻可以生長萬千果實,用你的仁慈之心點燃一根蠟燭,卻能引燃千千萬萬支蠟燭,使光亮增加百千萬倍,但是本身這支蠟燭,並不因點燃了其他蠟燭而減少亮光。如果人人都能抱有如此的觀念,則我們微小的自身,常會因千千萬萬人的回向而蒙受很多的功德,何樂而不為呢?”

農夫仍頑固地說:“這個教義很好,但還是要禪師破個例,我有一位鄰居,他一向都是欺我、害我,能否將他撇開在一切有情眾生之外?”

無相禪師以嚴厲的口吻說:“既曰一切,何有除外?”

農夫茫然,若有所失。

世人大多隻要自己快樂,自己所得所有,哪管他人的死活?殊不知別人都在受苦受難,自己一個人怎能獨享?如世間萬物皆有事理兩麵,事相上或有差別,但在道理上則無差別,好比一燈照暗室,舉室通明,何能隻照一物,他物不能沾光?獨樂樂不如眾樂樂,快樂的大小全在心地的寬窄。

某日,釋尊禪師在寂靜的森林中坐禪。

突然,一名女子匆匆地從樹林中跑了過來,她跑得太慌張了,從釋尊禪師麵前過去,居然一點也沒有發現禪師。

隨後跑過來一名男子,他路過釋尊禪師麵前,扭頭氣衝衝地問道:“和尚,你有沒有看見一個女子經過這裏?”陽光透過樹葉,在男子臉上形成明暗不定的陰影。

禪師問道:“什麼事令施主這麼生氣?”

男子凶狠地說:“這個女人騙了我的錢,我一定要殺死她!”

禪師說:“施主,你已經失去自己了,不要再生妄念,丟了性命。”

男子沒有想到禪師會這樣說,站在那裏,愣住了。

禪師又說:“錢財丟失了,可以再賺回來,為了一時之氣,弄得自己不快樂,甚至獲罪,還有什麼快樂可言呢?”

終於,男子眼睛裏流露出愧然的神色,他在一瞬間頓悟了!他低下頭來,臉上的怒氣早已消失了,重新洋溢出平靜的神色。

人往往在氣憤的時候會喪失自我,做出令自己追悔莫及的事情。所以,遇事需冷靜一點。心境寬一些,快樂才會多一些,遺憾才會少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