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3章 超級變形金剛(2 / 2)

“希望”號在太空展開安裝完畢後,共有一個實驗艙段和一個艙內保管艙段,多個艙外試驗儀器等。日本研發“希望”號曆時20多年,投入經費83.8億美元。“希望”號將進行各種太空實驗,為日後登陸月球奠定基礎。

日本三春鎮有個小學生,叫洋子。洋子隻有8歲,但她想知道:櫻花到太空後會怎麼樣?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批準了這項計劃,將一批櫻花樹種送到日本的“希望”號實驗艙進行為期半年的科學實驗,觀察微重力是否影響以及如何影響它們。

三春鎮的小學生於2008年6月到7月,挑選了約200顆種子,另外還有百合花種和紫羅蘭花種。10月份,這些種子被送上太空,2009年初返回地球。入選的1種櫻花樹種,包括日本國家自然遺產的三大名櫻淡墨櫻、神代櫻和三春瀧櫻。

“尋求”號氣閘艙

氣閘艙又稱壓力艙、氣密艙。“尋求”號氣閘艙由金屬鋁製造,重約6噸。氣閘艙共有兩個艙室,一個供宇航員執行太空行走任務之前更換宇航服,另一個為宇航員減壓和飄浮到太空的接口。艙內有4個氣罐,各重540千克,用於給氣閘艙加壓。

2001年7月15日,“尋求”號氣閘艙由“亞特蘭蒂斯”號航天飛機運送。氣閘艙是國際空間站與太空的通道,是航天器有壓空間與太空真空環境空間的緩衝地帶。根據艙外活動的任務和工作的位置,宇航員們可以選擇太空行走的出艙口:航天飛機、氣閘艙和對接艙。它安裝後空間站內的宇航員不必再等航天飛機到來,就可以進行太空行走。

多功能後勤艙

多功能後勤艙由意大利研製。後勤艙可重複使用,意大利已製造了3個多功能後勤艙,分別稱為:萊昂納多、拉斐爾和多納泰洛。它是一個由金屬鋁製成,長6.4米、直徑4.6米的圓筒,自重4.4噸,分為16個貨箱,能攜帶8噸以上科研設備和貨物,滿載可達13.2噸。為國際空間站運送必需的物資,再將空間站上的廢棄物帶回地麵。到2011年航天飛機退役時,“萊昂納多”號多功能後勤艙已飛行了12次,“拉斐爾”號多功能後勤艙飛行了4次。

“加拿大-2”大臂

加拿大製造的智能機械臂安裝在美國的5架航天飛機上,每架飛機一台機械臂,稱為“第一臂”、“小臂”、“加拿大-1”機械臂。國際空間站上的“加拿大-2”機械臂,又被稱為“第二臂”、“大臂”,由高強度的鋁合金、不鏽鋼和環氧石墨製成。

國際空間站上的“加拿大-2”大臂是一個移動機器人係統。它由移動係統、遠距離機械手和專用靈巧機械手(又稱加拿大小手)組成。“加拿大-2”大臂移動係統在空間站的船舷上,可以左右滑動,可以自動定位,能像蠕蟲一樣做動作,也能點對點地移動,可以將物體和宇航員送到空間站的許多位置。

“加拿大-2”大臂總長17.6米,最大直徑35厘米,總重1800千克。大臂最大負荷超過116噸,可以幫助航天飛機與國際空間站對接。空間站的大臂控製係統通過傳感器向加拿大大臂輸送能量、數據和視頻。人的手臂有6個關節,大臂的手臂和手有14個關節。它有14個自由度,它的手臂更長、更靈活,把握的物品更重、更牢固。人的關節隻能彎曲,不能旋轉,大臂卻有旋轉的特異功能。它能在太空中幹粗活和累活,力大無比,舉起整個艙段;而且動作十分精準,幾乎無誤差。

大臂分為大手和小手。遠距離機械手稱為大手,有7個自由度;專用靈巧機械手稱為小手,共有5隻小手,最多的有7個自由度。小手十分靈巧,甚至可以撿起一根繡花針。14個自由度的大臂可以做出比人類手臂多100倍的動作。

宇航員在空間站“命運”號實驗艙內,通過3個顯示器看清大臂的動作和工作狀態。宇航員利用顯示器、控製麵板和便攜式電腦,操作兩套操縱杆:一套旋轉式操縱杆,另一套平移式操縱杆。

這隻巨型機械臂是1984年美國總統裏根提議建設“自由”空間站時產生的。最初研製目的是,在航天飛機不能自行與空間站對接時,依靠機械臂將航天飛機拉到空間站旁。“加拿大-2”大臂由加拿大研製,並由美國“奮進”號航天飛機於2001年4月19日攜帶升空,4月22日被安裝到國際空間站上。它比許多航天飛機上的“加拿大小臂”更長、更結實、更靈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