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不寬恕眾生,是苦自己:寬容是人性中最美麗的花(2)(2 / 3)

慧清法師又問道:“你的傷口還疼嗎?”小沙彌說不疼了。

“既然不疼了,為什麼還要去打蛇?”

“因為我恨它!”

“它咬疼了你,你就恨它,那你踩疼了它,它也恨你,也該咬你。你們雙方因恨結怨,可你是人,你該早些放下心頭的仇恨。”

小沙彌一臉的不服:“可我不是聖人,做不到心中無恨。”

慧清法師微微笑道:“聖人不是沒有仇恨,而是善於化解仇恨。”

小沙彌搶著說:“難道說我把被蛇咬當做被鬆果打中腦袋,或者半路被雨淋一樣,我就成了聖人?如此說來,做聖人也太容易了吧!”

慧清法師搖搖頭,說:“聖人不僅懂得化解自己的仇恨,更善於化解對頭的仇恨。”

小沙彌怔住了,呆呆地望著慧清法師。

法師說:“世人對待仇恨有3種做法。第一種是記仇,等於在心裏擱了一個土塊,自己總是生活在恨意帶來的痛苦中;第二種是盡快忘掉仇恨,還自己平和與快樂,等於把土塊弄碎,在上麵種了花;第三種是主動與仇人和解,解開對方的心結,等於是摘下花朵贈給對頭。能做到第三種,就與聖人的境界差不遠了。”

小沙彌點點頭。

不久,北坡草地上出現了一條高於地麵的窄窄的石板路,那是小沙彌修建的,之後這裏再也沒有發生過蛇傷人的事情。

寬恕自己很容易,包容別人比較困難。如果我們經常以寬恕自己的心態去包容身邊的人,那我們就會活得更快樂。每個人都不可能完美無缺,麵對別人的缺點、不足,我們要學會包容。因為我們也有缺點、不足,我們也需要別人來寬容。

有容,德乃大;有忍,事乃成。多原諒人一次,就能多一份福;多爭一次強,就會多一份禍。如果隻看他人的短處,不見他人的長處,或者看誰都有毛病,那麼就會成為孤家寡人。包容不是看破紅塵,在包容裏也沒有逃避與逃離,包容是時時麵對,是不棄不離。包容可以化敵為友,可以化幹戈為玉帛。

古時有個叫陳器的人,與一個叫紀伯的人做鄰居。有一天夜裏,紀伯偷偷地把陳器家的籬笆拔起來,往後挪了挪。這事被陳器發現後,心想,你不就是想擴大點地盤嗎?我滿足你。他等紀伯走後,又把籬笆往後挪了一丈。天亮後,紀伯發現自家的地又寬出許多,知道陳器是在讓他,他心中很慚愧,主動找到陳器,把多侵占的地方統統還給了陳家。

包容別人的缺點,不是忍讓別人,而是寬恕別人。懂得寬恕,才能心情舒暢,相處融洽。因為懂得包容,別人才會有機會去改正。

不應過分地要求他人,應允許他人存在缺點。給他人空間,讓他去包容自己的缺點;給他人時間,讓他去改正自己的缺點;給他人機會,讓他屏蔽自己的缺點。我們要想獲得快樂,就不要一味地批評他人的缺點,一味地抓住他人的缺點不放。

春秋時的宋國有一個君主叫宋閔公,非常小氣。宋閔公手下有一個將軍叫南宮長萬,同樣也喜歡斤斤計較、沒有度量。這位南宮將軍原本是個武林高手,卻不慎在與魯國軍隊的一次作戰中失手被擒。本來勝敗乃兵家常事,可是,小家子氣的宋閔公卻因此給南宮長萬起了個外號:“戰俘”。這讓南宮長萬心裏非常惱火。

一天,君臣兩人因為下棋發生了爭執,宋閔公譏罵道:“你這臭‘戰俘’,連棋都下不明白,還能幹什麼?”南宮長萬聽到這話,勃然大怒,說:“我能殺人!”說罷,操起棋盤砸死了宋閔公。隨即起兵叛亂,給宋國造成了極大的動蕩和破壞。最後,他兵敗被擒,被搗成了肉醬。

宋閔公和南宮將軍竟然為了一件小事導致大的禍亂,把自己的性命都賠進去了。實在可惜、可歎。都說“得饒人處且饒人”,可現實生活中就是有人喜歡抓別人的“小辮子”說三道四,到處宣揚。不僅招惹了別人的怨恨,也使自己成為別人躲避的對象,甚至為此埋下禍根都不自知。

人需要包容,但包容不是忍讓,更不是縱容。所謂包容,即是用一顆寬容豁達的心,包容他人的缺點與錯誤,包容他人的指責與誤解,包容他人的侵犯與攻擊。在寬容別人的同時,自己的心裏也會多出一片空間。

寬容之心,自在之道

有個名叫仙歎的富人,他的錢財多得難以計數,連他自己都不知道究竟有多少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