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展農業保險工作,是黨中央、國務院作出的一項重要工作部署,對於確保農業穩定發展,促進農民持續增收具有重要意義。財政補貼的農業保險是國家減免土地稅收、實施糧食直補後,又一項重要的惠農新政策。
一、政策解讀
農業保險是指專為農業生產者在從事種植業和養殖業生產過程中,對遭受自然災害和意外事故所造成的經濟損失提供保障的一種保險,是一種提供成本保障的保險。財政補貼的農業保險主要是保障關係到國計民生和國家糧食安全的農產品。參加農業保險有利於減少災害帶來的損失,減少收入的波動;有利於受災農戶恢複生產,免除農民受災返貧無力複耕的後顧之憂,能極大地穩定災後農民的生產生活;有利於農民放心地增加農業投入,擴大農業再生產,增加農民收入;有利於銀行放心地貸款給農民進行農業投資,促進農村產業結構調整,維護農村經濟社會穩定和促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農業保險按農業種類不同可分為種植業保險、養殖業保險;按危險性質可分為自然災害損失保險、病蟲害損失保險、疾病死亡保險、意外事故損失保險;按保險責任範圍不同,可分為基本責任險、綜合責任險和一切險;按賠付辦法可分為種植業損失險和收獲險。種植業保險責任為人力無法抗拒的自然災害,包括幹旱、洪水(政府行蓄洪除外)、內澇、風災、雹災、凍災、病蟲害等,對投保農作物造成減產30%以上的損失;養殖業保險責任為重大病害、自然災害、意外事故及強製捕殺所導致的投保牲畜直接死亡(詳見保險條款)。
農業保險的保險標的包括農作物栽培(農業)、營造森林(林業)、畜禽飼養(畜牧業)、水產養殖、捕撈(漁業)以及農村中附屬於農業生產活動的副業。我國開辦的農業保險主要險種有:養殖業保險如生豬保險、養雞保險、養鴨保險、牲畜保險、奶牛保險、耕牛保險、山羊保險、淡水養殖保險、養鹿保險、蚌珍珠保險等,種植業保險如水稻保險、蔬菜保險、林木保險、水果收獲保險、西瓜收獲保險、小麥保險、油菜保險、棉花保險、烤煙保險等。
二、保險賠付
省財政補貼的農業保險是由縣級財政願意為投保人提供保費補貼後,省級財政、中央財政再給予保費補貼。省財政補貼的農業保險運作方式依靠政府主導、財政補貼引導、保險公司承辦和地方各級政府行政助推。農業保險可由保險公司承辦,以村屯為單位,在政府相關部門組織下,統一宣傳保險政策、調動投保人積極性,集中投保,統一填寫投保明細表,投保人本人交納保險費並簽字確認。統一進行投保公示,接受農民監督,村屯繪製投保人參保地號位置。出險後要及時報案,公司和政府相關部門進行災情現場查勘和測產定損。保險公司和政府相關部門組織村屯統一進行理賠款公示,被保險人簽字確認後,由保險公司通過銀行卡、折兌現理賠款。
辦理政策性農業保險需提供的手續要分種植業、養殖業兩種。種植業保險要提供以村為單位的投保單、投保清冊。列明地塊、地號、麵積和坐落地址。養殖業即:母豬保險等,要提供以村為單位的投保單、投保清冊。列明養殖品種、耳標號、坐落地點。初次投保需經動檢部門檢疫合格並經過免疫期、觀察期限後,開始承擔保險責任。
種植業出險後同時向農業部門及保險公司報案,保險公司按照受災種類分別確定保險責任。氣候原因引起的自然災害需由氣象部門提供氣象資料;病蟲害需由農業部門會同相關技術專家進行現場勘驗,根據作物的不同生長時期具體確定損失程度,最終確定損失率。人為因素引起的火災,意外火災需要消防部門出具證明;他人縱火引起的火災還需要公安部門出具證明。
水稻保險按照水稻不同生長期的最高賠償標準、損失率及受損麵積計算賠償。玉米保險按照玉米不同生長期的最高賠償標準、損失率及受損麵積計算賠償。竹結構、鋼結構大棚由於自然災害如雪災、風災等引起的損失,根據氣象資料確定災害性質,按損壞的塑料膜等實際價值確定損失;對於火災、爆炸引起的損失,根據公安、消防出具的證明確定保險責任,按實際損失在保額內按比例賠償。養殖業母豬保險開始承擔保險責任後在投保清冊列明的坐落地點因疫病出險,需立即向保險公司報案,經查驗耳標等確認保險標的後根據動物防疫部門出具的證明,確定重大疾病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