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三章 著作評介(五)(3 / 3)

況先生雖以卑劣之手段攫據最高學府,而靦為千人之師矣!為士林之風格計,敢不免晉②以逆耳之言。

自“九·一八”以後,在蔣介石所控製之南京政府,一再向曰本屈膝投降,而日本仍繼續向我國積極侵略。如《淞滬協定》、《何梅協定③》出賣國權,全國公憤。近則防共協定,事告成就,而綏遠之戰又起。協定何時能已,豈安內之道乎?日驅中國人以殺中國人,又豈攘外之道乎?若言“準備”而蔣用大量之肉血,以從事內戰,所“準備”又為何?

萁豆同根,相煎何急④!使中國國民黨與共產黨相爭不已,必斷送全民族之生命,於日本帝國主義鐵蹄之下,此為全世界人士共同感覺也!法國學者彭納特曾謂:“中國黨爭不已,全世界亦有被日本蹂躪之虞!”外人亦為我危矣,何吾人之懵懂⑤耶?

以中國農村失業之群如此龐大,以四萬萬同胞對蔣介石如沸如騰之積怒,蔣介石豈能一手造成法西斯之穩固政權乎?而蔣介石為實現法西斯之狂欲,為掠奪專政獨裁之政權,不惜以國家民生之生命,作孤注之一擲,亡國滅種,迫在眉睫矣!

張、楊二氏鑒於國難之嚴重,非停止內戰不能圖存,再三諍諫⑥,蔣氏不予采納,迫於愛國心切,舉行兵諫,固春秋大義之所許也,而先生謂為“中奸人挑拔離間之計”稍見天良豈肯出此語!

先生謂張氏屢受蔣氏之厚遇,不應有此反對蔣氏之行動,但須知蔣氏錯誤政策蠻幹到底,行將斷送其個人之前途,斷送民族之生命,此舉正所以報之也。所謂諍友⑦不應如是乎?君子之愛人也以德,小人以姑息。國家民族之生命,豈能以為維持友情之工具乎?先生何見之偏耶?

中國年來之亂源禍4艮,皆為各黨各派之羅噪⑧,隻知一黨一派之利益,而不知有國家民族之利益;隻知擁護其黨魁,以為升發之130階,而不知有正義,先生殆亦其人坎?

此間自兵諫後,即主張停止一切內戰,各黨各派,捐棄成見,共同抗曰,故殽函⑨天險,未泇一彈之塞,抗日義軍,未敢假道⑩東指。而南京飛機,來此肆行轟炸,亦未予一彈之還擊。光明磊落,可質天曰。不意今日南京飛機又栽來先生之讕言,其毒或有甚於轟炸,鳴呼噫嘻!以先生之品之貌,而競得竊據最高學府,似已足矣。尚複何求哉。敬祝以學發財。

二、《送含章同學赴金陵》序

綺雲

人不可離世而獨立,然性行端方,才智卓越之士,投閑置散,幽岩穴而不用者,又所在多有;此世之相遺,非所以遺世也。至若誌存公忠,睿智英發,能為生民造福利者,其被世之摒斥也必益劇;甚且必欲逐之蠻貊,棄諸四夷而後快。然疾風有勁草,板蕩出英雄;世雖欲遺之,而又每不可得。孔氏所謂:“雖欲勿用,山川其舍諸?”餘之認識含章,殆如是耶!

含章,姓梅氏,又名士珩,浙東天台之望族,幼生長於名山勝水間,稟賦坦率耿直,超然不泥流俗,對人誠懇,對事公忠。而勇往邁進不計個人利害之精神,尤有足多者。倜使頭角之露,鄉裏固已交譽:梅氏有子矣。

民十九年含章方十八歲,由高中畢業,投入軍校八期,廿一年受訓期滿,以成績優異,留校服務,任區隊長職務。越二年投考訓練總監部外語班,受訓期滿,考準留德。適抗日軍興,德乃曰寇之與國,因未成行。對曰血戰方殷之際,舍章轉入裝甲師團,先任參謀,繼調機械化營營長,數創頑寇,雖書劍小成,恥無聞焉。乃於廿九年考入陸軍大學,苦攻三年,卅一年畢業後分發三十四集團軍任裝甲兵團副團長,旋又奉召至重慶軍令部軍研班受訓三月,方擬束裝返胡宗南部工作,因事牽連,幽居岩穴,已三年又三越月矣。茲者,陽春三月,霧散天清,始複奉命赴首都國防部報到,候派工作。然痛定思痛,感‘慨叢生,臨別之際,餘又烏得無言乎!

