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師那威嚴而又疑惑的目光,又落在華羅庚的身上。他不知道剩餘定理,不過,即使他知道用這個定理,也不至於這麼快就得到答案哪!“華羅庚,你用什麼方法運算的?”

華羅庚答道:“一個數,3除餘2,7除也餘2,那必定是21加2,21加2等於23,不剛好是5除餘3嗎!”

“嗯!”老師滿意地點點頭,又轉向大家:“你們聽懂了沒有?”

同學們一個個瞪著大眼,望著老師。

下課鈴響了,頓時,嘰嘰喳喳,一陣轟亂,教室裏像開了鍋的水。一個年紀大的同學撇了撇嘴說:“哼!呆子也會破難題,瞎貓碰死老鼠!”

可不是嘛,誰能相信小學畢業的時候,僅考了個50分的羅呆子,居然能夠解開揚名中外的剩餘定理。可是,誰又能知道,這個羅呆子日夜付出了多少辛勤的勞動呢!

弄斧到班門

為了幫助家裏掙錢,華羅庚經常跟著父親出去幹點零活。有一次,華羅庚跟隨父親到金壇繭場盤點蠶繭。父親掌秤,兒子監秤。華羅庚一進繭場,就看見堆成小山似的蠶繭,雪亮雪亮的,眼看蠶蛹就要變成蛾子,鑽出繭子來了,怪不得老板敲著長煙袋,在旁邊使勁地叫喚:“快點,快點,弄不完不準吃飯。”

他們父子兩個和夥計們整整折騰了一天又加大半夜,華羅庚困得腦袋直搖撥浪鼓,靠在神櫃邊就呼呼地睡著了。

一陣煙霧鑽進他的鼻孔,把他給嗆醒了。他睜眼一看:喲,香爐裏直冒濃煙,旁邊還圍著一大排人,兩手合攏抱在胸口上,嘴裏念念有詞:“阿彌陀佛,菩薩保佑……”父親呢?緊鎖著雙眉,一動不動,像根木樁。

華羅庚一骨碌爬起來,湊到父親跟前,“阿爸,出什麼事了?”

“哎,兩厚本賬對不上,差上千塊錢。”父親哭喪著臉說。

場裏的夥計湊到老板跟前說:“老板呀,鞋裏長草慌了腳!要是出了蛾子,就全完蛋啦!”

老板揚了揚手說:“大家先吃飯去,填飽肚子再算!”

夥計們拖著沉重的腳步往外走去。華羅庚立在那裏沒動彈,父親扯扯他的衣角:“走呀,羅羅。”

“我來看看賬本,你們吃完消夜兒定定心再算。”

小夥計乜斜他一眼,笑道:“別班門弄斧啦!”

華羅庚沒有作聲,他在心裏對自己說!“哼!我偏要在魯班門前耍一耍大斧。”

華羅庚看大家都走了,他抓過算盤,劈裏啪啦地算起賬來。

當大家吃完消夜兒進屋的時候,華羅庚高興地說:“阿爸,賬貨對口,一文不差。”

父親拿過賬本檢查了一遍,破臉笑了。小夥計跑過來,拉起華羅庚的手:“咳,真沒想到你是個‘活算盤’。”

華羅庚從小就喜歡解難題,尤其是得傷寒病左腿殘廢以後,更是把全部精力都用在思考各種各樣的數學難題上。他的老師王維克把難解的習題和新出版的數學書,破例地借給他。有一天,他突然發現大學教授蘇家駒竟然解錯了題,他提筆解析這位知名數學家的論文,不覺心頭一笑:“嘿!這回真的要在魯班門口掄大斧啦!”

1930年,華羅庚的《蘇家駒之代數的五次方程式解法不能成立的理由》,在上海《科學》雜誌上發表了。

一個失學在家、賣點針頭線腦的小店員,向大名鼎鼎的數學權威挑戰了!

當時,在清華大學擔任數學係主任的熊慶來教授,看到了華羅庚的這篇文章以後,高興地說:“這個年輕人真不簡單,快請他到清華來!”

“方法就是速度”

1931年夏天,華羅庚到了清華大學,在數學係當助理員。你看他,領文具,收發信件,通知開會,還兼管圖書,打字,保管考卷,整天忙得不可開交。可是到了夜間,他也從不安閑,三天兩頭跑圖書館。

有一天,幾個同學圍著圖書館的管理員問道:“噯,華羅庚又借了幾本書?”

“五本!”圖書管理員伸開巴掌比劃著。

“那前兩天借的那大厚本《函數論》呢?”

“已經還了。”

同學們瞪著疑惑不解的眼睛:“這個大部頭,至少也得看個十天半月的。可他隻用幾個夜晚就讀完了。”

一個同學說:“像他這樣看書,不是走馬觀花,就是浮光掠影。”

另一個同學神秘地說:“聽說他長了一對貓眼,黑夜裏也能看書。”

“哦,是真的?”

“那今天晚上我們去偵察一下。”

這天夜裏,幾個同學借著月光,悄悄地來到華羅庚的窗下。隻見他翻開書本,看了一陣,關上燈躺下了,把書立在胸脯上,兩眼直直地盯著它……同學們眼看著月亮跨過了樹梢,爬過了房頂。這時候,華羅庚才拉開電燈,翻到最後幾頁看了看,臉上掠過一陣滿意的微笑,便把書撂在一邊,又拿起另一本書興致勃勃地讀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