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後的26公裏行程中,起起伏伏,經多卡寺、新寨瑪尼城,到結古鎮,海拔已經下降至3700米。
延展線路:新寨瑪尼堆、當卡寺
新寨瑪尼堆和當卡寺都在到玉樹的途中,到新寨瑪尼堆後沿214國道走約7公裏,左手邊的半山腰上就是當卡寺。若到結古鎮後再去新寨瑪尼堆,可坐1路、2路小公共汽車,招手即停,票價1元。
第一世嘉那活佛晚年時定居於鎮東新寨村,並在此修建瑪尼堆,人稱“嘉那瑪尼堆”、“新寨瑪尼堆”。隨著歲月的流逝, 200多年間堆積了25億多塊瑪尼石,排在一起構成一麵1.5米高的經石牆圍繞著一個比足球場麵積還大的瑪尼石城,被稱為“世界第一大瑪尼堆”。
當卡寺依山而建,如觀音靜息狀。寺廟裏除了供奉著釋迦牟尼佛像、蓮花生大師像外,還有蒂洛巴、納若巴、瑪爾巴和米拉日巴等噶舉派始祖以及祖婆阿斯秋吉卓瑪等護法神像。
玉樹州(結古鎮,海拔3700米)休整。
玉樹是“遺址”的意思。結古鎮號稱江河源頭第一鎮,是玉樹州府所在地,自古便是西寧、四川康定、西藏拉薩之間的三大重要貿易集散地之一,是唐蕃古道的必經之所。四川的茶葉通過這裏,一半運往拉薩,一半運往青海。走到玉樹,藏族由安多轉為康巴。現在的玉樹成了典型的旅遊城市。若7~8月來玉樹的話,一定要留下來——那時是藏族的賽馬節!
餐館有川菜、藏餐和清真飯館。
玉樹賓館是玉樹性價比高的賓館,位於中心廣場飛馬雕塑往西不遠。不帶獨立衛生間和浴室的雙人間30/人;普通雙人間80元/天,房子很大。公共洗手間有熱水,可以洗澡。農行賓館雙人間25元/人;廣播電視局招待所4人間15元/人;糧食招待所四人間12元/人。這些旅館都沒有洗澡設施。不過,街上浴池多多,5元/人,含洗發膏(1包)吹風機,擦臉油使用免費。
無論在寺廟還是馬尼城,最好按照順時針方向行走——因為隻有苯教逆時針轉經。
延展線路1:結古寺
步行到結古寺時長20~30分鍾,坐出租車10元(單程)。
結古寺位於結古鎮北麵的山坡上,依山而建。嘉那佛是該寺最大活佛,他獨創了稱作“多頂求卓”的100多種舞蹈,從而使玉樹成為“會走路便會跳舞,會說話便會唱歌”的歌舞之鄉。
結古寺不收門票。進入大殿要脫鞋,殿內不允許拍照。
延展線路2:勒巴溝入口—文成公主廟—勒巴溝岩畫
結古鎮中心廣場有很多可以包的車,一般包1天200元左右。若不趕時間的話,可勒巴溝—文成公主廟—吉然寺母恩洞—巴塘天葬台—班慶寺—禪古寺轉下來,但1天時間轉了勒巴溝、文成公主廟和母恩洞就差不多了。結古鎮和禪古寺有班車往返,票價1元。
若隻去文成公主廟,從結古鎮包車50元往返;若去文成公主廟和勒巴溝,150元左右。不過,司機隻把車開到勒巴溝溝口,到溝底2.5公裏的路去時可以徒步,回來時可搭乘村民的摩托車回到溝口,約50元。
因第二天要往類烏齊騎行,可以出玉樹(結古鎮)後順便去一下文成公主廟,就不必專程跑一趟了。
勒巴溝岩畫—文成公主廟
結古鎮沿巴塘河南行約20公裏,便看到一個山穀。穀內有溪水流出,這就是勒巴溝,也叫“貝納溝”、“柏溝”,藏語思是“美麗溝”。勒巴溝距文成公主廟約8公裏,看到一座褐紅色、精巧玲瓏、幽靜雅致的寺院便是文成公主廟了。文成公主廟亦叫作“大日如來佛殿”,屬禪古寺管轄。
據說文成公主當年走到這兒疲憊不堪,遂休息了1個月。在這1個月裏,文成公主令隨行工匠雕刻了許多佛像、岩畫。貝溝坐北朝南的懸崖上雕刻有9尊漢式浮雕佛像,佛像的尺寸和圖案都是文成公主親自製定的。端坐中央高達7.3米的巨型佛像是大日如來佛。岩畫有十多處,多是佛像、菩薩、香客和瑞獸。看著這些岩畫猶如翻開了一頁頁藏族宗教石刻曆史。
文成公主廟不收門票,殿內拍照收費100元。
漫天的經幡傳遞著一個信息:文成公主在藏族心中的地位非常之高。
玉樹州(結古鎮,海拔3700米)—文成公主廟(海拔3810米)—尕拉尕山埡口(海拔4504米)—巧格絨尕溝—上拉秀鄉(海拔4330米)—下拉秀鄉(海拔3950米),91公裏。
一出結古鎮就是緩上坡,騎行大約18公裏到829路牌處左手邊是文成公主廟。起起伏伏的路,騎行22公裏後是19公裏的強上坡到海拔4504米的尕拉尕山埡口。
衝坡至巧格絨尕溝時全天已騎出了69公裏,溝內的景致美得“粘”住雙目,公路依山而建,清澈的隆曲河水酣暢奔流在公路下邊,峽穀兩邊的山石形態各異,騎行其中如祥雲飄過藍天。
經上拉秀騎行約22公裏後到下拉秀。下拉秀是玉樹縣的一個鄉。
午飯自帶。晚飯在下拉秀解決。
可住藏民家。大貓和水星最“牛”,直奔了鄉政府找鄉長、書記住在了鄉政府。
下拉秀鄉(海拔3950米)—甲黑丫合埡口(海拔4123米)—尕日拉山埡口(海拔4332米)—囊謙縣(海拔3645米),84公裏。
出下拉秀約6公裏平路和緩下坡後,開始了“Z”字形的盤山路上坡,約9公裏後到甲黑丫合埡口。
過甲黑丫合埡口後沿著河穀裏的緩緩下4公裏後又開始上坡——陡上坡,8公裏!又迎來了第二個山口——尕日拉山埡口。
過山口,車子下行在覺隆嘎峽穀。覺隆嘎峽穀比巧格絨尕溝多了一份俊美。如劈開山開了一條路,兩邊的山斧削般硬朗,右側有清澈的九曲溪流相伴和瑪尼堆及經幡,覺隆嘎峽穀的出口處紮曲河滾滾流淌。過紮曲河大橋,再往前奔21公裏,囊謙縣城便到了。
囊謙是玉樹州香達鄉的一個縣,該縣因海拔比較低而成為農業區,清朝時是唐蕃古道上重要的驛站和糧倉。
囊謙的寺廟和出家人在玉樹6個縣中是最多的,囊謙入寺尼姑的比例也較高。
囊謙的木碗、木製食盒做工精良,在整個藏區都很有名。
午飯自帶。晚飯在囊謙解決,武警大院邊有幾家川菜小飯店,家常菜做得不錯。
位於法院旁邊的囊謙賓館五人間30/人,房間幹淨。位於十字路口的政協招待所,兩人間40元/人,房間較幹淨。這兩處都有公共廁所,但不能洗澡。街上浴室很多,5元/人。巴米寺公寓三人間20/人,有公共廁所,大院裏有公共浴室,5元/人。
延展線路:
如果在囊謙休整的話,可包車去嘎爾寺(包車一天往返350元)、才覺寺(包車一天往返250元)轉轉。據說離縣城不遠的巴米寺是李連傑捐款造的寺院,也有人慕名而去。
囊謙縣(海拔3645米)—然代拉埡口(海拔4328米)—俄亞拉埡山口(海拔4505米)—巴曲河穀—謝尕拉埡口(海拔4503米)—多普瑪道班(海拔3810米),114公裏。
