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試論大眾傳播在利益表達中的地位和作用機理(1 / 3)

利益表達是政治過程的起點,是利益聚合、政治決策等環節的基礎。大眾傳播是一些專業機構通過諸如廣播電視、報紙雜誌等技術手段向分布廣泛、為數眾多的人們傳遞信息的過程。作為宣傳思想工作重要方麵的大眾傳播是社會政治結構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利益表達的重要渠道和手段。在我們這樣一個從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過渡,從傳統社會向現代社會過渡的國家,利益多元化傾向日益明顯,而公眾對於利益表達的各個方麵卻較為陌生,因此,探討大眾傳播在利益表達中的地位和作用機理具有一定的理論意義和實踐意義。

在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製過程中出現利益多元化傾向,就使利益表達問題顯得日益重要。社會發展的曆史表明,在社會中,每個成員及利益集團都有自己的利益需求。其利益要求無論是共同的,還是各不相同甚至互相抵牾的,都會向政府提出,這就是利益表達。在現代社會,如果不能夠讓全體公民將自己的利益要求通過正式的渠道表達出來,就不可能做到政治過程的正常、科學和有序,黨和國家的決策就缺少科學依據。在我國,公民利益表達的渠道主要是:人民代表大會、黨組織、政府機構等,工會、婦聯、共青團等社團組織;此外,公民在憲法賦予的言論自由、出版自由、集會結社自由等政治權利的範圍內,通過著書立說、演講,向新聞單位反映情況以求曝光等手段,在更大的範圍內開展利益表達。社會越進步,這種表達方式就被運用得越充分。所以大眾傳播在現代社會的利益表達中占有越來越重要的地位。實踐證明,大眾傳播與眾多的正式和非正式渠道相比是最為簡便、經濟、快捷、全麵的表達渠道。

大眾傳播媒介是公民利益表達正式渠道的主要載體之一,公民的言論自由、出版自由等等權利很大程度上需要依靠大眾傳播的各種媒體才能體現出來。離開了大眾傳播與社會經濟相協調的發展,離開了大眾傳播與受眾的緊密聯係,公民的政治權利就難以充分體現,公民的利益表達就缺少理想的渠道。

大眾傳媒的記者、通訊員和編輯網絡是聯係公民與公民、公民與社會、利益集團與利益集團、利益集團與政府、利益集團內部成員之間的紐帶。這種通過記者編輯的表達有兩種基本方式,一是由公民向記者編輯反映情況,或者直接著文、寫信,提出自己的看法,表達自己的價值取向與利益要求;另一種方式是記者編輯在觀察到一定的動向,或聽到一些人的意見後,經過深入的調查研究,廣泛訪談,甚至采用隨機分層抽樣調查的方法,歸納或演繹出各階層各利益集團的願望和要求,而後公諸報端,形諸影視,使政府部門及全體公民及時了解情況,掌握動向。

大眾傳播的大部分內容均與利益表達有關,當然就其表現形式來看,有些是顯形的,有些是隱形的;有些是對長遠利益的要求,有些是對跟前利益的要求;有些是全體公民基本一致的要求,有些則是各利益集團相互矛盾甚至利益集團內部也並不完全一致的要求。但不論哪種要求,都是政治決策不可輕視或忽視的信息。

大眾傳播渠道除了有向政府決策部門收集傳遞信息的作用外,更重要的是可以增強公民與公民、公民與利益集團、利益集團與利益集團、利益集團與政府等各種社會力量之間的相互了解和理解,達到利益民間“聚合”的目的,以求得利益表達與利益聚合達到最大限度的一致。在大眾傳播溝通各界之前,公眾對自己之外或自己利益集團之外人們的利益要求缺乏了解,或者茫然不知,甚至存在許多曲解、誤解,因此在由於利益不同而存在許多矛盾的同時,必然還會存在因信息閉塞、缺乏溝通而產生的矛盾。這會給政治過程中的利益聚合帶來消極影響,而且還會為決策的執行帶來不利因素。大眾傳播能夠在很大程度上解決這些問題。大眾傳播的這種“民間聚合”功能和作用,是現代社會的一種優勢,其作用已無法忽視和替代。

在我國當前的形勢下,一方麵要更加發揚黨的緊密聯係群眾的作風,提高黨組織代表人民利益的意識,收集和反映民意;要改善人民代表大會製度,提高人民代表的參政議政能力和“代表”意識,充分表達民情。另一方麵,為了防止民意的遺漏和失真,防止由於業已存在的渠道因公民參與意識弱、參與水平低,因政府撥款不足等原因而不暢,需要更進一步拓寬表達渠道,特別要充分發揮大眾傳播在利益表達中的作用。

大眾傳播在利益表達中具有極為重要的作用。

第一,大眾傳播可以以其反應迅捷、披露全麵、覆蓋麵廣、受眾廣泛的優勢,讓公眾及時了解當前的國際國內形勢,了解現行政策的決策過程及其內容,了解執行的情況以及由此帶來的階段性成果,以此衡量國家、民族、利益集團及公民個人的利益得失、利益方位與利益取向,對應當表達什麼做到心中有數。避免由於情況不清、局勢不明等原因而帶來的盲目表達,或者由此造成的表達機會的喪失。政治學研究表明,公民政治參與的一大障礙,就是對全局情況缺乏了解。在傳統社會,因為政治的極不透明和大眾傳播的極端落後等雙重原因,對公民的利益表達等參與活動形成了嚴重的羈絆。現代社會大眾傳播的興起與發達,是一種促成全民政治參與的優長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