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窩螞蟻,看上去似乎都一個模樣,其實不然。螞蟻群裏卻有雌蟻、雄蟻、工蟻、兵蟻的區別。
剛孵化出來的雌蟻和雄蟻都有翅膀,約一厘米長,是螞蟻王國裏的大個兒。它們全身分為頭、胸、腹三部分。人們叫它為“三節頭螞蟻”。
每年六七月間,這些繁殖蟻就開始分群。他們成群結隊地趁黑夜飛出巢穴,並在空中飛個不停,那不是練翅膀,而是尋找對象。好事成了後,雄蟻就死了。雌蟻落到地麵,摔掉翅膀,找個地縫鑽進去,在裏麵產卵,生育未來的新王國的成員。她就成了蟻後。
不久,第一批螞蟻出世了。許多螞蟻僅有兩三毫米長,他們是兵蟻和工蟻。盡管他們還是幼蟲,但生來就是勞苦的命,剛剛發育完全,便出外活動,為新王國作貢獻。
蟻後還在產卵。這時,她不吃不喝,像所有仔細看顧自己的小寶寶動物一樣,它整天守候在那比芝麻粒還小的白白生生的卵旁邊。她能耐再大,也照顧不了所有的卵。這時,工蟻會主動地幫助她。奇就奇在蟻後和工蟻能根據卵發出的表示冷、熱、幹、濕的不同氣味,適當地搬動卵,放置在適當的地方。除此之外,他們還能根據實際需要,對卵進行處理,分別地將卵按比例地孵化成工蟻、兵蟻、雌蟻和雄蟻。怎麼達到這一點呢?通過喂食來實現。具體如何實施計劃的,目前還是一個謎。
螞蟻王國是個分工極為明確的王國。那亂紛紛的蟻群,實際分工極細,並且都有崗位責任製。有站崗放哨的門衛,有尋找食源的偵察兵。偵察兵出外覓食時,發現了巨大的食物,自己扛不動,拖不回,他會以最快的速度跑回家,招呼一大幫工蟻和兵蟻來,循原路跑到食物堆放處,大家齊心協力往回拖。倘若半道上遇到別的王國成員來搶劫,兵蟻就會列隊相迎,奮力鬥敵。工蟻依然照搬不誤。不論敵人多麼強大,兵蟻不會後退,直到打跑敵人為止,自己斷頭掉腿,決不眨眼皺眉。敵人跑了,他們又會喜洋洋地將巨大食物化整為零,高高興興地搬回家中。他們獲勝而歸時,也許會像人類打了勝仗似的載歌載舞,可惜,這方麵的情況,我們知之甚少。
工蟻是苦力兒。他們負責搜集食物,但自奉甚微。他們吃的是些甜果或昆蟲的汁液,但不是吃最好的。他們把精美的食物喂給蟻後吃。蟻後過著飯來張口的生活,惟一的工作便是產卵。而且,是按將蟻群維持在一定數量的比例產卵,既不多產,也不少產。食源豐富就多生些,食物匱乏就少生些。計劃生育做得好,似乎不像人類那麼盲目。現在,世界上的政治家、學者大叫“人口爆炸”,螞蟻王國裏似乎沒有這種呼聲。
螞蟻怎麼實現互相的聯絡呢?如果捉隻螞蟻放在水麵上,就會發現從它的腹部末端會散發出一層薄薄的油脂兒。這是他們的通訊工具。螞蟻爬行時,將這“油”塗一點在地麵,後來的螞蟻依靠其靈敏的觸角能嗅到“油”的氣味,便可依此前行。所以螞蟻不會迷路,走多遠,也能找回家裏。不同王國裏的螞蟻,“油”的氣味是不同的,故此不會找錯門兒。這似乎比人類的無線電通訊落後一點,不過,螞蟻不像人類可乘火車遠行,可坐飛機上天,他們不用無線電,隻用塗油法便夠用了。因此,恐怕不能說他們的通訊方式落後。
螞蟻還是牧民和氣象專家。
螞蟻牧民放牧的不是牛、羊,而是蚜蟲。
蚜蟲能分泌出一種含蛋白質、糖分的蜜汁。螞蟻用觸角輕輕地拍打蚜蟲的尾部,蚜蟲就會分泌出蜜汁。這是螞蟻的美食。這有點像人類的擠牛奶。人吃了奶,就得照顧牛。螞蟻為了多獲蜜汁,也會保護蚜蟲,有時還把蚜蟲搬到蚜蟲愛吃的植物上,像人把牛趕到水草肥美的地方一樣。因為蚜蟲便是螞蟻的“蜜牛”了。
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時還受氣候之害。但是螞蟻能預測天氣。諺語說:“螞蟻搬家,大雨傾盆。”看來,螞蟻值得人類學習的地方不少。
螞蟻的種類挺多,有山蟻、灰蟻、黑蟻、紅頭蟻等等,但是他們都各有各的王國,他們王國的組織形式大致差不多。有人說,“細察一種蟻,便知百種蟻”,目前看來,還是有道理的。不過,隨著科學器材的改進,生物化學的發展,人類也許會對不同螞蟻的區別分析得清楚,那是未來的事。然而,那一天遲早會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