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二章 最古老城市耶利哥(2 / 2)

耶利哥城的形成決非朝夕之功,耶利哥遺址豐富的文化層向我們昭示了一幅波瀾壯闊的曆史畫卷。

從公元前1萬年起,人類就已經在這裏定居。在遺址的最底層,考古工作者發掘出土了納吐夫文化時期的幾何形細石器、骨器等遺物,還發現了寺廟建築遺址。

專家們推測,寺廟是以狩獵和采集為主要生活來源的先民們用來祭祀泉水的建築。

耶利哥遺址的新石器時代居住址占據了第9至17層,第9層出土有陶器,第10至17層不見陶器,俗稱“前陶新石器文化層”。

在凱尼揚博士命名的“前陶新石器A層”中,長眠著迄今所發現的世界上最古老的城市耶利哥,在這一層中,發現有直徑5米左右的圓形豎穴居室,係由半圓錐體形狀的土坯壘砌而成。

城市廢墟麵積約4公頃(相當於60市畝),城周圍有厚2米、高4米的石砌城牆,城牆最高處超過6米,用雕鑿規整的石塊壘成。

城牆外還發現了一條寬6.44米、深2.43米的大溝,類似中國的護城壕。

城中建有直徑10米、高8.5米以上的巨大塔樓,塔樓內設有階梯直通頂端,類似於歐洲中世紀的城堡主壘。

考古學家們推測,當時耶利哥城常住居民人口有2000人,他們從事農業生產,飼養牛、綿羊和豬,掌握了燧石製作工具的技術。這些居民還從事大規模土木工程建設,其組織嚴密的程度令人稱奇。

然而,繁盛一時的耶利哥城在公元前7300年左右突然衰落,此後與此文化係統不同的人從敘利亞一帶遷來定居,形成“前陶新石器B層”遺址。

新居民用曬幹的扁平狀土坯建築較為規整的方形住宅,地麵與牆壁抹上一層灰泥,屋內設神龕,城內新建了用於祭祀的建築物。

最有趣的是,在這一層中發現了一具用灰泥按死者生前麵貌複原的頭骨,眼睛用貝殼鑲嵌,耳鼻酷肖,無疑與時人有祖先崇拜有關。

至公元前六千年左右,耶利哥再度廢棄,淪為荒丘。

公元前四千五百年左右,耶利哥重現人類活動的蹤影。

居民們已會製作陶器,他們居住在豎穴房屋裏,具有強烈的遊牧民色彩,這些生活在“有陶新石器時代”的先民大約逗留了五百年左右,便遠徙他鄉,另覓新居。

到了公元前三千年左右的青銅時代早期,耶利哥再度興盛起來。

居民們穿岩鑿墓,埋葬死者,他們死後盛行多人多次合葬。

此外,還築起城牆。凱尼揚博士稱之為“原始都市期”。英國劍橋大學的著名考古學家格林·丹尼爾在其代表作《考古學150年》中稱耶利哥在這一時期才形成一座城市,與凱尼揚博士的觀點略有出入。

但不管怎樣,居民們用幹土坯壘砌的城牆在地震和外敵的攻擊下,屢廢屢興,最終被阿摩利人的一把大火焚毀殆盡。

在這場浩劫後,耶利哥淪為尚未開化的阿摩利人的宿營地。

公元前一千九百年左右,又一支來自敘利亞的民族占據了這座城市,重建耶利哥城,耶利哥進入中期青銅時代,這是耶利哥最繁榮的時期,很快,城市高度發展,成為重要的貿易中心。

耶利哥城居民南與埃及人,北與赫梯人,東與美索不達米亞城邦,西與邁錫尼人進行交往,其富饒狀況集中反映在這一時期岩穴墓中隨葬晶的種類和數量上。

地下出土遺物表明,隨葬品種類多,數量大,有食物、家具、裝飾品、陶器、雪花石膏製的容器、小木箱以及放置食物的桌子等。

可是,好景不長。公元前一千五百六十年前後,從埃及遠道而來的喜克索斯人攻入耶利哥,混亂中,城市毀於大火,化為焦土。

前述《聖經》裏記載的約書亞率領以色列人攻占並摧毀耶利哥城,如果這是史實的話,在年代上應當屬於這一時期,遺憾的是,到目前為止,考古調查和發掘並未能提供任何證據。

如果按曆史學家的看法,以色列人攻入耶利哥城是在公元前1400~前1250年之間的話,那麼,早在以色列人進入迦南之前150年,也就是公元前一千五百六十年左右,耶利哥城已是殘垣頹壁,滿目荒涼了,根本不可能存在以色列人攻陷和血洗耶利哥城的悲壯場麵。

因此,史學家們普遍認為,《聖經》的這一段記載純屬虛構,其目的是為了抬高以色列入的地位和聲譽。

耶利哥城的重見天日揭開了人類城市發展史的新篇章,它將人類城市的起源從公元前5000年提到公元前8000年,整整提前了3000年!隨著考古調查的進展,我們相信,在世界上許多地方,不管是海底還是陸上,不管是低穀還是山丘,都有可能埋葬著比耶利哥更早的城市,而這些未來的發現正有待於後繼者去發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