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西部地區發展中亟須解決的幾個認識問題(3 / 3)

我們不否認我國傳統文化中有很多精品,但與其他民族的文化相比,似乎節奏慢,守舊。中庸思想強烈,民主、法治精神不夠,缺少激勵人們奮發向上,大膽探索求新,甚至冒險的精神。在當前改革開放的形勢下,如果我們不去努力學習世界其他民族的優秀文化,而滿足於《二泉映月》的恬淡,《梁祝》的纏綿,秦腔、花兒的韻味,民間剪紙的清新,那我們就不可能在國際大競爭中脫穎而出。

一般地說,文化與政治、經濟是協調的,如果我們隻想學人家的先進技術和發展經濟的辦法,而不想學習先進的文化(包括先進的意識、觀念、體製、科技和教育),經濟也未必能搞上去。文化是基礎,要建高樓,就要打基礎;要引進外埠的參天大樹,也要有適合該樹生長的土壤和氣候。黨中央之所以提出在經濟文化等方麵全麵開放,正是基於這種考慮。

我們西部同東部比起來,在文化、觀念上相對落後一些,因此,我們在文化發展上樹立起學習世界先進文化比弘揚民族文化、地方文化更為迫切和需要的觀念,並切切實實地、有計劃有步驟地引進先進文化,傳播先進文化,盡快建立起適合商品經濟發展的文化心態和文化基礎,為西部的振興和騰飛創造條件。

要進一步解放思想,解放生產力。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的所有成就,都是在解放思想、恢複馬克思主義的思想路線的基礎上取得的。

解放思想是全國人民的重要任務,對西部地區來說,任務就更為艱巨。西部地區落後,首先落後在思想觀念上,落後在意識上。要尋求發展,首先必須把解放思想、轉變觀念作為突破口。

解放思想,是全民的工作,但首先是思想理論戰線和社會科學戰線的工作。社會科學工作對於國家大政方針的製定,對於事關國家民族前途和命運的決策,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我們過去的失誤,主要發生在思想理論上,發生在決策上,而不是發生在自然科學上。這個道理,這幾年經常強調,但我們並沒有從思想上真正解決。西部各省區有一個共同的弱點,那就是對社會科學重視不夠,支持不夠。這主要表現在決策時不重視專家學者的作用,不進行必要的谘詢。社會科學管理混亂,協調不力。在經費方麵不能同自然科學一樣對待,致使社會科學研究經費嚴重短缺。以寧夏社會科學院為例,每個課題經費僅有200元,連資料費都不夠,還怎樣作深入的研究!寧夏社會科學學會聯合會有40多個學會,但其經費隻有4萬元,學會無法進行正常的活動。這些問題不解決,要想把社會科學事業搞上去,是難以想象的,它會嚴重妨礙我們解放思想的進程。

要進一步解放思想,還必須進一步貫徹“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方針,為理論研究和探索創造一個和諧的、平等的氣氛,一個“安全”的環境。領導部門要多一些寬容,要允許理論探索有失誤。現在有一種現象,自然科學實驗100次,失敗99次,或者全失敗了,是正常的,而社會科學稍有偏差,或並無偏差,而隻是某些人暫時不了解和不理解,就不行,就要指責並懲罰,這反映了我們民族的不成熟。

對於中央製定的政策,各地應根據自己的實際去創造性執行。鄧小平同誌再三強調要調動群眾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我們西部地區,尤其要在創造性上下工夫。在思想理論戰線,當前主要的危險仍是“左”的僵化的思想和傾向,西部地區這一問題更為尖銳,要下決心,製定相應的政策,創造良好的環境,支持理論工作者大膽探索,銳意創新,掀起新的思想解放的浪潮,轉變認識,更新觀念,以期為西部的發展開拓出新的道路。

(載《陋銘理論家》1989年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