含章與餘,在軍校為先後同學,而小餘八歲,在學校未及相睡,在社會又天南地北,無緣聚會,獨於岩穴幽棲之時,把晤於患難悲痛之中,同為世所遺棄,正不謀而合,此冥冥之中,聚合殆亦有數。幽棲以來,各自檢鋝,仰觀俯察,實無愧於天人,忠貞不改,一至於今,赤膽忠心,潔誌紙行,為世之所不容也,固宜,此則餘與含章又有同病。物以類聚,人以群分,餘與含章之相識,豈為偶然。每於傍晚,散步小院,談論風生,輒恨相見之晚。莊生有言:空穀聞跫音橐橐則色然而喜,餘與含章每有同感焉。思家憂國,情懷萬千,一經暢敘,輒複破涕為笑。是含章之勵我助我者,不亦多乎!

顧餘等聚會甫經三月,含章又奉召赴金陵,而餘獨留,以含章之聰明才智,吾因知不能終相遺也。願效貢公之喜,敢為兒女世態,作惜別之悲乎!唯人情所不能免者,餘又豈能無動於衷耶!竊思,人生上壽,不過百年,七十之歲,已為稀矣!含章方當英壯有為之時,竟投閑三年,個人家國之損失,將如何彌補。餘以衰頹無能,摒居六年,以視含章,豈為過乎?昔賢謂:“天道無親,常與善人?司馬公獨悲伯夷、叔齊、顏回終至貧困而死,所謂常與善人者為何如哉?!至若搡行不軌,專犯忌諱,而終身逸樂富厚,累世不絕,如盜蹠?之徒,競以善終者,比比皆是,天之報施,又何如哉?!司馬公遂不禁喟然而歎曰:“餘甚惑焉!”甚矣,司馬公之不達也!孟氏不雲乎:“天之將降大任於是人也,必先苦其心誌,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造物之所以困之者,適所以成之也。雖困奚傷?且也,社會進化自有其偉大之動律,一二人之喜怒,何與於奔騰澎湃之潮流乎?!一人之利害得失,從自我之立場觀之,固不為不大,如以整個曆史進程觀之,直如滄海之一粟,誠渺乎小哉!昔司馬公所謂“天”,即今之所謂社會也。從整體言之,人類之殘害傾軋無不足以促進社會之進化,是個人之利害得失,有助於人類社會也,不亦大乎?!西諺有言:最後笑者,乃善笑之人,至哉言也!含章之行也,餘能為詩以留紀念,複為文以壯行色,因不禁撫髀雀躍,更為之歌曰:

青山蔥蔥,綠水泱泱③今曰之別。敢雲憂傷?曰之升矣,其將痛飲於東山之上!!

注:①雒誦:即“洛誦”,反複誦讀。《莊子·大宗師》:“副墨之子,聞諸洛誦之孫。”成玄英疏:“背文謂之洛誦。”

②晉:進。

③《淞滬協定》:1932年1月28日,日軍進攻閘北。十九路軍奮起抵抗,堅持一個多月。由於國民黨政府堅持不抵抗政策,破壞淞滬戰爭,在美、英、法、意等國“調停”下,和日本簽賣國的“淞滬停戰協定”。《何梅協定》:1935年,日本侵略者控製華北,借口中國當局援助東北義勇軍進人灤東非武裝區,向中國提出無理要求。何應欽代表國民黨政府全部承諾,出賣了華北大部主權,稱“何梅協定”。

④萁豆同根,相煎何急:“煮豆燃萁”之變化說法,比喻骨肉相殘。語出曹植《七步詩》:“煮豆持作羹,漉菽以為汁,萁在釜下煮,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⑤懵懂:亦作蒙懂。糊塗。

⑥諍諫:直言規諫。

⑦諍友:能直言規過的朋友。

⑧羅喋:喋喋不休的爭吵。羅,羅列。喋,多言。

⑨殺函:古代對殽山和函穀關的合稱,相當於今陝西漁關以東至河南新安縣地。

⑩假道:借路。《左傳·僖公二年》:“假道於虞以伐虢。”

蠻貊:古代對南方少數民族的泛稱。

四夷:古代對四方少民族的泛稱。

板蕩:《詩經·大雅》有《板》、(蕩》二篇,皆詠周厲王的無道。後用以指政治紊亂,社會動蕩不安。

倜儻:卓異,豪爽,灑脫不拘。

空穀聞跫音句:《莊子·徐無鬼》:“夫逃空虛者……聞人足跫然而喜矣。”陸德明釋引崔撰曰:“跫然,行人之事。”後用以比喻極難得時音信或事物。跫,腳步聲。

盜蹠:春秋戰國時人民起義領袖,舊時誣為強盜。

與:參與。

髀:大腿。

泱泱:水盛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