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西部地區發展中亟須解決的幾個認識問題(2 / 3)

沿海地區經濟大循環新的開放格局的建立,給西部以極大的啟示。西部也應探索和尋求新的格局和道路,要探索向西發展,同阿拉伯國家、同西部鄰國、同蘇聯發展貿易關係的辦法,繼續研究“歐亞大陸橋”的可行性,研究建立“銀川特區”的可行性,在不斷的探索中,找到新的方向,新的道路。

要把文化發展的重點放在引進和普及推廣當代世界先進文化上,而不能放在“弘揚”民族文化上,這樣才能促進觀念的變化和更新,使西部地區人們的心理和心態與先進地區和國家的人們接近,增強民主意識、自主意識、求新意識、冒險意識和探索意識,增強商品經濟觀念,掃除小農經濟觀念和一切陳舊落後的觀念,為西部經濟文化的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

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的社會曆史的產物,同時它又反過來作用於社會。可以毫不誇張地說,在我國固有的封閉落後的傳統文化基礎上,很難建立新的政治體製和新的經濟格局。

我們以為,傳統文化,不論何種形式,何種內容,都程度不同地起過封建思想載體的作用,印有舊時代的痕跡。有一些是極其落後、不利於現代化建設的,如古典文獻、文學作品、戲曲中帶有迷信色彩及封建道德觀、守舊的不利於商品經濟發展的意識的東西。就是一些為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的清官戲等等,也帶有濃厚的“官本”思想、因果報應等,這些已明顯落後於時代。因此,要認真細致地加以篩選。

文化要走向世界,如果離開了時代,不考慮世界各國人民的價值觀、道德觀和審美觀,隻把注意力放在搜求以古、土為特征的文化形式上,是行不通的。那麼,怎樣才能有世界性呢?我以為必須具有廣泛的人民性和時代感。隻有把民族性與時代感相結合,並在內容和形式上符合世界大多數人的價值觀、道德觀和審美觀,才能博得多數人的承認。青年作曲家蘇聰是獲得奧斯卡金獎的第一個中國人,他是聯邦德國慕尼黑音樂學院的博士研究生,他應邀為中、意、美三國合拍的《末代皇帝》作曲,“由於他結合影片內容,融合歐洲作曲技巧的精華,同時突出民族音樂氣質”,因而獲得了大獎。(見1988年4月13日《文彙報》)這個例子帶有普遍性。再以獲國際“金熊獎”的影片《紅高粱》為例,它雖然在形式上似乎極端民族化,而其內在的精神是反傳統的,與“男女授受不親”等儒家道德大相徑庭,淋漓盡致地表現男女之間敢愛敢恨、敢作敢為的精神,與西方人本主義、人道主義有異曲同工之妙,因而獲得了成功。

對我國的傳統文化要進行全麵的再認識。在發展文化事業方麵,不要把精力放在搞民樂大賽、戲曲大賽上。我們決無反繼承傳統文化之意,但繼承也要選擇與時代合拍的,能促進社會經濟發展、政治進步的文化。

我們的著眼點應當主要放在吸收世界優秀文化(當然也包含我國的優秀文化)上。我們所說的世界性優秀文化,主要指有很強的時代感、能使世界絕大多數民族和人民所接受和歡迎的文化。一般地講,它是經過全方位篩選出來的,是與時代發展的步調相一致,與世界大多數人的精神境界和情感相協調的,它對於我們增強商品經濟觀念、競爭觀念、效率觀念,對於我們增強民主意識,開闊眼界和胸懷,從全球方位去考慮問題,都是極有益處的。比如西方啟蒙學家的民本思想、民主意識、法治觀念;歌德、普希金的詩歌;莫泊桑、巴爾紮克、托爾斯泰的小說;莎士比亞、席勒的戲劇;安徒生和格林兄弟的童話;肖邦、柴可夫斯基、貝多芬的音樂;鄧肯的舞蹈,居裏夫人、愛因斯坦、愛迪生的科學發明;以及一切優秀的思想、文化、藝術和科學技術知識,都對人類社會的發展產生了不可估價的作用。這裏需要特別指出的是,在整個人類文化寶庫中,馬克思、列寧、毛澤東思想是最為寶貴的財富。在近代,中國的儒家思想沒有把中國引上和平與富強,中國的資產階級革命家孫中山等人也沒有把中國最終引向光明,恰恰是馬克思主義的傳入,改變了中國人民的命運,它根本改變了國際形勢。所以說,吸取世界優秀的精神文化,會對我們社會的發展帶來意想不到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