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犯不著為小事抓狂:“糊塗”的人最快樂(2)(1 / 3)

吃虧是一種糊塗的智慧。一點虧都不想吃的人,隻會讓自己的路越走越窄。吃虧、讓步是一種必要的投資,也是朋友交往的必要前提。占便宜的人首先在做人上就吃了大虧,這種人總是一心為己,處處搶先,隻考慮個人得失,不顧別人的感受,周圍的人終究會離他而去。一個人幸福與否,往往取決於他的心境如何。如果我們用外在的東西換來了心靈上的平和,那無疑是獲得了人生的幸福,這便是值得的。

吃虧是福,古人雲:“忍一時風平浪靜,退一步海闊天空。”“獨樂樂不如眾樂。”凡事多謙讓一些,自己吃點小虧反而會讓事情順利地進行,而且也因此博得別人的好感。何樂而不為?有些人卻生怕自己吃虧。他們總愛斤斤計較,處處較勁,即使是蠅頭小利,也要與人爭得麵紅耳赤,吵鬧不休。他們若占了點便宜,心裏就感覺格外舒服。其實,做人是不能怕吃虧的,更不能損人利己。做人最難能可貴的就是多吃虧,不計較得失。自己主動吃點虧,往往能把棘手的事情做好,能把很難處理的問題解決得妥妥當當。

生活中,涉及大原則的事情不多,許多矛盾和糾葛,大多是生活瑣事。因此,我們更應該學會忍,學會謙讓。忍不是表麵的忍氣吞聲,忍是一種負責和擔當。忍,並不是目的,而是一種糊塗手段。不能忍,便不會糊塗;不會糊塗,也根本忍不下去。

西漢時期,時逢過年前夕,皇帝下令賞賜每個大臣一頭羊。但分羊時,羊有大有小,有肥有瘦,讓負責分羊的大臣犯了難,不知怎麼分才能讓大家滿意。正當他束手無策時,一位大臣從人群中走了出來,說:“這批羊很好分。”說完,他就牽了一隻瘦羊,高高興興地回家了。眾大臣見了,也都紛紛效仿他,不加挑剔地牽了一頭羊就走。擺在大臣們麵前的一道難題一下子就迎刃而解了。這位大臣既得到了眾人的尊敬,也得到了皇帝的器重。對這位大臣來說,虧豈不正是福嗎?

虧己者,別人會因為他有度量而敬重他,他的人際關係自然就比別人好。當他遇到困難時,別人也樂於伸出援救之手,給予支持,給予幫助。因此虧己者更容易獲得成功。虧己者,因為有容人之量,也更容易得到別人的賞識,獲得領導的器重。有人說:“一個人心胸有多大,他做成的事業就有多大。”古今中外,凡是那些取得了巨大成就者,尤其是那些有傑出成就的人,無一不是胸懷廣闊、能虧己的人。相反,再看看那些一生無所作為的人,有哪個不是心胸狹窄、愛計較、不肯虧己的呢?由此不難證明,吃虧是福。

真聰明容易,假糊塗難得

北宋年間,呂端被太宗皇帝擢升為當朝宰相,可謂“一人之下,萬人之上”。但是生性淡泊名利的呂端並不以為意,北宋開國元勳趙普稱讚他說:“吾觀呂公奏事,得佳賞,未嚐喜,遇抑挫,未嚐懼,真台輔之器也!”後人也有詩讚曰:“諸葛一生惟謹慎,呂端大事不糊塗。”

當時,和呂端同朝為官的還有名望很大的寇準,此人雖然辦事果斷、才能俱佳,但是性子有些剛烈。呂端擔心自己得到皇帝的器重,當上了位高權重的宰相,寇準的心中會不平衡,倘若一時氣悶耍起脾氣來,那麼朝政一定會受到影響。於是就請太宗另下了一道聖旨,讓正擔任參知政事的寇準和他輪流掌印,領班奏事,並且兩人一同到政事堂中議事。太宗批準了他的要求,同時也平和了寇準的情緒。

後來有一天,太宗又對文武百官說:“朝中大事要先交給呂宰相處理,然後再呈報給我。”但是呂端處理國家重大事情的時候總是同寇準一起商量,從不獨斷專製。一段時間之後,呂端又主動把相位讓給了寇準,自己去當參知政事,而他的這種主動讓權的行為,在世人的眼中自然是“糊塗”極了。

還有一次,朝中大臣李惟清被太宗皇帝從掌管全國軍事的樞密使換成了負責監察百官的禦史中丞,看似職位沒有升降之分,但手中掌握的實際權力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李惟清認為這一切都是呂端在中間使壞。於是,他就趁呂端有病在家休養,沒有上朝的機會,去太宗麵前告了呂端一個惡狀。天下沒有不透風的牆,這件事情很快就傳到了呂端耳中,但呂端不以為然,既沒有一把鼻涕一把淚地去皇帝麵前表明自己的赤膽忠心,也沒有心懷怨恨地去找李惟清算賬,而是淡淡地說:“吾直道而行,無所愧畏,風波之言不足慮也。”他的這種不與他人計較的坦然心態也被世人說是“糊塗到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