從囊謙到類烏齊有著唐蕃古道最旖旎的風景,同時,亦有著唐蕃古道最爛的路——柏油路從囊謙開始暫時終結了。天氣亦一會兒一變。
一出囊謙就全是砂石路,沿紮曲河上上下下騎了約20公裏開始爬“Z”字型的盤山路。
過海拔4328米的然代拉埡口,2公裏下坡後又是5公裏的上坡直到海拔4505米的俄亞拉埡山口。過山口仍舊是砂石路,坡很陡。大概十幾公裏到山底的巴曲河穀,可紮營。
在爛路上爬“Z”字大坡,翻過謝尕拉埡口,似乎聽見了車胎在碎石塊的磨礪下發出痛苦的呻吟,直到多普瑪。多普瑪是青海和西藏的分界點,位於青康公路1085裏程碑處,至此,青海省境內的唐蕃古道便結束了。
午飯、晚飯都自帶。
住多普瑪的道班,20元/人。
多普瑪道班(海拔3810米)—曲澤尕峽(海拔4100米)—加桑卡(海拔3690米)—吉多鄉(海拔3830米)—吉拉山口(海拔4350米)—類烏齊鎮(海拔3910米)—類烏齊縣(海拔3810米),約116公裏。
出多普瑪騎行在嶄新的柏油路上。路邊的山微微發紅,起起伏伏間沿著昂曲河溜進了加桑卡。上上下下過丁桑,騎行共25公裏後到了吉多鄉。
吉多有地熱可以洗澡,想留下來的話可住老鄉家, 10元/人。
出吉多仍是上坡至吉拉山口(海拔5000米)。下山的路帶有明顯的藏地色彩,藍天白雲,清清河水,圍著籬笆的藏式房屋,瑪尼堆……在類烏齊鎮遠遠地看到了查傑瑪寺。接著騎30公裏,類烏齊縣便到了。
午飯在吉多吃,晚飯到類烏齊鎮或縣解決。
類烏齊縣休整。
類烏齊的藏語意思是“大山”。類烏齊縣位於西藏東北部,昌都地區北部。類烏齊縣政府原在類烏齊鎮,現南遷至桑多鎮。桑多鎮熱紮卡地處317和214國道交彙處。類烏齊素有“小瑞士”之稱,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融為一體,值得一看再看。
文成公主當年走過的類烏齊鎮已是吐蕃的屬地。這個鎮也曾是茶馬古道重鎮,不僅古道東西穿過,南北向雲南、青海的商人也多在此通行和貿易,現仍為連接藏、滇、青三省的214國道必經地。不過,由於古道廢棄,縣城南遷到桑多,類烏齊鎮多少有些破落,隻有類烏齊寺仍在昭示著它曾經的輝煌。藏曆六月15日“仲確”節在類烏齊鎮舉行。期間以物資交易為主,既有宗教儀式,又有文娛活動,特別熱鬧。
若在類烏齊鎮停下來的話,可住在紮西招待所(查傑瑪大殿對麵),20元/人。類烏齊縣住宿亦非常的好找。縣委招待所,10~60元/人,可洗澡。街上有很多浴室,5元/人。
延展線路1:類烏齊寺
類烏齊寺位於類烏齊鎮,建於1277年的查傑瑪大殿因為名氣大而常常指代類烏齊寺。查傑瑪大殿、揚貢寺、格培林,指的都是類烏齊寺。
查傑瑪大殿高48.15米,突立在類烏齊鎮這個小地方,越發顯得高大宏偉。查瑪傑大殿方方正正的樣子在藏地很少見到。我們看到的查傑瑪大殿是20世紀80年代重建的。“原版”的查傑瑪大殿在文革中被“革命群眾”用炸藥炸毀了。聽當地的人說起當年爆炸聲中經書經紙灰飛煙滅的情景,心中仍不禁戚戚。所幸的是在炸毀之前寺內很多的佛像、法器之類的已被政府收繳,重建寺廟後得以回歸寺內,恰應了老子那句“禍兮福之所倚”。
延展線路2:卡瑪多塔林
卡瑪多塔林位於類烏齊縣以西25公裏的卡瑪多鄉,在國道317線上。過去這兒有108個塔,建於何時已不可考,現已恢複和修建的有60多座。在蔥鬱翠柏中有一座別致的小經堂,主供蓮花生大師像,左右各豎有幾個高大的轉經筒。經堂後麵有座巨型的瑪尼堆,據說已有了上千年的曆史。
類烏齊的景點很多,德曲波章神山(俗稱“類烏齊山”,意為大山,由山名演變成縣名)、伊日溫泉、馬查拉溶洞和西藏唯一的野鹿飼養場——長毛嶺養鹿場……
類烏齊縣(海拔3810米)—支格拉山(海拔4880米)—覺恩鄉(金卡寺,海拔3950米)—丁青縣(海拔3850米),共143公裏。
一出類烏齊縣就是34公裏的坡,2公裏的緩平路後過了一個近90度的大拐彎,迎來8公裏的急上坡!我們張大了嘴,連帶著鼻涕呼哧呼哧地喘著粗氣,似乎比山穀裏流淌的溪水的聲音還大。
從類烏齊到那曲走的是317國道黑昌段,是全國唯一一條“非柏油路麵”國道,全程土石路麵,路麵破損嚴重,且因自然因素,路況十分不好,塌方堵塞亦時有發生,類烏齊到丁青的143公裏尤甚,所以一定要把時間算得寬裕一點。另外,因從囊謙到那曲治安不是很理想,很多騎行的人從囊謙開始搭車到那曲或當雄。不過,這段638公裏的路上共有63座道班。道班的工作多是漢族人。我們無論投宿到哪一個道班,都受到了真誠的歡迎。途中需要補充水或遇到問題,都可以到道班求助。
下支格拉山76公裏的緩坡後換了另一種方法“折磨”我們:顛簸的路不時有小碎石在車輪的壓力下飛起,躲也躲不開。覺恩到丁青42公裏,起起伏伏上坡為主,路況十分不好,路麵上的石塊比類烏齊到覺恩鄉段大了許多,有些地方還要涉水。若趕上雨雪天氣估計能讓人絕望。其中出覺恩到沙貢鄉的15公裏,起伏的幅度比較大。之後的27公裏幅度似乎小了些。
類烏齊縣到覺恩鄉約100公裏,若不想再往前騎的話,可住在覺恩鄉。覺恩的小飯館或藏民家裏,一般是10~20元/人/天。金卡寺亦可住宿。
若趕到覺恩鄉吃午飯的話,時間可能會晚些,所以要準備些食品“墊墊”肚子。丁青交通招待所對麵有個交通餐廳,飯菜比較幹淨。
丁青可住的地方比較多,民政福利招待所比較新,亦很幹淨,三人間15元/人。糧食局招待所、交通招待所20元/人。這些地方都沒有熱水洗澡。街上的公共浴室亦比較貴, 10元/人。
丁青縣位於昌都地區西部,藏語的意思是“大台地”,古稱“窮布”,包括丁青、色紮、尺牘三鄉,縣府駐丁青鎮。縣城規劃得很整齊,亦很整潔,甚至稱得上繁華。丁青亦是“蟲草大縣”,不過,不識貨的話還是謹慎購買為妙。若真買了,丁青有郵局可以郵寄回家。
延展線路:覺恩鄉—金卡寺、乃查姆馬尼堆和孜珠寺
金卡寺位於覺恩鄉絨通村的達曲河畔,雖然說已有537年曆史,現在的金卡寺卻是1984年恢複重建後的。金卡寺因被豎為“以寺養寺”的典範而出名:寺廟醒目處掛著“丁青縣和地區的植樹造林先進單位”、“西藏自治區愛國愛教先進單位”的錦旗。金卡寺還對開商店、旅館,搞運輸外加加工糌粑、設立西藏醫相結合診所並種菜、植樹造林。
乃查姆瑪尼堆被稱為“世界之最”。不知道文革中“革命群眾”用這裏的瑪尼石學大寨修梯田時是否亦感受到了它的肅穆呢?
