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先的鋼絲錄音機發出的聲音小、失真大。在20世紀初發明電子管後,波爾森采用了直流偏磁法和電子管放大技術,使錄音機的靈敏度和聲響都大為提高。1927年,美國的卡爾森和卡本特利用交流偏磁法明顯地改善了鋼絲錄音的質量,這在磁錄音技術上是十分關鍵的一步。
1926年,美國人奧內爾發明了在紙帶上塗鐵粉的“紙基磁帶”,但由於紙基機械性能不好,容易折斷,不久就被淘汰了。可奧內爾的方法卻給人以重要的啟發。1930年起,德國的弗勞伊瑪產生了在機械性能好的塑料帶基上塗磁性材料的想法。1936年,弗勞伊瑪的“塑料磁帶”誕生了。磁帶代替了鋼絲後,極大地提高了記錄密度和記錄性能,而且便於剪接和編輯,是錄音技術上的重大革命。以後,磁帶錄音機便漸漸取代了鋼絲錄音機,使錄音機進入了與留聲機競爭的時代。
使磁帶錄音機確立它不可動搖的地位,最終淘汰留聲機的最大功臣當推美國人馬文·卡姆拉斯。
馬文從小就好動,他喜歡自己動手製作各種有趣的小玩藝兒,尤其對新奇的東西十分感興趣。以後,他迷上了當時處於科技發展前沿的無線電技術,他曾製作過靈敏的晶體管收音機,還自製了火花式發射機。馬文每次在試驗時,都會幹擾周圍鄰居的收音機使用。每當收音機發出“劈裏啪啦”的雜音時,鄰居就要抱怨說:“這一定又是馬文在搞他的發明了,有這樣的鄰居真是不幸。”許多年後,當馬文成了發明名人時,鄰居們常常會自豪地說:“我們有幸與馬文為鄰,他的許多重大發明,都是我們最先獲得信息的。”
馬文曾在1937年改造過鋼絲錄音機,使它的音質有很大提高。當弗勞伊瑪的塑料磁帶錄音機問世後,馬文發現由於在塑料帶上塗的鐵粉材料不很理想,影響了聲音的保真。馬文的發明神經立即被觸動了,他進行了數千種不同材料的試驗,最後找到了較為理想的磁性顆粒——針狀伽瑪型氧化鐵粉。他將這些粉末用凡立水調和後塗抹在塑料帶上,在塗料未幹時即放入磁場處理使所有的鐵粉顆粒按一定的方向排列起來。這種又輕又薄的塑料磁帶錄音質量很好,至今還在被人們使用。
如果說新型鐵粉的發明是馬文刻意追求的結果的話,那麼錄音高保真技術的發明,則可說是他無意中獲得的成果。
在一次試驗中,馬文試圖錄下一個高頻信號,未能成功,但在放音時卻聽到了平時無法錄到的頻率很低的聲音,他甚至還聽到了真空電子管中燈絲振動而發出的輕微的丁當聲。馬文的心狂跳了起來,這不就是自己一直在追求的高保真錄音嗎!馬文立即動作起來,將磁帶用高頻進行處理,然後錄下自己的聲音:“一、二、三、四。”重放時,這聲音果然極其清晰。後來馬文說:“錄音時有一張紙片被我不小心帶落到地板上,放音時我甚至都聽到了紙片落地的聲音。”
後來馬文又發明了有幾個聲道的真實的立體聲錄音技術。他在錄音時采用可錄不同頻率的裝置錄下,再用適應不同頻率的喇叭播放。這樣,人們就是在家中也能得到與劇場相近的效果。這也就是今天錄音機的“高保真多頻道立體聲”技術了。
初期的塑料帶錄音機都是開盤式的,比較笨重。1964年,荷蘭的菲利浦公司發明出盒式封閉型磁帶錄音機,這一發明使老式開盤式錄音機迅速被淘汰,錄音機開始步入普通家庭。現在,它幾乎已是家家戶戶必備的家用電器了。
打賭引出的發明
1872年的一天,在美國的加利福尼亞州,有兩個人為一樁事打起賭來。這並不稀奇,因為美國人似乎有愛打賭的天性。但那天的打賭對我們來說卻有著重大的意義,因為它最終導致了電影的發明。
在一家酒吧裏,斯坦福與科恩發生了激烈的爭論,爭論的並不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馬奔跑時蹄子是否都著地?斯坦福認為奔跑的馬在躍起的瞬間四蹄是騰空的;科恩卻認為,馬奔跑時始終有一蹄著地。爭執的結果,誰也說服不了誰,於是就采取了美國人慣用的方式——打賭來解決。他們約定了打賭的金額後,請了一位馴馬好手來作裁決,然而,這位裁判員也難以斷定誰是誰非。這很正常,因為單憑人的眼睛確實難以看清快速奔跑的馬蹄是如何運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