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加快實施“走出去”戰略,堅持吸收外資和對外投資並重,完善對外投資合作發展規劃和保障體係,推動有產品優勢和市場基礎的企業對外投資、建設境外營銷網絡和海外並購,加強對外承包工程和勞務合作,穩步推進境外經貿合作區建設,構建本土跨國公司培育平台。

上海市鼓勵有條件的企業實施跨國並購,開展對外工程承包,大力承接離岸服務外包,加快培育一批本土跨國公司和知名品牌。健全對外投資合作的政策促進體係、服務保障體係、風險防範體係和應急處置體係。繼續擴大與港澳地區的經貿往來與合作。把握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實施的機遇,加強滬台經貿、文化等領域的交流合作。

江蘇省加快“走出去”步伐,完善企業對外投資的支持服務體係,鼓勵有條件的企業到境外收購研發機構、營銷網絡、知名品牌及上市融資,建立資源開發基地和生產加工基地,開拓經濟國際化新空間。

浙江省大力實施“走出去”戰略,支持企業在境外開發資源、收購品牌、拓展市場,境外機構數和投資規模均居全國首位。寧波市不斷加大對“走出去”企業的政策支持力度,在全國率先實施外經貿便利化工作規程,為企業提供特色服務,發揮甬商人脈的“走出去”帶動作用,發揮產業轉移省級帶動“走出去”的積極作用(張寧,2011)。

五、推進節能減排和環境保護,提高能源資源利用率

我國已經麵臨嚴峻的能源資源瓶頸,能源資源短缺和利用效率低下構成對我國經濟發展可持續性的巨大挑戰,過去粗放的經濟發展方式麵臨巨大壓力。全球氣候變化也迫使人類必須改變過去西方工業化的路徑。中國轉變經濟發展方式首先必須加快節能降耗減排工作,提高能源資源利用率。

浙江省大力推進節能減排和生態環境保護。嚴格落實節能減排目標責任製,堅持分類指導,健全節能減排統計監測和考核評價製度,強化激勵約束機製,運用差別電價等經濟杠杆促進節能減排,推動節能市場化,推廣合同能源管理模式。加強能源消費總量調控,嚴格新上項目節能評估,加快淘汰落後產能,鼓勵發展低能耗、低排放產業。嚴格汙染物排放標準,提高環保準入門檻。突出抓好工業、建築、交通運輸和公共機構等領域的節能,開展節能技術和產品進企業、進機關、進學校、進社區、進家庭等活動。全麵推進循環經濟試點省建設,加快循環經濟試點基地建設和工業園區生態化改造,抓好一批循環經濟示範企業、示範園區和示範項目建設。

重慶市製訂了《重慶市環境保護條例》,提出了對汙染物排放單位按日累加處罰的理念(徐偉、原二軍,2010),加大違法成本,絕大部分企業主動整改環境違法行為。

上海市加快節能地方標準建設,新建高標準節能建築60萬平方米,對新建居住建築全麵執行65%的節能標準。山東省發展綠色建築,促進牆材革新和建築節材,抓好太陽能與建築一體化應用。

廣東省紮實推進節約集約用地,實行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和節約用地製度,完善耕地保護考核機製和獎懲製度。集約用地試點示範省建設成效顯著。深入推進集約用地試點示範省建設。加快和規範推進“三舊”改造,完善和強化集約用地機製。繼續推進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試點和開發補充耕地工作。完善土地利用規劃管理製度,探索建立耕地保護經濟補償機製。億元生產總值增長消耗新增建設用地由2005年的129畝降到56.5畝,降幅達56%;單位建設用地二、三產業增加值由1.22億元/平方公裏提高到2.37億元/平方公裏,升幅達94.3%;五年開發補充耕地150萬畝,連續11年實現耕地占補平衡。

六、開拓新興市場,增創外貿競爭優勢

我國過去過分追求出口數量、規模增長的低價競銷的外貿發展方式已經不能適應當前全球貿易和國內經濟發展要求,必須要轉變外貿發展方式,重視進口和國內消費對拉動經濟增長的積極意義,走追求質量、效益的外貿發展道路。

上海市加快推進啟運港退稅、報檢報關“一單兩報”等創新試點,提高市場開放程度和貿易便利化水平,推進內外貿結合、貨物貿易與服務貿易結合、實體貿易與網上貿易結合的市場體係建設,加快轉變外貿發展方式,優化市場結構和貿易結構,深入拓展新興市場,擴大具有自主知識產權、自主品牌、高附加值的產品出口。

廣東省堅持出口和進口並重,加快轉變外貿發展方式。做強一般貿易,提升加工貿易,發展服務貿易。重點支持自主知識產權、自主品牌、自主營銷商品出口。鞏固傳統市場,開拓新興市場,建設專業商品市場和國外貿易中心。擴大能源資源、先進技術、關鍵設備和零部件進口。推動外商投資、加工貿易企業擴大內銷,延伸產業鏈,加快建設全國加工貿易轉型升級示範區。

浙江省推進大通關和電子口岸建設,完善國際貿易預警和摩擦應對服務機製,擴大出口信用保險覆蓋麵和保單融資規模,實施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試點。加快推進境外貿易促進平台、重要產品出口基地、出口品牌、境內外營銷網絡建設,擴大出口信用保險和保單融資覆蓋麵,繼續推進大通關建設。

江蘇省實施更加積極主動、互利共贏的開放戰略,堅持調整出口產品結構和優化進口產品結構並重,更高水平“引進”與更大步伐“走出去”並重,進一步增強對外開放的領先優勢,提高對外開放質量和水平。提高一般貿易、服務貿易、自主品牌產品出口比重,促進加工貿易轉型升級,提升出口產品附加值和競爭力。大力發展國際服務貿易,加快建設蘇南服務貿易產業帶。擴大先進技術設備、關鍵零部件和重要能源原材料進口。

山東省組織實施“境外百展市場開拓計劃”,提升發達經濟體市場份額,開拓新興經濟體市場,增創外貿競爭優勢。鼓勵企業培育自主品牌,積極開展國際認證。打造優勢產業出口基地,提高機電、高新技術產品出口比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