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外星人的飛機跑道
在秘魯境內的安第斯山脈以西,瀕臨浩瀚的太平洋的一側,有一處南美洲代表性的古文化遺跡,這就是名震寰宇的納斯卡圖案。
納斯卡圖案位於秘魯首都利馬南部的帕爾帕河穀台地上,這裏長年陽光普照,幹旱無雨,台地上散布著鏽蝕的含鐵石礫,寸草不生。雖然這是一塊不毛之地,但是,如果你有幸在這塊荒原上空飛過時,你將會看到在500平方公裏的範圍內,分布著各種各樣的巨大地麵圖案,它們有的相互平行,有的交織在一起,或呈放射狀,筆直延伸數公裏;或呈鳥、魚、鷹、蜥蜴、蜘蛛和猴子等動物形狀;或呈渦形(螺旋形)、梯形和三角形等不可思議的幾何圖案。組成這些圖案的線條短則幾百米,長則數公裏。在構造這些圖案時,先挖去地表卵石,堆在溝道兩邊,露出其下白土,由於挖出的表層石塊含鐵,所以遇空氣後氧化呈黑色,使這些白色圖案宛如鑲嵌了黑邊的白帶,同時由於這些圖案非常巨大,以至於人們在地麵上根本無法察覺到它們是一幅幅地上巨畫,隻有從空中鳥瞰方能窺其全貌。
直到1952年,考古人員才對這一地區進行調查發掘,出土了大量絢麗多彩的陶器和精美的紡織品。上麵刻畫的紋飾圖案都是神話傳說中的神奇怪獸以及鳥、魚、爬蟲類動物圖案,與地麵繪製的動物圖案相似,故推測其年代屬於同一時期。有關專家推定,這些巨大地麵圖案的繪製年代約在公元100年到800年之間,然而納斯卡圖案的謎底已隨同其繪製者一起埋入地下,成為永久的秘密。
納斯卡圖案吸引著眾多科學工作者和旅遊者前來尋蹤探秘,於是關於它的種種解釋也就應運而生了。
一些學者認為,納斯卡圖案是印加人的道路。但是,對於那些互相平行、交叉乃至突然走到盡頭的道路該如何解釋呢?一些學者認為,納斯卡圖案是用來聯接家庭或氏族成員墳墓的,但是在這些溝道的連接處並無墳墓發現。瑞士人厄裏希·豐·丹尼肯在其名著《眾神之車》中妄斷,從空中看上去,整個納斯卡平原像一個飛機場,而納斯卡圖案儼然像飛機跑道,它旨在向外星人發出著陸的信號,以便他們順利地著陸。但地球上果真有外星人光臨嗎?
1941年,美國史學家保爾·科索卡帶著他的妻子來到秘魯,最初他們推測這些圖案可能與古代印加人的灌溉係統有關,但很快他們自己推翻了自己的觀點。因為這些圖案中的溝道經常翻越小坡,而水是不可能由低向高越過小坡的,況且這些圖案都與水無關。他們繼續從事研究。有一次,他們選擇一條稍寬的溝道徒步行走,最後這條溝道在一個稍高的地方突然中斷,他們在終端上隻見周圍是數條放射狀的溝道,圓心正在他們旁邊。他們徐徐走到圓心處,極目四眺,但見夕陽西下,晚霞滿天,令人心曠神怡。正在他們欣賞落日的時候,突然發現一個神奇的現象:太陽恰好在一條溝道的盡頭落入地平線。過了一會兒,科索卡猛然想起當天是6月22日,恰好是南半球的冬至日。他們設想:莫非這條溝道是代表冬至日的?若是這樣的話,其他的溝道不也是代表天文事件的嗎?
從曆史角度來看,當時的印加社會是農業社會,要從事農業生產必須了解天文節氣,必須有相應的曆法,因此,科索卡斷定,這一條條溝道,表明一年之中不同時期太陽的不同起落點,告訴人們不同季節的起始點,從而便於耕耘、收獲。
後來,科索卡奉命回國,研究工作不得不中止。他把研究資料交給利馬的一位女天文學家瑪裏亞·內切。瑪裏亞·內切女士住在沙漠邊緣的土屋中,以極大的興趣和熱情觀察日出日落與溝道的關係,送走了一個個黎明和黃昏。她通過長年累月的觀察和研究,對納斯卡荒原的眾多圖案都做出了較為合理的解釋。她認為:在放射狀直線中部的邊長4米的正方形中,延伸出三條直線,兩條直線分別代表冬至和夏至,一條朝著日出的方向,表示春分和秋分,其中還有長182米和26米的特殊長度的直線,估計可能與曆法有關。印加人以此圖案作為巨大的天文觀察器,決定植物的播種和收割,以調節灌溉用水。至於渦形(螺旋形)、三角形等圖案,則象征著天體的運行。動物代表星座,猴子代表北鬥七星,據說在占星家占卜雨季和旱魃時起著重要作用。此外,鳥、魚圖案在納斯卡地區出土的陶器、紡織品等工藝品和生活用品中頻繁出現,可能是古代印加人借以表達對天上眾神的虔誠和尊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