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草“報礦”是個普遍規律。1934年,捷克斯洛伐克有兩個化學家,他們在研究沃斯蘭近郊玉米的化學成分時,用顯微鏡發現玉米灰中有“細絲”和小金屬片。奇怪!這些東西竟像黃金一樣,隻能溶解在王水裏。難道會是黃金嗎?他們分析了那裏的土壤和礦石,發現每噸礦石裏真的含有約0.2克黃金。黃金怎麼跑到玉米粒裏去呢?進一步研究表明:玉米和某些其他種植物都能從土壤中吸收黃金等金屬元素,並且還能將其積聚起來。
顯然,植物“報礦”的原因是因為它吸收的養料中有各種不同的礦物質,而不同植物吸收哪幾種礦物質各有不同的選擇。經研究表明:艾蒿報錳礦,鐵苦麻報鐵礦,異極草和車前草報鋅礦,石鬆報鋁礦,鈴形花報磷灰石礦,錦葵報鎳礦,紫苜蓿報鉬礦和鉭礦,等等。而蕎麥、黃瓜、蘿卜、紫雲英等植物還可幫助尋找鈾、釷礦,這是因為鈾和釷會放射出看不見的射線,對植物生理有很大影響的緣故。此外,中國長江沿岸有一種叫海州香薷的植物,也能像銅草那樣報銅礦。
中國唐朝《西阻雜俎》記:“山上有蔥下有銀,山上有薤下有金,山上有薑下有銅錫,山有寶玉,木旁枝皆下垂。”說明祖先早已知道植物報礦這一規律。
不但植物可以“報礦”,動物也能“報礦”。例如,在南美洲的委內瑞拉,有一種灰色羽毛的小鳥,它常棲息在一種叫“莫拉”樹的枝上,發出尖厲的叫聲,很遠都能聽到。通常隻要聞聲尋去,便能在鳥兒附近找到含金的礦脈。因此,人們叫它“礦工鳥”。為什麼動物也能報礦呢?原來,莫拉樹隻生長在含金礦脈附近,而礦工鳥就喜歡棲息在莫拉樹上。此外,狗、螞蟻、蜜蜂等也都能幫助人類找礦。
利用生物與礦藏的上述特殊關係,加拿大科學家還別出心裁,坐著飛機“走馬觀花”地去探礦。因為有些植物在吸收了金屬礦物元素之後,會形成金屬有機物,並通過葉片、花粉排出植物體外,這些金屬有機物微料隨風飄到空中,被飛機上的儀器捕獲後,就知道當地地下有什麼金屬礦藏了。
利用植物探礦也是中國人首先發明的。美國學者坦普爾在《中國:發明的國度——中國科學技術史》中說:“生長在某一地區的植物群落,與該地區所蘊藏的礦物之間存在著一定的聯係,中國人民是最早注意和利用這種關係的民族。”這一發明的時間可從記載有植物探礦的《山海經》、《文子》中得知,時間大約是在公元前五六百年。而外國發明這一方法比中國約晚2000年。約1600年,英國托馬斯·查洛納(Thomas Challoner)爵士和他的堂兄查洛納,在英國約克郡吉斯馬勒的貝爾曼銀行以前的地產上,看見櫟樹葉的色調比其他地方的更深、樹枝更伸展、樹幹更矮小健壯,幾乎沒有樹液、沒有深的根等異常情況,發現了第一個鋁礦。這些內容,記載於約克郡大教堂的一份手稿之中。
誤算引出的發現
美國學者A.P.弗倫奇指出,“1930年發現冥王星”,是按牛頓力學的“推算來確定望遠鏡的指向去尋找新星”而發現的。許多資料也有類似的說法。事實果真如此嗎?
20世紀初,美國天文學家H.W.皮克林和P.洛厄爾根據天王星和海王星的攝動進行分析和用牛頓運動規律進行計算後,預言海王星以外還存在一顆未知行星。1919年,美國天文學家M.哈馬孫根據這一計算的位置進行照相搜索,結果一無所獲。從1905年開始,洛厄爾組織過他在1894年於亞利桑拿州弗拉格斯塔夫建立的私人天文台人員,對該行星進行搜索,但直至他1916年去世時,也未能如願發現。1929年,洛厄爾天文台又製造了一架更大的天文望遠鏡,專門用來尋找這個預言存在,但20多年仍未找到的行星。1930年2月18日,該天文台的C.W.湯博(1907~1997)在大約同前述預言位置相差約5°的天區的照片上,終於發現了這顆行星。這就是冥王星發現的簡單經過,也是弗倫奇等看法的“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