孜珠寺離丁青縣城約37公裏,在317國道旁拔4800米的孜珠山上。因路況不好,需要專門開車去。雨雪天前往一定要思量再三,且一定請當地熟悉路況的正規司機開車。
丁青縣(海拔3850米)—曲裏拉山口(海拔4470米)—色紮鄉(海拔3913米)—尺牘鎮(海拔3790米),共64公裏。
和前幾天一樣,在山穀間騎行,任憑溪水聲、風聲、車輪與地麵摩擦的嗡嗡聲化作徹骨的沉寂穿過身體。
出丁青過3公裏多的平路、2公裏多的陡上坡後,便拉開了上下起伏、以升為主的路。起伏約28公裏,路開始陡起來——臨近海拔4470米的曲裏拉山口了。出曲裏拉山口,一路大下坡爽至色紮鄉,午飯。丁青縣到色紮鄉約42公裏。
吃飽了肚肚,不緊不慢起起伏伏以下坡為主地騎行約22公裏,尺牘鎮映入了眼簾。
午飯在色紮鄉解決。色紮鄉有四川飯館、甜茶館,飯菜可口。因餘下的路比較輕鬆,可以多休息一會兒。晚飯到尺牘鎮解決,依然有四川飯館。
小旅館、小飯館,10~15元/人。
尺牘鎮(海拔3790米)—雪拉山埡口(海拔4875米)—榮布鄉(海拔3870米),75公裏。
出尺牘鎮的路和出丁青的類似強度卻大了很多倍——一個10公裏的大上坡,之後是約4公裏的緩上坡。這4公裏可是到雪拉山埡口前最悠閑的路了,之後是極陡的近25公裏的大坡(盤山的砂土石路)直到317國道1671公裏處的雪拉山埡口。
下山的路爽極卻比較窄,不可太快。8公裏眨眼即過,接著的10公裏下坡稍稍緩了一點,過巴青與丁青交界的嘎洛卡後開始了緩緩的下坡,這一天騎到這時才優雅起來,如跳慢舞。23公裏後到榮布鄉。
午飯自帶。晚飯在榮布鄉解決,四川飯館的飯菜可口。
鄉政府招待所,有車友曾經享受過免費的待遇,通常15元/人。
榮布鄉(海拔3870米)—恰拉山口(海拔4750米)—雅安鎮(海拔4140米), 49公裏。
這個雅安可不是四川那個有“三雅”(雅女、雅魚、雅雨)的雅安市,而是那曲地區的雅安鎮。
這是連著第三天騎陡上陡下的路了,而今天的最“恐怖”:出海拔3870米的榮布鄉,起起伏伏以升為主的道路約28公裏到海拔約4210米的達卡村,緊接著在6公裏內海拔陡升到4510米,過恰拉山口後,6公裏的下坡陡降至海拔4100米——這段下坡是單行道,須貼著懸崖峭壁騎行,一定要當心再當心。好在,這之後是9公裏的緩上坡直到雅安鎮。
午飯自己解決。晚飯在雅安鎮吃,住道班的話亦可自己做飯。
道班或小旅館,10~15元/人。
雅安鎮(海拔4140米)—無名埡口(海拔4615米)—巴青縣(海拔4150米)—索縣(海拔4030米),76公裏。
索縣在317國道的1762公裏處。
這一天的路如小孩的臉般一會兒一變,上下、下上交替不停。出雅安約2公裏的緩上坡,剛把氣倒順便是1公裏的陡上坡,騎上去後是一個2公裏的急下坡。前方的路一截比一截高得橫在眼前——將迎來11公裏的急上坡!之後眼前的路終於不再一味的陡,起起伏伏又是2公裏便到了一無名埡口——海拔已是4615米,這意味著18公裏內海拔上升了475米!
出山口,起起伏伏在下坡為主到了20公裏外的巴青縣(藏語意為“大牛毛帳篷”)。從雅安鎮到巴青縣共44公裏。
自巴青開始進入那曲地區,地勢也由昌都地區的藏東山地往藏北高原上抬升,地上“鋪”的多是半尺高的草墊似的綠草,一簇簇的,圍住大大小小、清澈純淨的小“海子”。隨著藍天白雲透過陽光照射下來,這些草地和小“海子”上不時地變換著顏色。巴青到索縣約32公裏。
午飯在巴青解決,巴青很小,飯館多是川菜館。晚飯在索縣解決。
索縣休整。
“索”的藏語意思是“蒙古”。索縣位於西藏東北部、那曲地區東北部、怒江上遊的索曲河流域,群山環抱之中。宋末元初時,青海蒙古族霍爾部39個部族遷居在今天的丁青、巴青、索縣一帶,所在這一帶統稱為“三十九族地”,這三個縣也是昌都產蟲草的大縣。丁青孜珠山是苯教的核心傳播區之一,境內有較多的苯教寺院從巴青出發過索縣到那曲。1960年,索縣成立縣政府,縣府駐嘎切塘(讚丹雪村)。
索縣比巴青小,甚至比巴青還髒。亞拉信酒店,20元/人;索縣交通招待所、郵電招待所,25元/人/,都沒有廁所和浴室。縣城裏有公共浴室,5元/人。
延展線路1:索縣—增登寺(小布達拉宮)
增登寺又譯為“讚丹寺”、“讚丹林寺”,距縣城約1公裏。增登意為“檀香木”,是指大殿內兩根珍奇的檀香木柱。增登寺建於1668年,五世達賴喇嘛之時,是格魯派哲蚌寺的屬寺,修建在雅拉多山頂上,建築分紅白兩色,有“小布達拉宮”之稱。增登寺所處的雅拉山西麵的雅拉鄉,是格薩爾王的妃子珠牡的故鄉。每每看到《格薩爾王全傳》第13回,都為“眷戀大王珠牡癡迷”扼腕而歎!在這兒有很多關於珠牡的傳說和遺跡。
延展線路2:索縣~比如達爾寺骷髏牆、天葬台、達木寺和日旦寺
西藏有多少骷髏牆連本土的藏民亦很難說清楚,唐蕃古道上比如達爾寺的骷髏牆和天葬台都比較出名。比如縣在索縣的東南、巴青縣的西南。在索縣的岔道上可在搭過路車去比如縣,若包摩托車去話,來回路費約300元。達木寺和日旦寺是比如縣茶曲鄉境內隔怒江相對而望的2座寺廟,前者是文成公主修建的,日旦寺是代表鬆讚幹布迎親護親的祿東讚建的。這兩座寺廟都有自己的天葬台,而骷髏牆就分別在這兩座天葬台內。天葬後的死者的頭骨壘成牆,是為骷髏牆。給骷髏牆拍照收費100~150元;攝像1000~1500元。
索縣(海拔4030米)—崗拉山口(海拔4535米)—崗拉道班(海拔44400米),共77公裏。
出索縣,道路仍舊是上上下下以下為主。背陰的山上紅土地上,鋪著低低的深綠色的草,現出男人的雄性深沉;朝陽的山上則層次分明:黃綠的草上點綴著嫩綠的簇簇草叢,如陰柔撒嬌的女人隨風搖曳著腰肢。路便在這背陰與朝陽的山中,與溪水戀人般相攜著向前伸展。騎行23公裏後到了傳說中狗兒猖狂的阿者村。
過阿者村,起起伏伏的路卻開始上升,“伏”漸漸消失,隻剩下了“起”,好在這“起”比較柔緩,近40公裏後是5公裏多的陡坡——這一天唯一要過的崗拉山口就要到了。過崗拉山口大坡爽極,差點就騎過了3公裏——那兒是崗拉道班,當日的住宿地。
午飯自己解決。晚飯在崗拉道班解決。
住崗拉道班,10元/人。
崗拉道班(海拔4440米)—措布鄉(海拔4490)—龍布鄉(海拔4410米)—夏曲鎮(海拔4270米)—恰則鄉(海拔4370米),約66公裏。
這是舒服的一天。或是低低的山,或是開闊的大草原,極低的雲一直如影相隨。崗拉道班至夏曲55公裏。
