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安二十三年,冬。
蕭瑟的塞北草原之上,一支數目龐大的騎兵部隊正在穩步的向西離去,遠遠地張目望去,盡是灰色與火紅的膠著……
部隊的正中央,一群群披掛精良的親衛環護四周,正中心處,劉憲、馬超、馬岱、傅彤等,這些在剛剛結束的五原大戰中的弄潮兒,此刻卻都是滿臉的風霜。
算上在前軍和後衛壓陣的閻行、龐德諸將,劉備軍此次出征的騎將陣營,配置實屬豪華。
然而豪華不等於勝利,七天前九原城(五原郡治所)下一戰,最終落走的正是步騎大軍名將雲集的十萬劉備大軍。
自從兩年前劉憲平定西域之後,劉備集團就有越來越多的精力和實力投放進了這場糾纏不休的雍州之戰上。
謀臣武將,群星雲集,在諸葛亮、龐統等人的籌劃調遣下,劉備軍連續在長安——潼關、武關一線,河東一線,以及並州一線,與曹軍展開多次會戰。雖然沒有取得什麼顯著效果,可聲勢卻是越長越高。
每一次會戰都是血與火的碰撞,劉備軍這裏固然是精兵猛將雲集,曹軍那裏也是名將薈萃,不遜絲毫聲色。
雙方將士的大量死傷,以及掩蓋在血光之下的巨額錢糧的消耗,讓每一個明眼之人都看的觸目心驚。與官渡之戰後,曹袁兩家的多年拚殺不同,此刻劉備軍、曹軍在雍州戰線上三年來的反複絞殺才是真正的血肉磨盤,才是當今天下真正頂尖的兩股力量的最激烈碰撞。
官渡敗後,袁紹膽氣已喪,空坐河北富庶之地卻也回天乏術,而在他逝去後,袁氏家族的內部分裂也加速了曹操平定河北的進度。故而,曹操在官渡之戰後與河北集團搏殺多年始才一統北方,乃是因為他自身力量的薄弱而非河北袁氏兄弟能戰善戰,那些個拚殺又豈能與這三年來雍州一線的反複絞殺相提並論?
對戰的雙方都有天下頂尖的謀臣智士,都有決勝沙場縱橫馳騁的蓋世名將,麾下帶領的也全是兩家最能拿的出手的善戰奮勇之士……
如此猛烈長久的拚殺碰撞,自亂世以來聞所未聞,見所未見。
劉憲、張飛、黃忠、魏延、馬超、陳到、關平、閻行、龐德、王平、馬忠、張嶷、張翼等等……
為了能夠在雍州戰場上獲勝,劉備確實是投入了川蜀軍團全部的力量,能夠叫上名號的將領,除了老將軍嚴顏需要坐鎮川中外,其餘諸將悉數被劉備調到了軍前效力。
按照戰勢,現在的劉備軍是,以張飛為主將領軍長安,照看長安——潼關、武關一線;以黃忠為主將領軍左馮翊,照看河東一線;魏延為主將領軍朔方,照看並州一線;之後以劉憲督領大部騎軍,馬超、龐德、閻行諸騎將悉數配與他帳下,征伐於塞北之地。
對應著劉備軍的態勢,曹軍的配置同樣將星璀璨。
曹仁、文聘、李通諸將引軍荊北、南陽,與關羽為首的劉備軍荊州軍團隔江相望,曹洪坐鎮南陽,和上庸的李嚴、劉封部相持不下,比起戰事不休的雍州戰場,這兩年來荊襄戰局是減緩了頗多。
李典守禦武關,徐晃引軍潼關,有此兩關在手,河洛一帶的曹軍就可高枕無憂,長安張飛本部的威脅被消弱到了最低點;
夏侯惇據河東,樂進領兵西河、上郡,張遼更是統引著張燕、張繡等將,指引著麾下的無數鐵騎,坐鎮雲中,在塞北大地上與劉憲殊死搏殺了兩年有餘。
再加上夏侯淵、於禁和曹真、曹休、夏侯霸等一群後起小輩,時不時的引軍在前線秀上一把,曹操同樣對於雍州戰局傾注了滿腔的熱血。
在淮南,孫曹兩家的媾和讓曹操瞬間壓力大減,不但可以盡快的抽調回主戰兵力,同時還可以把之前一直部署在那裏的張遼、李典、樂進等將調回。至於徐州,那裏有臧霸、孫禮、孫觀、吳敦等,還有一支三萬人的騎兵,足以應對孫吳的突然發難,對於江東兵馬的陸戰實力,曹操真就是沒太看在眼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