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不寬恕眾生,是苦自己:寬容是人性中最美麗的花(2)(3 / 3)

後來仙歎開始學佛了,經過一段時間的學習,他明白了世間的一切都是變幻不定的,金錢和生命都不是永遠屬於自己的,說不準什麼時候就會消失,所以不如多做些好事,多積點功德,這樣的人生才有意義。

於是他立刻貼出告示說:假如有人缺乏錢財可以來他這裏要,而且不限數量。自從貼出告示後,過了半個月時間也沒人來向他要錢,他才想到自己所在的國家百姓生活富足、政通人和,大家都不是很需要錢。

於是仙歎又想:百姓雖然不需要錢財,但誰都會有生病的時候,不如買些藥來給人們治病。於是仙歎開始四處采購名貴的藥材,並在集市上免費送給有需要的病人,還專門找了一些治病的名醫。仙歎的善良讓大家都很讚賞,過了不久,仙歎的名聲就已經傳遍大江南北。全國各地的病人都慕名到這裏來接受他的醫治和布施。

過了很多年,仙歎的金錢終於慢慢地用完了,不過他依然四處為病人找藥、采藥。有一次,他在離家很遠的地方采藥時,在路上看見幾輛車上都是患有疾病的人。於是他上前問:“你們要去哪兒?”車上的人回答:“我們要到仙歎那兒去,請他救我們一命。”仙歎馬上和他們一起回去,並向當地的富人借了許多錢來治療這些病人。經過仙歎的治療,這些病人都慢慢痊愈了。但是仙歎卻因此欠下了巨債,過著窘迫的生活。

當時有一些商人為了賺錢常常幾個人到很遠的地方下海去打撈一些寶貝。仙歎為了還錢,也想試試運氣,於是就和一夥商人出去尋寶了。大家經過努力,果然得到不少珍寶,之後他們便高興地返回故鄉。但是回去的路卻不是很好走,又因為當時天氣幹旱,經過長途跋涉的人們都覺得口渴難忍。這時仙歎突然看到路邊有一口井,就召集眾人過去,他則走在最前麵。商人們其實早就看到仙歎打撈的一些珠寶中有一顆燦爛的白珍珠,這是件稀世珍寶,商人都起了嫉妒之心,他們都想得到仙歎的寶物。商人們看仙歎正在井邊喝水,於是商量好一起把仙歎推下井。

因為仙歎曾有過許多善行,他的行為感動了上天,於是在這危急時刻,神在井底接住了仙歎,仙歎沒有受一點傷。

那些商隊回國後就去拜見國王。國王也知道仙歎跟商隊一起出去了,就問:“商隊回來了,可是怎麼沒看到仙歎呢?”商人們假裝什麼也不知道,對國王說:“陛下,我們也不太清楚,從我們出了本國土地之後,仙歎就和商隊分手了,所以我們不知道他究竟去哪了。”國王並不滿意這個解釋,大聲說:“你們是不是把他殺死了?”商人們一起極力否認:“絕對不會發生這樣的事。”

再說仙歎,他自被天神救起後,在神的幫助下,又從水井的另一個出口走了出來。經過幾天的跋涉,他回到了自己的國家。國王看到仙歎很驚奇:“為什麼所有的商人都滿載而歸,可是你卻兩手空空地回來了?”仙歎有些含糊其辭地說:“我沒有找到任何寶物,所以就空手回來了。”

國王聽後頓起疑心,他覺得這其中肯定有原因。當時他就派人把跟仙歎一起出去的商人都招來對他們說:“仙歎已經回來了,你們把做過的事說出來還有條生路,否則隻有死路一條。”商人們都害怕了,就老老實實地把害仙歎的過程說出來。國王聽後十分氣憤,就下令先把他們關進監牢,過幾天就要處死。

仙歎聽到這個消息,就急忙進宮,並叩頭請罪。國王說:“有罪的是他們,你是個受害者。”仙歎請求說:“陛下,他們也是一時愚昧無知,請求陛下原諒他們吧。”仙歎再三請求,國王不得不答應赦免了商人們的罪過,命令商人把仙歎的寶物還給他。商人們都很感激仙歎的不計較和救命之恩,都把自己最好的寶物拿給仙歎。可是仙歎隻拿了其中的一小部分。商人懇求地說:“我們都因你的寬容才保住了性命,這是一點小意思,你一定要收下。”仙歎最後隻好收下寶物,還了以前的債,又把剩餘的錢繼續用在百姓身上。世人皆對仙歎交口稱讚,無不佩服他的崇高道德。

真正的佛心不僅存在於寺廟中,也不僅存在於名山大川的遊方者那裏。佛心是無處不在的,它可以淡然無痕,在我們身邊處處都有佛的蹤跡,一個人隻要擁有一顆善良、寬容的心,那麼他的思想、語言、行為都將是最真實的佛性的體現。我們不必苦苦追尋佛道,有一顆寬容別人的心,則步步是道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