因為第二天的路比較長,到夏曲後最好再騎11公裏到恰則。出夏曲有條岔路,左邊沿河那條是到恰則的,若住夏曲的話,可住天府飯店,20元/人。
午飯自己解決。晚飯在夏曲或恰則吃。
恰則鄉招待所,15元/人。
恰則鄉(海拔4370米)—江格拉山口(海拔4930米)—孔瑪鄉(海拔4500米)—巴喬拉山口(海拔4700米)—那曲縣(海拔4515米),91公裏。
這是極其艱苦的一天——在海拔平均4500米以上的高原上騎行91公裏,還要翻2座山,一出恰則便是漫長的34公裏的爬坡路,海拔升了460米後,到了江格拉山角下。8公裏急下坡到孔瑪。過孔瑪,爬29公裏的漫漫長坡過317國道上最後的一座山——巴喬拉山。下山後起起伏伏17公裏,騎至那曲前4公裏的大下坡時天已拉開了夜幕,淺藍、深藍交接,路邊的小海子在星光下熠熠發光,如處子般純淨的眼睛。
午飯在孔瑪解決。晚飯在那曲解決。
一過那曲,噩夢般的317國道土路就結束了,之後將騎行在109國道平坦的柏油路上。
那曲縣—拉薩市的攻略,請參見“天路騎行——青藏線”篇(見217-222頁)。
視覺盛宴——川藏線
成都市—拉薩市,2210公裏,26天
From Chengdu to Lhasa, you have to climb 14 big mountains, including the Laila Mountain which is 5,020 meters high. The road will always up and down, normally you only can overcome one mountain a day. Many bikers ride this road during summer time.
線路推介:少校、水星、京郊貧農、東東。手機:13439712909QQ:695813105。
全線消費預算 BUDGET 800~2000元(不包括乘車費用和景點門票費)。
線路特點 FEATURES 川藏南線是一條經典的單車進藏線路。從成都出發,由東向西進入青藏高原,一路跨過南北走向的岷江、大渡河、雅礱江、金沙江、瀾滄江、怒江及其分水嶺所構成的道道屏障,一路翻越折多山、高爾寺山、剪子彎山、卡子拉山、海子山、中巴拉山、拉烏山、覺巴山、東達山、業拉山、安久拉山、色季拉山、米拉山等十多座埡口才到達拉薩。除覺巴山埡口海拔3908米外,其餘埡口海拔高度均超過4000米,其中東達山埡口和米
拉山埡口海拔達到5000米以上。
橫貫在這些水係和山脈之間的川藏線好似一條起伏有致的曲線,波穀是峽穀,山貼人麵,石懸頭頂,景雖逼真,但視野狹窄,視力受到極大的限製;波峰是山脊上的埡口。騎到埡口,不僅疲勞的身體終於可以輕鬆下來,一路上受到的壓迫的視覺也可以得到解放,這也是川藏線吸引人的地方。
本書提供的裏程數據是車友們的紀錄,除埡口標識的海拔外,攻略中的其餘海拔數據也是車友們在騎行中用普通GPS測量的。需要說明的是,西部地區多數埡口標識的高程是當初築路的時候從地圖上或者利用氣壓法測量的,並沒有經過國家測繪部門的準確測量。而GPS所測出的高程,在專業上稱為“大地高”,與“海拔高”有本質的區別,兩者最大可以相差200米。有關準確的數據,建議參考一下《中國國家地理》2006年第10期和2008年第3期。
我們提供的是26天的攻略,體力比較好的車友可以根據攻略合並一些路段。
騎行的最佳時間 TIMING 推薦暮春和早秋時節騎行川藏線。
川藏線的風景很好。高山草場,滾滾長河,皚皚雪山交替出現。每年都吸引著不同職業不同年齡的車友踏上征途。雖然夏季多雨、容易塌方飛石,但眾多的學生、老師隻是暑假有較長的時間,所以七八月份是川藏線最熱鬧的時候,大批車友雲集成都。全國各大自行車網站早早的就有召集同伴出行的帖子出現。出行前和新老車友交流也是個不錯的選擇。
騎行準備 GET YOURSELF READY 騎車到拉薩,毅力比耐力重要,耐力比爆發力重要!這句話並不意味著體力好不好並不重要,實際上除了專業運動員外,很少有人每天都持續進行幾個小時的有氧運動。在出發前,可以進行一段時間高強度的訓練,包括長距離騎行,條件允許一定要爬坡訓練,甚至連續數日騎行(包括在外住宿的經曆)。如果沒有這些經曆,一定難以想象翻越某些海拔提升2000米的埡口時需要連續騎行幾十公裏上坡是什麼滋味。
除了體能,要對自己的自行車有一定的了解,即使是新車,最好也先磨合一段時間再上路。從康定到八一這段路很難找到真正會修車的師傅,最好提前掌握補胎等簡單的修車技術,帶上必要的修車工具。一路上洗車、換(補)內胎、換刹車皮,都是很正常的事情,不要指望別人,這個時候隻能靠自己。出發前到車店全麵維修、保養單車,可能會減少很多麻煩。經濟條件許可的話,盡量使用品牌商品。保證刹車係統的正常運轉是重中之重。
○ 出成都前一定把自行車調試到最佳狀態。可以去武侯區雙楠碧雲路3號-44的速超車行找田速超,聯係電話:028-85080799,手機:13678145128,他給N多過往車友預訂過酒店旅館、免費提供維護保養服務、免費更換刹車線等。若需要更換自行車配件,可放心地去找梧桐樹,他的QQ是281116004,E-mail是[email protected]。
○ 本線路適合山地車、全貌旅行車騎行。
○ 最好配備副把、碼表、水壺架、後貨架、氣筒、馱包、備用刹車皮,備用內胎,組合工具,補胎工具,自行車油。某些路段很顛簸,最好再帶兩個備用螺絲。
○ 分體式雨衣、綁腿帶、騎行手套2雙(其中一雙要有防水保暖功能,或多帶一雙打掃衛生時戴的那種膠皮手套,膠皮手套要比騎行手套大一個號)、帽子、頭巾、頭盔、騎行眼鏡、登山鞋(可帶兩雙)、涼鞋、戶外襪(三雙)。
穿衣指數 DRESSING 衝鋒衣、抓絨衣、速幹衣褲、騎行服(至少2條騎行褲)、保暖內衣(不要厚重的棉質)等。
藥品 MEDICINE 注射用慶大黴素10瓶(拉肚子時候每隔4小時喝兩2瓶)、阿莫西林1盒(消炎藥)、A.P.C藥片20片(能退燒,並且能緩解高山反應引起的頭痛)、紅藥水1瓶、紅黴素軟膏、棉簽2包、醫用繃帶1小卷。
其他 OTHERS 手電(晚上上廁所必備)、車前燈、車尾燈、證件(身份證、學生證、教師證、老年證等其他有效證件)、郵政儲蓄卡、IC卡(全國通用的)、地圖、刀具、餐具、打火機、針線包、繩子、垃圾袋、防曬霜(30SPF或以上)毛巾和洗漱用品、濕紙巾和口袋書(如果你喜歡讀書的話)。
