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康發明釀酒法還有另一種說法。他的家旁有一棵空心桑樹,人們都叫它“空桑”。杜康常把吃剩的飯倒在空桑洞內,經過雨水浸泡,時間一久,桑樹洞裏積的水便散發出一股濃鬱芳香的氣味。他一嚐,“味道好極了”。後來,杜康受到啟發,便用這種方法造酒。他的酒越造越好,遠近聞名。杜康便把他的酒獻給皇帝,皇帝喝後,精神振奮、食欲大增,情緒極佳。於是龍顏大悅,就封杜康為“酒仙”,把杜康造的酒命名為“杜康酒”。杜康家也被封為“杜康仙莊”,即今汝陽萊店鄉杜康村。從此以後,“杜康酒”名聲大振,有“天下好酒數杜康”之說。

人類造酒的曆史,至今還是一個未完全揭開的謎。不過,最早造酒的年代可追溯到七千多年以前。1996年6月8日,英國《自然》雜誌的一篇文章說,人類在七千年前就知道葡萄可用來釀酒。美國考古學家從伊朗北部紮格羅斯山脈新發掘出來的一個破損陶瓷罐中的遺物進行分析後發現:這個公元前5400~公元前5000年之間的罐子中,存有僅富含於葡萄中的酒石酸的殘餘渣質,以及一種叫“含油樹脂”的用來減緩酒精向醋轉化過程的天然化學添加劑。

其實,把造酒技術歸功於儀狄或杜康這少數一兩個人發明的,顯然會失之公允。這項古老的化學工藝像其他工藝一樣,是廣大勞動人民在長期的實踐過程中總結和發明的,而儀狄、杜康則在其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當今世界的釀酒方法有糖料發酵法、澱粉製曲釀酒法和化學工業合成法三大類。其中製曲釀酒法為中國最早發明的。這在《尚書·說命》中便有記載:“若作酒醴,爾惟曲蘖。”這是迄今發現的用曲、蘖(穀芽)釀酒的最早的記錄。

群猴嬉戲引出的發明

宣紙主要是在中國安徽宣城、涇縣——特別是涇縣烏溪、水嶺一帶出產的一種高級紙。宣紙常用於寫字作畫。它以質地綿軟堅韌、不易撕裂、不易被蟲蛀,適於長期存放而著稱。

“紙壽千年”,吸墨均勻有發洇(或稱“滲化”)現象,可使字畫黑濃處烏黑發亮、墨淡處層次分明。它和浙江湖筆、安徽徽墨、廣東端硯被書畫家視為(狹義的)“文房四寶”。宣紙又分單宣、羅紋宣、夾宣等20多種,以及加工複製的虎皮宣、珊瑚宣、玉版宣等多種彩色宣紙。這種紙的發明也有一段偶然的故事。

紙的發明者蔡倫有個徒弟叫孔丹,他經常看到猴群撕下粗大枯藤上的皮,將它扔進水中漂在水麵上,猴子們便坐在藤皮上漂水嬉戲。久而久之,積存於溪畔的藤皮開始腐爛。

一天,孔丹偶然發現那些腐爛的藤皮留下的纖維卻潔白而堅韌。他想,這不正是造紙的好材料嗎?這一偶然發現,使他最終發明了宣紙。

據說,宣紙的製作工藝和製取纖維材料並不神秘,神奇的是隻有當地的水才適於造這種紙。近代隨著造紙工業的發展和化學工藝的進步,不同品種的紙都可異地生產。

“忙中出亂”引出的發明

電冰箱的發明是由一起偶然事件引發的。

1822年,英國物理學家、化學家法拉第發現一些氣體加壓後不用冷卻到液化點就會變成液體,這些液體在常溫就會汽化並吸收大量的熱,這就是“蒸發製冷”的原理。曾製造“冷風機”的高萊也知道這一原理,想用它製造人造冰,以解決病房降溫問題。當時正值美國南北戰爭時期,由於天然冰塊嚴重不足,以致一些商船冒著偷越海上封鎖線的危險運來冰塊。起初,高萊用乙醚作冷卻劑生產人造冰塊,但多次試驗都失敗了。

一天,他又在用乙醚作人造冰的試驗。突然來了一個急診病員,他隻好立即奔出房間去救治。忙中出亂,他偶然忘了關掉試驗的機器。當他救治病員回來時,才發現人造冰已經形成,這就是最早的人造冰的冰箱。

不過,最早的人工製冷專利卻是哈裏士和約翰朗於1790年聯名登記申請的。幾年後,有人相繼發明了手搖壓縮機和冷水循環冷凍法,為製冷係統的問世奠定了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