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農業科學院聲樂實驗室的一位科學家用耳機讓一個正在生長的番茄每天“欣賞”3小時的輕音樂,結果這隻番茄“心情”舒暢,竟長到4斤重,成為世界之王。英國植物學家格·艾爾把立體聲耳機貼在不同植物的不同部位上進行實驗,結果使一棵卷心菜長到34斤,一株蘿卜長到4.5斤,一束蘑菇的外徑可達0.6米,一個番茄竟長到4.7斤。還有一位英國科學家用音樂刺激法培育出13斤重的甜菜,50多斤重的卷心菜,再次刷新了世界紀錄。前蘇聯科學家采用同樣的方法,則種出了足球般大的甘薯,5斤重的蘿卜和籃球般大小的蘑菇。我國的科學家在這方麵也不示弱,早在1958年就曾用超聲波“音樂”處理小麥、玉米、小稻、蔬菜和藥材等農作物。結果使小麥種子的出芽率和出苗率大大提高,生育期縮短,增產百分之十;棉花提前3天吐絮,並提高了結桃率。
音樂之所以能影響植物的生長,是因為音樂是一種有節奏的彈性機械波,它是一種能量。它在傳播過程中,會產生化學效應和熱效應。由於它對植物細胞產生機械的和溫熱的刺激作用,促使細胞內的養分受到振蕩而分解,被有效地輸送,這樣就有助於植物的生長發育,從而增加了作物的產量。我國科學家經過研究發現,蘋果樹中的養料運送速度,平常每小時隻有幾厘米,而在和諧的鋼琴樂曲的刺激下,每小時的運送速度竟達1米以上。此外,適當的聲波刺激,會加速細胞分裂,但若聲波過強,會使植物細胞碎裂而死亡。如美國科學家把20種花卉放置在喧鬧與安靜環境裏,進行觀察對比,結果表明,噪音使花卉的生長速度平均減慢百分之四十七。人們還發現,在140分貝以上的噴氣式飛機的機場附近,農作物產量很低,有的甚至枯萎,就是這個道理。
植物的“喜怒哀樂”
過去,從來沒有人考慮過植物是否懷有喜怒哀樂的“感情”,但是一個偶然的機會,把科學家卷入到這個充滿神奇色彩的研究領域中。
那是在1966年2月,有一個叫巴克斯特的美國人,他不是研究植物的學者,而是美國中央情報局的專家。有一天,他在給院子中的花卉澆水時,腦中突然閃出一個古怪的念頭:用測謊儀的電極綁在植物葉片上,測試一下,看看水從根部上升到葉子的速度究竟有多快。結果他驚異地發現,當水徐徐上升時,電壓漸漸下降,而指示曲線則急劇上升。更有意思的是,這種曲線圖形,竟與人類在激動時測到的曲線圖形相似極了。
難道植物也有“情緒”?如果真的有,那麼它又是怎樣表達自己的“情緒”呢?盡管這好像是個異想天開的問題,但巴克斯特卻暗暗下決心,通過認真的研究來尋求答案。
巴克斯特的第一步是改裝一台記錄測量儀,把它和植物互相連接起來,然後點火去燒葉子。就在他剛劃著火柴的一瞬間,測試儀和記錄儀上立即出現了明顯變化。燃燒的火柴還沒有接觸植物,記錄儀的指針已劇烈擺動,甚至超出了記錄紙的邊緣。顯然,這說明植物已產生了強烈的恐懼心理。後來,他又重複多次類似的實驗,僅僅用火去恐嚇植物,但並不真正燒到葉子。結果很有趣,植物好像已漸漸感到,這僅僅是空洞的威脅,並不會受到傷害,於是,繼續用同樣的方法就再也不能使植物感到恐懼了。
後來,巴克斯特又設計了另一個實驗。他把幾隻活海蝦丟入沸騰的開水中,結果,植物馬上陷入極度的刺激之中,試驗多次,每次都有同樣的反應。
實驗結果變得越來越不可思議,巴克斯特也越來越感到興奮,他甚至懷疑實驗是否完全正確嚴謹。為了排除任何可能的人為幹擾,保證實驗絕對真實,他用一種新設計的儀器,不按事先規定的時間,隨意把海蝦投入沸水,並用精確到十分之一秒的記錄儀記下結果。巴克斯特在三間房子裏各放一株植物,與儀器電極相連,然後鎖上房門不準任何人進入。第二天,他去看實驗結果,發現每當海蝦被投入沸水後的6~7秒鍾,植物的活動曲線就急劇上升。根據這許多實驗結果,巴克斯特提出,海蝦死亡引起了植物的這種活動曲線,並不是一種偶然現象,幾乎可以肯定,植物之間能夠有交往,而且,植物和其他生物之間也能發生交往。
巴克斯特的研究引起了科學界的巨大反響,可是在當時,許多科學家認為難以理解,他們表示懷疑,甚至認為這種研究簡直有點荒誕可笑。
不久之後,一位原先根本不相信植物有“感情”的科學家弗格博士,在一次實驗中發現,當植物被撕下一片葉子或受傷時,會產生明顯的反應。於是,弗格一改原來的觀點,在一次科學報告會上指出,植物存在著一種可測量到的“心理活動”,通俗地說,就是植物會“思考”,也會“體察”人的各種感情,假如我們在這一領域進行更深入、更廣泛研究的話,還可以按照性格和敏感性對植物進行分類,就像心理學家對人類進行分類那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