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5章 明天就起航(1 / 1)

中國空間站航天計劃

天宮,是中華民族的優美神話和美好想象。北京時間2011年9月29日21時16分03秒,“天宮-1”號搭乘“長征-2F”號運載火箭,從酒泉衛星發射中心升空。“天宮-1”號飛越中國東部大地,朝太平洋方向前進,10分鍾進入太空。“天宮-1”號從近地點198千米,遠地點332千米,傾角42.8°的轉移軌道,提高到高度400千米,傾角42.8°的圓形繞地軌道。地球軌道上的空間,又多了一個人造天宮。這種美妙的感受,隻有中國人知道。

看得見的天宮

“天宮-1”號是載人航天器。它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所屬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和上海航天技術研究院研製。“天宮-1”號高10.4米,最大直徑達3.35米,重8.5噸,分為實驗艙和資源艙,一個對接接口,設計壽命2年。為了讓航天員在零重力狀態保持自己的方向,“天宮-1”號內部有兩種顏色,黑色代表地麵,藍色代表天空。“天宮-1”號外部是一層包裹著防熱材料的隔熱層。“天宮-1”由北京航天指揮控製中心指揮飛行。

“天宮-1”號目標飛行器

“天宮-1”號的實驗艙長約4米,直徑3.35米,內部空間15立方米,溫度控製在22℃,可容納3名航天員的工作和生活需要。實驗艙艙體為圓筒形,兩頭呈錐形,前端裝有被動式對接結構,可與追蹤飛行器“神舟”飛船進行對接。實驗艙前端的交會對接機構,中間有一個直徑80厘米的圓形艙門。當與“神舟”飛船對接後,打開艙門形成通道。實驗艙的前上方有一個對接雷達,用於與“神舟”飛船進行精確對接。

盡管實驗艙內部空間不大,仍設有工作區、生活區、睡眠區和健身區等功能區。工作區是航天員控製飛行的駕駛艙和科學實驗的地方。生活區也就是吃喝拉撒的地方,包括食品櫃。睡眠區的稱呼很好聽,實際上就是2個睡袋,平時折疊掛起來,睡覺時鑽進去。健身區就是一台全能健身器,可以讓航天員“溜達溜達”。

“天宮-1”號雖小,但它的資源艙卻裝載了最高科技的裝備和儀器,主要有生命保障係統、動力係統、飛行與控製係統、導航與製導係統、通信係統、溫度控製係統、太陽能帆板、燃料係統等。資源艙的上麵是一個衛星中繼天線,左右兩側是2個4聯太陽能帆板。動力係統為“天宮-1”號提供飛行和機動。導航與製導係統為“天宮-1”號飛行指引航向。當“天宮-1”號與“神舟”飛船進行對接時,導航與製導係統又用於精確尋找目標。精準的陀螺儀為“天宮-1”號提供精確的姿態控製。

“天宮-1”號,又稱為目標飛行器,主要用於與追蹤飛行器“神舟”飛船對接和試驗空間活動。“天宮-1”號隻是一個載人的空間實驗平台,並不是真正意義上的空間站。“天宮-1”號的科學任務是:1.作為目標飛行器與“神舟-8”號完成空間交會對接飛行試驗。2.保障航天員駐留期間的生活和工作,保證航天員安全。

3.開展空間應用研究,包括空間環境和空間物理探測等、空間科學實驗、航天醫學實驗和空間戰技術實驗。

4.建立短期載人、長期無人、獨立可靠運行的空間實驗平台,為建造空間站積累經驗。

綻放的力量航天,是強大的象征。航天,是力量的風向標。中國擁有自己壯觀的航天城,研究航天科學和研製各種航天器,如東風航天城、北京航天城、文昌航天城、上海航天城、煙台航天城、貴州航天工業園區。中國擁有4個航天發射中心:酒泉衛星發射中心、西昌衛星發射中心、太原衛星發射中心和文昌航天中心。

為了讓運載火箭、航天器飛得精確和平穩,必須實時監測與控製。中國的監測與控製中心有:北京航天指揮控製中心;西安衛星監測與控製中心;6艘“遠望”號跟蹤船組成海上艦隊,在太平洋、大西洋和印度洋乘風破浪,不讓目標脫離自己的監測視線,為“天宮-1”號保駕護航。

北京、上海、昆明、烏魯木齊都設有巨大的天線陣列,共同組成一個深空跟蹤網絡。深空跟蹤網絡虛擬構成的望遠鏡分辨率相當於口徑為3000多千米的巨大的太空望遠鏡。它相當於從中國西北喀什、東北佳木斯到三亞南部,形成一個大三角形太空望遠鏡。測量數據實時傳輸到北京航天飛控中心。

為了長期連續跟蹤、測定火箭、航天器的空間位置和軌道參數,必須在各地設立地麵跟蹤觀測站,分布在各個航線下。國內跟蹤觀測站包括:渭南站、長春站、青島站、沾益站、南海站、天山站、廈門站、廬山站、宜賓站、佳木斯站、東風站、和田站等。海外跟蹤站有卡拉奇站、馬林迪站、斯瓦科普蒙德站。此外,還與法國、巴西、瑞典和澳大利亞共享空間跟蹤設施。太空跟蹤網絡具有非常大的軍事用途。它也能監測別國的間諜衛星、軍事衛星,以及太空垃圾和空間碎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