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郭接受了任務。他把兩片魚鱗小心地夾進筆記本裏,帶回檢驗室,放在低倍顯微鏡下觀察,隻見鱗片上清晰地顯現著兩個環紋。小郭當年在大學法律係求學時就知道,魚的鱗片上麵出現一個環紋,就是一齡魚;現在這條鯉魚的鱗片上有兩個環紋,說明是條二齡魚。
新畈水庫是去年新建的,一蓄水就投放魚苗,到現在,那些魚苗正成長為二齡魚,從魚鱗來判斷,這條魚是從新畈水庫來的。看來諸向洋並沒有說假話。偵察員茫然了。
檢驗報告送到了公安局長麵前,公安局長看後,搖搖頭說:“不對!張大媽不是說,那條鯉魚有4斤多重嗎?我從小生長在水鄉,對養魚並不陌生,可我從來沒有聽說過,放養兩年不到的魚苗能長成4斤多重的大魚!”
“我們的老法醫出差,說是今天回來的,是不是等他回來再請他檢驗一下?”偵察員問。
“我也這樣考慮。”公安局長說,“你同小郭去老法醫家看看他回來沒有。”
晚上,老法醫剛風塵仆仆地從外地回來,聽說又有案子要檢驗,就顧不上休息,馬上來到了公安局。
老法醫聽完偵察員對案子的介紹,又看了看小郭曾經檢驗過的魚鱗,然後問是怎麼檢查的?小郭一一回答了。老法醫說:“這種檢查可能不準,不易看清年輪,當然從魚鱗上的環紋判斷魚齡,一般來說,是正確的,但不絕對,還得檢驗一下魚的鰭條,兩者互相對照,會更加正確。鰭條取來沒有?”
“沒有,我馬上去取。”小郭說著,立即轉身要走。
“等等!”老法醫叫住了他,“要取胸鰭第一根鰭條。”
“知道了!”
鰭條取來後,老法醫用細鋸從基部鋸下約2毫米的一段,放在砂輪上帶水碾磨成0.2毫米左右的橫斷麵薄片,擦淨後放在低倍顯微鏡下觀察,隻見一圈一圈地有四個同心圓環紋。
“這是四齡魚,不是二齡魚!”老法醫說,口氣十分肯定。
“這肯定是自由市場上買的,不是新畈水庫釣的。”偵察員說。
公安局於是連夜提審了諸向洋。
“你說,昨天中午你到底在哪裏?”偵察員嚴厲地問。
“我不是早就告訴你們了嗎?昨天中午我在釣魚,我還把釣到的鯉魚送了一條給張大媽……”
“正是那條魚證明你昨天沒有去新畈水庫釣魚!”
“什麼?這怎麼可能……”
“這完全可能!”老法醫接口說,“你大概沒有學過生物學,要聽聽嗎?”
等老法醫說完檢驗經過,諸向洋的額頭已掛滿了汗珠。
“還有人證明,昨天下午一時左右,你正在一路公共汽車上!”偵察員補充說。
“啊!”諸向洋一下子癱倒了。
在科學麵前,罪犯無法再詭辯,隻得交待了作案經過:
“……最近我缺錢用,昨天上午,我們廠休息。我在門口碰到李師傅,見他滿臉堆笑,便問他什麼事使他這麼高興。他告訴我,他的有獎儲蓄中了頭獎。我心裏一動,心想,何不向他借點錢?於是,等他從銀行領了獎金回來,我就到了他家,向他借錢。他不肯,說是在外地工作的兒子最近要結婚了,這筆錢正好派用場。我見軟的不行,就來硬的,一定要借,李師傅以為我要打他,就喊起來,我怕被人聽見,忙卡住他的喉嚨,不想手勢重了,李師傅一下子就不動了。我索性一不做,二不休,拿了他的錢包,點著了他家房子……混亂中,我逃離現場,擠上公共汽車,準備把錢轉移到我的女朋友家裏去,誰知在車上錢被扒了。我怕引起別人的懷疑,特地到自由市場上買了一條大鯉魚,送給張大媽,誆她說是從新畈水庫釣來的,想利用她,證明我昨天整天不在家。誰知……唉!”
“‘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為’。不管罪犯如何狡猾,都逃脫不了應得的懲罰!”偵察員說,“押下去!”
千歲蘭
千歲蘭,難道真的有那麼長壽的植物?它是不是真的能活一千年?也許你很想知道答案吧,那麼我就來給大家講講有關千歲蘭的故事。
在非洲,有一片廣袤無垠的大沙漠,叫納米布大沙漠。在一望無際的沙漠深處,有一種植物生存在這片幹涸的沙漠中,它以自身頑強的生命力和自然界進行著抗爭,給這茫茫沙漠增添了不少綠色的生機。是什麼植物有這麼頑強的生命力呢?它就是千歲蘭。
千歲蘭是一種奇異的植物。它大部分埋藏在沙土裏麵,露出地麵的隻是圓圓的像木頭一樣的盤子。在盤子的邊緣長著兩條長長的厚厚的帶狀葉子,足有兩米長。這兩片葉子是千歲蘭剛剛發芽時就長出來的,長到兩米多長以後它就再也不長了,伴隨著千歲蘭的一生,因此人們還將千歲蘭稱為千歲葉。在自然界裏,千歲蘭可是最長壽的植物了,它能活數十年、數百年,甚至數千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