食宿 EATING/ACCOMMODATION 這一路以四川人開的川菜館為主,除了少量的巧克力、能量棒、花生之類補充體力的食品外,不必帶幹糧。過康定後有些地區吃的東西比較貴,但不要抱怨——長途運輸過來的蔬菜之類價格貴是在情理之中的。
成都推薦住武侯祠邊上的九龍鼎青年旅館,四人間25元/人,單人間80元/人。青年客棧主要麵向遊客,包括很多外國人,前台MM英語說得很溜。旅館提供電腦,可以上網,還有很多書籍可以免費閱讀。吃小吃可選錦裏吧。
全線的出成都至拉薩前,沿途住宿點一般都在20元/天,現在最貴不超過40元/天。以後可能會貴很多。
若不介意的話,川藏南線可不帶睡袋,119道班和容許兵站都可以提供床被了,其他地方可以住旅館。
騎行時的注意事項 ATTENTION 應該指出,組團騎行的時候不要追趕體力好的同伴。必須按照自己的節奏騎行,即使掉隊一個人騎行也不能比拚速度。否則會影響心情、帶來傷病、誘發高山反應等,其中任何一項都可能會使你退出本次旅行,得不償失。如果遇到冰雹大雨必須盡快找人家避雨,否則塌方飛石、路滑摔車的後果很嚴重。下山的速度絕不能太快,拐彎之前必須提前減速。
本條線路基本上有河流伴行,山中很多洗車用水都是從高處滲透下來的,可以直接飲用,所以緊急用水不成問題,但不推薦喝生水!每天出行前攜帶1.5升以上開水,水中可以加些葡萄糖或者補液鹽。
很可能很長一段路都沒辦法痛快地洗漱,女士們最好帶上專用濕紙巾。
一路風景很美,一定要多拍照,即使審美疲勞。除風景外,也要多為隊友拍照!他們也是流動的風景,並且不可複製,這將是你一輩子的回憶。高原光線很強,拍照注意逆光。
按照目前的路況,全程騎行是可以辦到的,但有些路段坡度比較大,如果體力不夠可以下來推,千萬別勉強。
無論計劃是否輕鬆,路上的狀況都不可預知,所以每天最好早起早出發,到達目的地後有足夠的時間休整,盡量避免趕夜路。
相機最好帶塊備用電池,如果沒有數碼伴侶,可以多帶幾張SD卡。按每天拍100張計算,其實也占不了多少容量。
□ 具體騎行攻略 PLAN
成都市(海拔512米)—邛崍市(海拔550米)—雅安市(海拔641米),154公裏。
從成都到邛崍有兩種走法:
線路1:成都青羊宮-青羊上街-青華路-二環路光華大道路口-光華大道-溫江區-崇州市-大邑縣-邛崍市。
這條線是從成都到邛崍最好走的路了,要注意的是到溫江區後千萬別走成溫高速公路。騎行的第一天,路上基本也沒有什麼景致可言(除了新農村改造的川西民居)。水泥路為主,車多,注意車輛安全。此線路權作熱身活動,並可在沿途補充所缺裝備。
線路2:成都衣冠廟(一環路西南角)-永豐路-永豐立交橋(二環路西南角)-創業路-雙流縣-新津縣—邛崍市。
創業路是川藏線的起點。成都人稱“川藏路”為“大件路”。
出邛崍就開始的起伏路,從平原逐漸過渡到半山區。約10公裏到邛崍市臥龍鎮(是大熊貓保護區的那個臥龍)。接近雅安時有一隧道,過隧道一路下坡就到了雅安。
午飯在邛崍解決,晚飯在雅安解決,除了大名鼎鼎的雅魚,蔡鴨子和程涼粉、伍抄手並稱為雅安一絕。
雅安跟內地氣溫接近,如果是夏季,晚上住宿最好選擇有空調的旅館。
邛崍就是卓文君的家鄉,距雅安74公裏。邛崍吃、住也方便。
雅安市地處四川盆地與青藏高原的過渡地帶,素有“民族走廊”、“川西咽喉”、“西藏門戶”之稱,又是漢文化地區與民族文化地區結合的過渡地帶。雅雨、雅女、雅魚被稱為“雅安三雅”。雅安的雨多是如雲似霧般,恍若輕紗,似有若無,溫潤的空氣攙和著大量的負氧離子,再怎麼樣焦躁的心緒在這雨中也變得柔和起來。雅女真的是個個皮膚白皙細膩,個個如雨中荷花、瓊汁玫瑰,不僅秀麗清純,而且溫雅嫵媚。
雅安市(海拔641米)—天全縣(海拔848米)—兩路鄉(新溝,海拔1310米),90公裏。
從雅安開始沿青衣江上行,景色迷人。沿途村鎮眾多,補給方便。但車輛也比較多,注意安全。出雅安城區不遠可以看到茶馬古道雕塑公園,過天全縣後繼續騎行1小時左右可以看到茶馬古道入口。
雅安到天全縣約39公裏,這段路起伏明顯變大,過天全後以上坡居多。
午飯在天全縣城解決。
兩路鄉的“柯得平飯店”提供吃住,那裏的臘肉很香。
兩路鄉(新溝,海拔1310米)—二郎山(海拔2170米)—瀘定縣(海拔1330米),52公裏。
出門就是盤山路,今天要翻越川藏線上的第一座高山——二郎山。兩路鄉到二郎山隧道大約18公裏。二郎山隧道總長4.176公裏,是我國最長的公路隧道。隧道內有燈光。過了隧道再上一個小坡就開始下山,山頂下山不久,路邊有“日浴高原”觀景台,可嘹望到大渡河和盤旋而下的下山路,景色非常壯觀,下山大約30公裏就到達了瀘定。
體力好的隊伍第二天可以直接翻過二郎山到瀘定。不過二郎山下午經常有大雨。
這段路半天可以搞定,午飯晚飯都在瀘定解決。
瀘定吃住方便。
延展線路:
瀘定橋票價10元。當年的鐵索橋上輔上了厚厚的木板。
瀘定(海拔1330米)—下瓦斯村(海拔1422米)—康定縣(海拔2359米),約57公裏。
即使是在7月從瀘定開始剩下路程,基本上都得加件外衣了。
出瀘定一上坡就是四灣隧道,隧道濕漉漉的,黑,但不長。瀘定到下瓦斯23公裏,沿著大渡河上行,緩上坡,但路況挺好。下瓦斯藏地的風采已現。從下瓦斯開始爬山,坡度明顯增大,到康定有22公裏的盤山路。這22公裏沿折多河上行,我們往上騎,河水往下流,越來越大的落差擊起越來越大的聲音。太陽底下爬這22公裏,人幾乎虛脫,所以,一定要帶足水!要有充足的心理準備感受眼睛在天堂、屁屁在地獄的滋味。
午飯在下瓦斯的飯館吃,順便補足水,晚飯到康寶解決。黑帳篷旅館有套餐。
康定市中心的安覺寺邊上將軍橋附近黑帳篷旅館,青年旅舍式的服務,15~30元/人,50元/雙人間。汽車站附近也有很多小旅店,10~15元/人。
康定縣休整。
到了康定下一個目標就是川藏第一座大山折多山,休整一天是個不錯的選擇。康定繁華得很,折多河穿城而過,吼叫著衝下山去。
康定的物價比較高(買東西一定要砍價,往一半“砍”!),川菜館比較多。站在黑帳篷旅館的閣樓就能看到跑馬山。淡季上跑馬山不收門票,但旺季門票3元。康定的MM的確像傳說中“不抹水粉自然白,不擦胭脂櫻桃色”,靚啊!
