隻好叫來弟弟當“裁判”,弟弟也說是藍色,可老人家還堅持說是櫻桃紅色。於是道爾頓又叫來街坊四鄰,但他們都說是櫻桃紅。道爾頓頓時納悶起來:為什麼同一種顏色由不同的人看,會“變”成不同顏色呢?
這時,道爾頓又回想起以前類似的情況。小時候一年的秋天,他和小夥伴到蘋果園摘蘋果吃,其他人都摘紅的熟透的吃,而他卻摘青的吃,酸得難以入口,小夥伴都笑他。又有一次,一隊穿紅色軍裝的士兵從街上走過,他說軍裝是暗灰色。1792年夏,他看到白天本來是藍色的天竺葵花,卻變成暗紅色,一連幾天都如此……想到這些情景,道爾頓越發納悶起來。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
道爾頓是個有心人,他沒有在這一怪異現象麵前止步,而是對此進行認真研究,最後得出結論:他和弟弟都患有一種病——色盲病。他還專門寫出了《論色盲病》的論文。
可見,色盲病和色盲病人都是道爾頓偶然發現的。由於色盲病是道爾頓最早發現的,所以後人又把它稱為“道爾頓病”。
色盲病患者一般有5種。缺乏辨別紅色能力者叫“紅色盲”;不能辨別綠色者叫“綠色盲”;不能辨別紫色者叫“紫色盲”;紅綠兩色都不能辨別者叫“全色盲”。“全色盲”很少見。色盲是怎樣發生的,目前還不清楚,一般認為是先天遺傳造成的,即父母有色盲,其孩子就有可能是色盲。至於因視神經或視網膜得病引起的則很少見。男的比女的患色盲多5~6倍,這是因為先天遺傳有規律性,例如:父母若都有色盲,則其兒子必定是色盲,而女兒則是帶色盲病者,不一定是色盲。所謂帶色盲者,就是本人沒有色盲,但婚後所生兒子半數有色盲,女兒則半數是帶色盲者。所以男色盲比女色盲多。色盲病人不宜從事有關辨別顏色的工作。1875年瑞典發生過一起火車互撞事故,就是因火車司機是一位色盲病人所造成的,從此這種病引起了人們的注意。目前,還沒有治療色盲的好辦法。
誤診引出的成果
由於從1977年開始就未發現過天花病,所以世界衛生組織1979年10月26日在肯尼亞首都內羅畢莊嚴宣布:1979年10月25日為“世界天花絕跡日”。
這裏要講的,就是英國內科專家愛德華·詹納(1749~1823),由於一次偶然的誤診誤治而引出征服兩千多年來嚴重威脅人類生命安全的惡魔般的疾病——天花的故事。
天花的傳染性如此之大,以致從前歐洲人一生中說不定在某個時候就有可能染上此病。它的毒性如此之大,足以使10%~20%的患者喪生,縱有幸存者,其中10%~15%的人也會終生留有嚴重的痘根。天花在北美、印度、中國和其他許多地區曾猖獗肆虐,這些地區的兒童都是常見的受害者。
人們為了找出預防天花的可靠方法,進行過許多努力。在很長的時期裏,人們知道患過天花的幸存者從此具有免疫力,即不會第二次再患天花病。在東方,這種觀察的結果導致出一種接種方法,即用從患有輕度天花症的人體內,取出病毒給健康人接種,其目的是為了讓接種過天花痘的人隻染上輕微的天花症,待病好後獲得免疫力。這種方法在我國叫種痘法,是約6世紀由中國人首先發明的,這也是人類最早問世的免疫法。其具體做法是:穿一下患過天花的人的衣服和用棉花蘸痘漿塞入接種兒童的鼻孔;或用幹痘痂研成細末吹到兒童的鼻孔裏。也有學者說,發明這一方法的時間可追溯到公元前1000年。
這種方法在8世紀初由瑪麗·沃特利·蒙塔古女士引入英國,並在詹納以前很多年內在英國得到廣泛應用。事實上,詹納8歲時就種過天花痘。這種直接預防方法有著嚴重的缺點:有相當數量的接種者不是患上預期的輕微天花病,而是患上嚴重的惡性天花病,或給自己留下累累痘根,出現天花病致命發作的情況。
因此,尋找一種更好的預防天花病的方法顯然迫在眉睫。
詹納12歲起開始學醫,從1770年他21歲起就立誌攻克天花病。
1796年的一天,一位擠牛奶的姑娘內爾梅斯·薩拉發高燒昏迷,請詹納診治,詹納診斷為“天花病”。他知道當時天花病尚無良藥可治,為了安慰姑娘的最後歲月,他不得不對姑娘隱瞞了病情,開了幾片退燒藥,把姑娘打發走了。這似乎是一次偶然的“誤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