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不試一試呢?電機工程師馬克沁是個喜歡給自己出難題的人,他決心在武器這個陌生的領域裏試試自己的身手。

可是,這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這項工作的關鍵是要找到一種新的動力,以便迅速把槍膛裏的彈殼退出,又不斷壓上新的子彈。一天,馬克沁在用步槍射擊後,發現自己抵槍托的肩膀被撞得青一塊、紫一塊。這原本是人們熟視無睹的現象,卻引起了他的注意。他想,能產生這麼大後坐力的火藥氣體為什麼不能加以利用呢?

於是,馬克沁循著這個目標摸索起來。這個對武器結構陌生的門外漢盡管工作條件差,沒有人指導,又缺少專門設備,但他埋頭苦幹,克服了許多困難。經過兩年的反複試驗後,他終於在1883年製造出了一支單管槍,這支槍以子彈發射時的火藥燃氣為動力,可以自動連續進行子彈的裝填和發射。這支槍除了槍管是購置的以外,其餘零件全是自製的。這支後來被人稱為馬克沁重機槍的槍,就是世界上第一支自動槍。

馬克沁原想將他的重機槍給美國軍隊使用,可是他們並不相信這位同胞——“這位仁兄完全是武器原門外漢,怎麼可能有成功的發明呢?”不得已,馬克沁隻能去歐洲尋找知音。

1887年,馬克沁帶上他的重機槍到俄國彼得堡進行表演。開始時人們並不在意,可射手扣動扳機後,槍口就“噠噠噠”地冒出火舌,子彈帶像流水似的進入槍膛,半分鍾時間竟發射了300發子彈,把靶子打得像個馬蜂窩。這一來,觀摩的人個個驚得目瞪口呆,簡直不相信親眼看到的這一切竟是真的,待槍聲停息後許久,才突然爆發出熱烈的掌聲。

馬克沁重機槍在1899~1902年的英布戰爭中初露鋒芒,但大顯身手卻是在前述索姆河戰役中,這時人們才真正認識到了它的價值。以後,機槍很快地普及和發展起來了。

傲視四海的航空母艦

航空母艦是當代最大的戰鬥艦艇。這種大型軍艦以艦載飛機為主要武器,說得通俗一點,航空母艦就應是一種飛機和戰艦組合的兵器。

這種可怕的軍艦是20世紀初發明的。

最早提出研製航空母艦的人,是法國的艾德爾,他在1909年出版的《軍事飛行》一書中,對一種“可以攜帶飛機的軍艦”的裝備、性能作了詳細的描述,可當時幾乎沒有知音。不久,一則看來極為偶然的新聞報告,使艾德爾的設想有了實現的可能。這則報道說,德國人正在研究進行一項試驗,準備讓一架攜帶郵件的飛機,從一艘由德國漢堡駛往美國紐約的郵船上起飛,以加快向紐約投遞郵件的速度。

這會不會是一個陰謀。德國人也許想以此作掩護,要試驗一種特殊的越洋攻擊美國的新戰術吧?美國海軍物資局局長錢伯斯上校震驚之餘,立即向海軍部申請在軍艦上進行同樣的試驗。很快,他的申請被批準了。

1910年11月14日,美國“伯明翰號”輕巡洋艦靜靜地泊在美國東海岸漢普頓錨地。在它的前甲板上,有著一條剛鋪好的長26米、寬7米的木製飛行跑道。跑道的起點處停放著一架單座雙翼小飛機——“金鳥號”,機上坐著民間飛行員尤金·伊利。

起飛的命令下達了。伊利熟練地啟動了引擎,飛機在跑道上滑過,很快就衝出了甲板。由於跑道太短,飛機未能達到應有的起飛速度,因此飛機向下跌去,觀看的人們不由驚叫起來。然而,技術高超的伊利努力將已貼近海麵的飛機拉了起來,最後將飛機降落在幾千米外的一個機場上。世界上第一次駕機從軍艦上起飛的試驗成功了。

兩個月後,美國重巡洋艦“賓夕法尼亞號”的後甲板上鋪設了一條36米長的木板跑道。伊利還是駕駛著那架“金鳥號”,成功地完成了世界上第一次在軍艦上降落的試驗。這相隔僅2個月的兩次試驗成功,奠定了航空母艦作為一種新型艦種的生存基礎。

美國人試驗成功的消息引起了英國人的興趣。英國很快組建了主要配備水上飛機的皇家海軍航空兵。1913年5月,英國人改裝了一艘5700噸的輕巡洋艦“競技神號”,使它成為一艘能搭載3架水上偵察機的水上飛機母艦。它堪稱是現代航空母艦的鼻祖。

以後,英國海軍又於1914年將一艘7450噸的運煤船改裝成水上飛機母艦,這艘皇家“方舟號”可搭載水上飛機10架。不過,由於水上飛機不能直接在母艦上起飛,要由艦上的起重機將飛機吊放到海麵上起飛,飛機返回時也要先降在海麵上,再由起重機吊回到母艦上。所以,嚴格說來,它倆還不是真正的航空母艦。

1917年6月26日,一艘由大型巡洋艦改建的航空母艦“暴怒號”,在英國皇家海軍開始服役,這艘標準排水量為19513噸的大軍艦可搭載10架飛機。它前甲板上的跑道長69.5米,僅可供起飛,作為飛機降落用就短了一些。在發生了一起機毀人亡的降落事故後,英國人在“暴怒號”的後甲板上加裝了一條長86.6米的降落跑道,使“暴怒號”成了第一艘真正意義上的航空母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