康定的景點比較多,要想一一玩遍沒有個三五天是不行的。
若騎行的人不多的話可以繼續騎行16.5公裏到折多塘村,借宿藏民家中,提前領略一下藏區的感覺,同時減輕爬折多山的強度。
延展線路:康定—木格錯
木格錯漢 語 意 思是 “ 野 人海”、“大海 子 ” 。地處橫斷山西北麓,屬大雪山脈。景區在康定縣城西北約33公裏處,平展的旅遊公路貫穿整個景區。主要景點:七色海、藥池沸泉、大海子、藥池山寨 、 杜 鵑峽、犀牛峰等。
從康定包車到木格錯150元,可以邊走邊玩,司機又兼作了導遊。一大早出發,到木格錯時還不到7點,遠遠的望去,霧鎖著水麵翻卷,司機說那叫“雙霧墮海”。朝陽慢慢升起,水麵波光粼粼伴著千變萬化的倒影,眼花繚亂之際心也跟著迷離起來。
七色海不是湖是海,它是木格錯景區內的一道景觀。七色海是冷泉與溫泉交融的共生湖。湖石側水底泉眼嫋嫋娜娜地冒出來,水溫高達67℃。溫泉泡腳,8元/人,送兩個溫泉煮蛋和純正的溫泉水。這溫泉煮蛋不是像平時吃煮蛋時剝了殼吃,而是在蛋頭敲個小孔像“喝蛋”——因為蛋煮出來就像豆腐腦一樣。若2個“配給蛋”吃不夠,還可以加,1元/個。
駝峰山在七色海對岸。七色海左側有一座雪山——蓮花山,在瓦淨碧藍的天空下挺拔地立著,銀光閃爍,帶著一種聖潔而神秘味道。細細地看,雪山真的像觀音菩薩足下的蓮台。
康定縣(海拔2359米)—折多山口(海拔4200米)—新都橋鎮(海拔3600米),約 78公裏。
從康定出城就開始爬山,騎行約16.5公裏到折多塘村,這個村可以補給食物和水。折多山口是川藏第一個4000米以上的山口。很多車友經不住這33公裏的盤山路,在這裏就開始搭車入藏了,大家一定要有接受困難的思想準備!沿途景色很好,有點高原的意思了。下折多山口不遠有岔路,右手邊的是去康定機場的路,左手邊的路才是318國道。從山口下行約41公裏到達新都橋鎮。路況不好,從山口到新都橋全為碎石路,據說還要修3年(2008年7月消息)。灰土、碎石狂飛,“屁屁”、手腕,甚至後腦勺都由痛到麻到脹。
好在,新都橋之前的那一段路號稱“攝影家天堂”,一路都是極美的風光,色彩豔麗的藏式民居,青翠的草地撒滿漫坡的牛羊,靜謐的佛塔……
康定到折多山口沒有食物和水的補充,必須自帶給養。新都橋吃住方便。
離新都橋不到2公裏的藏家第一莊,25~30元/人。
新都橋鎮(海拔3600米)—高爾寺山口(海拔4412米)—雅江縣(河口鎮,海拔2530米),約76公裏。
從今天開始幾乎每天都要翻山了!
約23公裏的上坡爬到啟程後的第二座山——高爾寺山埡口(海拔4412米),路況不錯,坡雖漫長但海拔隻上升了不到800米,因而不覺得太累。站在山口遠眺,那美色非語言所能描繪!下坡沒多久又是一段很長的上坡,過了第二個埡口開始了漫長的50公裏下坡,同時,海拔下降了1800米。間或的小石子路要當心。
下坡到底後到達雅江縣城河口鎮。鎮子建在雅礱江邊,是個不大的山城,有郵局、銀行、網吧等。
午飯自帶或和晚飯一並在雅江解決。
雅江藏民旅館,10元/人。
雅江縣(河口鎮,海拔2530米)—剪子灣山口(海拔4650米)—119道班(海拔4260米),約51公裏。
從雅江出門即爬山,要爬30公裏!且到剪子灣海拔上升了2000多米!路況還不好!好多車友在這座山也退出了,大家要有準備。如果能順利爬過剪子彎山,騎到拉薩後體力就沒有問題了。下山騎行21公裏看到公路右側小土坡上的寫著“119K”的字樣的一排房子,這一天的苦難就結束了。從成都出發後第一次沒有了上網的條件,119道班後麵的山坡上有手機信號。
沿途沒有食物和水的補充,必須自帶給養。晚飯在119道班解決。2008年的收費標準是:晚餐20元+住宿10元+早餐10元。
119道班(海拔4260米)—卡子拉山(海拔4432米)—理塘縣(海拔3960米),約87公裏。
全程在4000米以上的高原騎行,所以要注意保暖。全線經過五六個山口。上山的盤山路都不長,但是由於海拔高,上坡+下坡,再上坡+下坡,還是挺費勁。
出119道班就是約7公裏的陡坡,之後是約31公裏的上上下下的路直到卡子拉山埡口。卡子拉山埡口到理塘約61公裏。期間下第四個山口時坡比較陡,切記要提前刹閘!
午飯在塔子壩吃或自帶,順便補充水。晚飯在理塘吃。
理塘供應充足,食宿方便。有很多網吧。
理塘縣—海子山口(海拔4680米)—措拉鄉(海拔3350米)—拉拉山6個隧道—巴塘縣(海拔2580米),約177公裏。
除了理塘草原有約10公裏不太平整的柏油路外,全程都是柏油路,尤其是從海子山口開始到巴塘的90公裏路況相當好。騎行78公裏平坦的柏油路後到達海子山腳下,從山腳下到山口一共9公裏的上坡,難度不大。下山的時候能看到曾上過《中國國家地理》(2006年10月)封麵的海子山姐妹湖,漂亮得讓人氣短。牛羊馬兒如午夜星辰般點綴在一望無際的毛婭大草原上,無量河晶瑩飄逸蜿蜒相伴。
過海子山口開始過拉拉山6個著名的隧道中的德達隧道和列衣隧道,至理塘縣措拉鄉。從理塘到措拉鄉約120公裏。過措拉鄉後再過波戈溪隧道、拉納山隧道、黃草坪1號隧道、2號隧道就到了巴塘了。這6個隧道沒有燈,要打開車前燈或手電、車尾燈!
