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一章 失蹤千年的羅馬古城(1 / 2)

無獨有偶,與龐貝有相似結局的,又有一座“死城”名字叫赫庫蘭尼姆。關於它毀滅時的情況,考古學家做了如下猜測:

公元79年8月24日早晨,那不勒斯海灣晴空萬裏,陽光明媚。

在海濱聖地赫庫蘭尼姆城,麵包師塞克斯塔斯·帕特卡斯正在麵包房烤製著麵包和糕點,蔬菜水果販奧拉斯·法菲熱斯正往水果和蔬菜上灑水,一位雕刻師正在加工一塊美玉,一個生病的孩子躺在珠寶店後麵的一所房子裏,一個粗壯的搬運工正在造船廠搬運一箱貨物,一個14歲的小保姆正在照看僅10個月的嬰兒……整個城市的居民處在寧靜歡快的氣氛之中。

中午,赫庫蘭尼姆城的居民感到大地在震顫,並聽到震耳欲聾的爆炸聲和雷聲,抬頭望去,隻見東麵4公裏遠的維蘇威火山口衝出一股蘑菇狀的煙柱,霎時間遮天蔽日,天昏地暗,滾燙的岩漿以每小時一百千米左右的速度迅速地湧向這座城市,其溫度估計高達399℃。

驚恐萬狀的居民爭先恐後湧向海灘,沿海濱或乘船逃命。

19個小時以後,當維蘇戚火山平靜下來時,赫庫蘭尼姆城已經被掩埋在厚達20~30米的黑色岩漿下麵。

幾個世紀過去了,赫庫蘭尼姆城與11千米外的龐貝城逐漸被人們遺忘,直到文藝複興時期,意大利人研讀祖先留下的手稿時,才知道維蘇威火山附近有兩座被埋葬的城市。

1709年,工人們在“死城”挖井時,發現了古時劇場的舞台,進一步挖掘後,發現了眾多的大理石構件。赫庫蘭尼姆就這樣很偶然地被發現了。

當時,意大利正被奧地利軍隊占領。奧國一親王聞訊後下令士兵開挖隧道,以便攫取漂亮的大理石去建造他正在動工興建的別墅。

他根本就沒有意識到他挖掘的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東西——一座完整無缺的古城。

1738年,意大利皇家圖書館館長、人文學家唐·馬塞羅·凡努提侯爵開始在赫庫蘭尼姆城發掘。

他采取井巷式的發掘方法,清理出土了3個穿長袍的羅馬人的大理石雕像、一些彩色圓柱和一匹青銅馬的軀幹。

同年12月11日,找到一方銘文,從而了解到有個名叫魯福斯的人曾出資興建“海格立斯劇場”。

據此,專家們斷定,這裏就是失蹤千年的羅馬古城赫庫蘭尼姆。

1763年,公眾的注意力轉移到龐貝城,因為那裏出土了刻有“龐貝市公所”銘文的石碑,從而掀起了一股發掘龐貝城的熱潮。

直到1927年,意大利政府才決定對赫庫蘭尼姆城進行分階段的發掘,赫庫蘭尼姆城的原貌逐步得以顯現出來。

赫庫蘭尼姆城,又名海格力斯,以希臘神話傳說中的英雄海格力斯之名命名,在曆史上,它曾被意大利幾十不同的民族相繼統治過。

公元前89年,它同龐貝城一起被羅馬人占領,成為古羅馬的一個屬地。公元79年8月24日維蘇威火山爆發前,其占地麵積約23萬平方米,人口達5000人。

赫庫蘭尼姆城建在由維蘇威火山流下的兩條溪流之間的高地上,四周高牆環繞。

由於落在龐貝城上的火山灰和浮岩比較疏鬆,掩埋得較淺,平均隻有3.6米深;而覆蓋在赫庫蘭尼姆城的熔岩混雜有許多巨大的岩石,掩埋得較深,平均深達20~26米,這就給發掘工作帶來了許多想像不到的困難。

為了穿透異常堅固的岩層,考古工作者們將空氣壓縮機、電動工具、推土機甚至更複雜的現代化工具都運用到發掘工作中,從而使發掘工作得以順利進行。

具有諷刺意味的是,那令人窒息的岩漿對赫庫蘭尼姆城的破壞反而要比早年發掘者造成的損失小。

早年發掘者瘋狂的尋寶活動,給這座人類藝術寶庫造成了無法彌補的損失,後來由於覆蓋的火山岩難以用手工工具鑿透,人們才停止尋寶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