雖然修了拉拉山隧道,但這一天畢竟是川藏線上騎行最遠的一天,出發的時候最好帶點吃的喝的,以備路上打尖。過措拉鄉後基本上是下坡路。
巴塘是川藏線上四川境內的最後一站了,比較大,也比較幹淨。巴塘縣政府尤其漂亮。
午飯自備,晚飯在巴塘解決。
賓館,36元/人,價格貴了點兒,但條件不錯。
如果時間較晚或者體力不支,可以到措拉鄉投宿,第二天在巴塘午餐再趕往日榮溫泉山莊。
巴塘縣(海拔2580米)—金沙江大橋(海拔2481米)—西藏日榮溫泉山莊(海拔2640米),約47公裏。
從巴塘出來10公裏到達金沙江的邊上,沿著金沙江騎行約21公裏到竹龍巴鄉,金沙江大橋在500米開外。
過了金沙江大橋就正式進入西藏境內,路也成了碎石路。沿金沙江支流西曲河逆行12公裏後到達日榮溫泉山莊。半天可以到達,剩下的半天休整時間可以洗衣服,也可以泡一下午的免費溫泉。八九月份,山莊內的蘋果也熟了,可以隨便摘下來吃。
吃住在日榮溫泉山莊解決。
竹巴龍和朱巴龍是兩個藏族村莊,中間由金沙江相連,藏語寫法是一樣的,或許它們本來就是一個村子。
有的車友喜歡再往前趕約36公裏到海通兵站住宿。
日榮溫泉山莊(海拔2640米)—海通兵站(海拔3530米)—中巴拉山口(海拔4150米)—芒康縣(海拔3850米),約62公裏。
整段以碎石路為主,緩慢上坡36公裏就到了海通兵站,7公裏平路到中巴拉山底,約10公裏的爬坡路到中巴拉山口,中巴拉山埡口沒有標識。過山口約7公裏下坡就到了芒康縣城了。芒康是進入西藏境內的第一個縣城,這個縣城也是滇藏公路和川藏公路的交彙點,從這兒開始進藏的路就隻有一條了,所以可以用“熱鬧非凡”來形容。旅遊旺季,徒步的,搭車的,自駕的,各路“驢”友在這兒彙聚。
海通兵站前可以午飯,晚飯在芒康解決。
芒康民政福利招待所,雙人間40元。
有了半天的休整,體力恢複好的隊伍可以從日榮直接騎到如美鎮,下午在芒康吃午飯。
芒康縣(海拔3850米)—拉烏山口(海拔4338米)—如美鎮(海拔2650米,瀾滄江大橋,海拔2640米),約50公裏。
拉烏山有兩個山口,從芒康到第二個埡口要騎15公裏,然後就是近30公裏的大下坡,海拔直接下降1700米。據說這段下坡的路邊丁香花和拉烏村的青稞田及遠處雪山有阿爾卑斯風格,不過,這段路坡度太陡(很多車友摔車),路況跟折多山下新都橋似的,相當不好,且轉彎特多,路上時有大石頭凸出,經過的村莊也不時有牛羊穿過,所以這段路不能大意,注意刹閘!千萬要慢騎!
藏族是個“能說話就能唱歌,會走路就會跳舞的民族”,而芒康的“弦子舞”和“鍋莊”號稱為“古道神韻”,弦子舞這種以弦子為樂器的舞蹈更是芒康唯一特有的民族舞。起舞時模擬一些善良、吉祥的動物姿態動作為其形體特征,舒展中有股矯健奔放,在流暢之中有優美開放,康巴人的剽悍與英武隨著舞蹈表現得一覽無餘。
半天可以騎到,午飯和晚飯一並在如美解決。
如美的雪域聖泉度假村住宿情況還可以,但不推薦在這吃飯。如美住小旅店,10元/人。
如美鎮(海拔2650米,瀾滄江大橋,海拔2640米)—覺巴山埡口(海拔3908米)—鄧巴村(海拔3440米)—榮許兵站(海拔4100米),48公裏。
如美鎮就在覺巴山的山腳,湍急奔騰的瀾滄江把岸邊的山切出千仞斷壁,一派荒涼和堅韌。隨著公路的峰回路轉,大地向著天空的方向急速抬升。翻越覺巴山埡口的路,不少地段的路麵都是緊靠山體硬生生開鑿出來的,路窄而陡,而且為了避免車輛掉下懸崖,路邊堆滿了鋪路用的沙土,我們不得不從沙土上騎過去,這比在碎石上麵顛簸得更痛苦、更費勁。所以,這一天雖然隻有48公裏的路程,但如美鎮到覺巴山埡口這20公裏就會占去多半天的時間。
從覺巴山埡口下“滑”13公裏到達鄧巴村。下“滑”的路絕不能放鬆——路的外側就是懸崖,而沙土路車輪又十分容易打滑。
出鄧巴村沿河上行15公裏到達榮許兵站。
午飯在鄧巴村解決,晚飯在榮許兵站或對麵的藏族老大爺家的小賣部解決——小賣部也可住宿(不提供臥具),5元/人。
榮許兵站2008年收費標準是:晚餐10元+早餐10元(早上8:00開飯)+住40元。
據覺巴山口約6公裏處的拉瓦寺是個食宿點。
鄧巴村隻有一個食宿點——眉山飯店,如果不喜歡住兵站,也可以在這裏紮營。
榮許兵站(海拔4100米)—東達山埡口(海拔5008米)—左貢縣(海拔3877米),約62公裏。
榮許兵站到達海拔5008米的東達山口大約26公裏,這段路的攻略隻有一個字:累!
出東達山口約33公裏到達左貢,最後8公裏是柏油路。左貢是個縣城,食宿方便,供應充足。可以上網。
自備午飯,晚飯在左貢解決。
左貢兵站對麵的“川味住宿店”,10元/人。左貢縣招待所10~15元/人。
第一次“遭遇”海拔5008米以上的山,出發前一定要檢查車況;帶些吃的,備足水;東達山每年隻有1個月的時間不下雪,所以,遇到雪(或雨)是正常的,提前準備好厚衣服。
左貢縣(海拔3877米)—田妥鎮(海拔3906米)—邦達鎮(海拔4120米),約113公裏。
全天不爬山,沿著玉曲河騎行在柏油路上,雖然上上下下起伏路,路況卻相當地好。且一路上不時能看到雪豬(學名旱獺,又名土撥鼠)的身影。不知不覺間騎出34公裏——田妥鎮到了。一過卡(克)色村離邦達就不遠了。邦達是川藏南線與北線的交彙處。
午飯在田妥鎮解決,同時補水。晚飯到邦達解決。
邦達青年旅舍(背包客之家),15元/人。川渝賓館,15元/人。
邦達鎮(海拔4120米)—業拉山口(海拔4600米)—怒江橋(海拔2740米)—八宿縣(海拔3300米),約97公裏。
從邦達出來就開始上山,上到業拉山埡口大約14公裏的路海拔上升了500米。到了業拉山埡口即可看到著名的下山的盤山路“怒江山七十二拐”。長達20公裏的不斷拐彎的盤山路最後會使車友的兩腿發抖,根本顧不上數是不是真的有72個“拐”了,反正不“拐”了就到怒江邊了。
下到山腳就到了怒江邊上,沿著怒江邊上“著名的”搓板路騎行20公裏即可看到“著名的”車友留言屋。過了怒江橋,再騎行緩上坡40多公裏就到達了八宿——最後的20公裏開始出現村莊、人煙。
八宿的房子多建在山坡上,木結構為主,一般都是2~3層樓房,房間呈四方形,立柱與橫梁均繪著彩畫,十分華麗。八宿有縣醫院,有郵電局,可發電報、傳真,可以上網(網速奇慢)。
午飯自備,晚飯到八宿解決。
縣武裝部招待所,25元/人,24小時可洗熱水澡。
帶足水和食物,半路的補給不方便。
八宿縣(海拔3300米)—吉達鄉(海拔3824米)—安久拉山埡口(海拔4320米)—然烏鎮(海拔3920米),約93公裏。
八宿到然烏全是柏油路,海拔在起伏中慢慢提升,不停地上坡下坡,體力消耗非常大。
騎行約37公裏到吉達鄉。吉達鄉再往前騎約32公裏到安久拉山埡口。埡口沒有海拔標識牌,隻有一塊手寫的牌子。下安久拉山,臨近然烏的那段路身處峽穀,地勢險峻,有的路段兩邊有如刀劈斧削,路段狹窄處修建有防雪走廊。過了然烏溝防雪走廊不久就是然烏橋,這裏有岔路可以去察隅縣,察隅跟印度緬甸接壤,屬於邊境地區,路邊樹立警示牌,用藏語、漢語、英語寫明“嚴禁外國人進入察隅”。安久拉山埡口到然烏鎮約25公裏。
午飯在吉達鄉解決,吉達鄉很漂亮,一排排整齊的房子下麵全是門店。晚飯在然烏鎮“四川成都”旅館解決,很豐盛。
然烏住宿的地方非常多,少校住的是四川成都旅館,老板人不錯。
然烏鎮(海拔3920米)—鬆宗鎮(海拔3030米)—波密縣(海拔2750米),約136公裏。
沿著然烏湖和安目錯湖(地圖上兩湖是連一塊的)騎行12公裏多才到達然烏湖的盡頭,在這裏有一個口子——這就是帕隆藏布江的源頭。帕隆藏布江隱藏在一段峽穀之中,這裏水汽豐盛,植被茂密。從這裏開始,宣告已經離開前麵一段夾雜著低矮灌木的草甸地帶,正式進入高原林區。進入峽穀不久,水泥路麵又被爛路替代,雖然隻有35公裏,但顛得很不舒服。在爛路上的顛簸中,可以看到米堆冰川的入口。
然烏鎮到鬆宗鎮約42公裏。出鬆宗鎮有2座“小山”,輕易翻過去。有些路段有積水。
午飯在鬆宗解決。一路上麵條的價格都是8元/碗,但鬆宗的量最大。晚飯在波密解決。
住波麥賓館,洗個舒舒服服的熱水澡。
波密比較繁華。天麻、鬆茸和靈芝號稱“波密三寶”,可買一些寄回家。郵局早上10:00開門。
延展線路:米堆冰川、來古冰川
米堆冰川位於波密縣玉普鄉米美、米堆兩村,離國道隻有4公裏,被地理學家稱作“世界級冰川奇觀”,有近800米落差的冰瀑布,門票50元。
來古冰川比較遠,還沒有完全開發,不收門票。在然烏鎮上比較容易找到前往來古的車,建議湊足4個人同行,這樣均攤下來車費在300~400元。
波密縣(海拔2750米)—古鄉鎮(海拔2600米)—102塌方區—通麥鎮(海拔2080米),約95公裏。
快出波密鎮時會看到了墨脫公路起點紀念碑。墨脫是我國最後通公路的縣。沿著帕隆藏布江繼續在森林裏穿梭,柏油路很平整。帕隆藏布江已沒有了源頭的洶湧奔騰,並且這裏海拔比較低,舒緩的水流在雲霧的籠罩下,空氣顯得特別潮濕。
通麥前10公裏的帕隆是川藏線上聞名的天險——102塌方區。雨季,這段路泥石流、塌方是常有的事兒。即使在平常,也是坑坑窪窪,積滿了水。過了這段後路又恢複了平整。
午飯自備。晚飯在通麥解決,蛋炒飯8元/份,高壓鍋煮玉米3元/個。
通麥賓館,20元/人,條件艱苦。
通麥鎮(海拔2080)—排龍村(海拔2030米)—魯郎鎮(海拔3270米), 約78公裏。
通麥到魯郎的路非常艱難:要過川藏線上最危險的一段——排龍天險。這段路不僅路麵狹窄,彎道很多,而且雨水充沛,常常是小雨淅淅瀝瀝,危岩、滾石、崩塌和滑坡等災害頻發。很多地方雖然是短坡,但坡度很堵,路麵也滑,不調整好“齒比”很難一次性過去。
過了通麥大橋就進入排龍天險路段。不時有鬆動的土石順著水流從路邊的崖上滾下來,騎行時有塊拳頭大的石塊毫無聲息地從自行車前後輪間穿過,差點砸到腳上,真是萬幸,在這段路上騎行必須戴上頭盔。
騎行18公裏,經過老虎嘴、雅魯藏布江大拐彎入口處檢查站後到達排龍鄉。排龍鄉隻有幾個門巴和珞巴族人居住的房屋。
排龍到魯郎60公裏全是上坡路,從排龍出來後約有15公裏的砂石路,大概在318國道4112公裏路牌處,長達24公裏的土路終於被柏油路所取代,這是到拉薩的最後一段土路了,之後全是柏油路。魯郎有“小瑞士”的美譽,風光的確迷人,走走停停,雖然是緩上,也沒感覺到累。
午飯自備。晚飯到魯郎解決。魯郎的石鍋雞在“驢友”中小有名氣(也很貴,80元/鍋)。鍋是用墨脫的石頭磨成的,做法是一鍋雞湯裏加了山參和一些藥材。
出草場接著騎行。下午3:00到達魯郎兵站,在旁邊的小賣部休息。小飯店, 10元/人。
延展線路:草場騎馬
在離魯郎鎮還有3公裏的路邊有一個草場,裏麵有藏民提供馬匹供遊人騎玩,花20元可騎馬溜了一大圈。草場旁邊溪水潺流,綠意蔥蔥。
延展線路:排龍—紮曲村觀賞雅魯藏布江大拐彎
進出各需要1天時間,路況不好,需交納80元管理費/人/天,可在當地請向導帶路。
魯郎鎮(海拔3270米)—舍(色)季拉山口(海拔4620米)—林芝縣(海拔2500米)—八一鎮(海拔3000米),約75公裏。
出魯郎鎮一小段平路後就開始了上坡路。色季拉山在霧氣籠罩下頗有些莊嚴。與波密林區不一樣,色季拉山遍布冷杉林,一株株高大聳立,遠看鬱鬱蔥蔥。因為離拉薩更近了,車輛比以前明顯多了起來。約26公裏後至舍(色)季拉山口。山口仍是沒有標識。南迦巴瓦峰直線距離離此地不到100公裏。
又一次遇到朝拜的人。他們走三步,跪下,叩頭,再全身伏地。就這樣一路幾千公裏叩著長頭去拉薩朝拜,是什麼樣的信仰和力量能支撐著他們完成這種難以想象的壯舉?你能感覺到的隻有善良和純潔。
下山時隨著海拔的降低氣溫明顯的升高,不時能見到尼洋河以及山脈夾縫中的林芝縣城。約30公裏到林芝。
過了林芝後,風景又變了,道路沿著尼洋河緩緩上行,尼洋河在這裏兩邊是寬闊的穀地,有很多農田、塑料大棚、魚塘分布其間,草豐林茂,風光如畫,真不愧是西藏的江南!約19公裏後到八一鎮。八一像內地的城市般發達。
這一帶常常下雨。離舍(色)季拉山口約8公裏處有個觀景台可躲雨。
午飯自備。晚飯在八一解決——八一吃的很豐富,就是有些“小”貴。
八一教育賓館,20~30元/人,豪華套間,有熱水、獨立衛生間、大電視,絕對超值。八一渡口客棧條件也不錯,很安靜,強烈推薦!
八一鎮(海拔3000米)—巴河鎮(海拔3228米)—工布江達縣(海拔3440米),約127公裏。
出了西藏的江南八一,風景變得單調了許多,唯有尼洋河不離不棄,緊隨左右。騎行約79公裏到巴河鎮。巴河鎮離318國道有1公裏,兩旁各一排房屋,除飯店茶館外,還有不少的商店和加工廠。出巴河鎮騎行約49公裏即到工布江達縣。
午飯在巴河鎮解決——巴河魚名氣很大,也很貴。晚飯在工布江達解決。
糧食局招待所,10元/人。
工布江達縣(海拔3440米)—金達鎮(海拔3650米)—加興鄉(海拔3903米)—鬆多村(海拔4170米),約96公裏。
出了工布江達後沿尼洋河騎行,這段路基本是柏油路,緩上坡。尼洋河很快就沒有了前一天的平靜,變得湍急起來,又一次在峽穀中騎行了。約1.5小時後見江中一巨石兀然立於江中,背靠神佛山——著名的景點“中流砥柱”到了。相傳這塊巨石是工布江達地區的守護神貢色德姆修煉時的座椅。這個景點開發得不錯,旁邊還有個亭子是賣紀念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