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章 上帝的居所:阿狄迷斯神廟(1 / 3)

1.重新現世的地下神廟

1780年,愛德華·吉本以一種哀痛的筆觸記述了262年奧斯底格斯附近埃菲索斯的阿狄迷斯神廟的毀滅。他對這座神廟的描寫,雖然並非目擊,但其敘述卻是具有說服力的:希臘的藝術和亞洲的財富共同創造了這座神聖而宏偉的建築……波斯、馬其頓和羅馬那些功蓋四方的帝王們也敬畏它的尊嚴,並增添了它的輝煌。吉本依據的是他非常熟悉的,由希臘人和羅馬人寫下的曆史故事或傳說。他也熟悉世界上那些被讚美的奇跡。然而,他生活在一個世紀之前,那太早了,沒法知道那些考古家的奇觀。即使憑他那受過良好教育的直覺,他也不可能預料,他認為那座已經永遠消逝了的神廟有朝一日會被重新發現。

沒有哪位曆史學家、曆史編纂家或心理學家能夠圓滿地解釋,為什麼在19世紀之前,就沒有任何一個人對地下進行挖掘,以發現這座失去了的殿堂。而恰好在古希臘世界地域內的第一次這樣的冒險行動,就發生在埃菲索斯喀斯特河口的潮濕的平原上。19世紀60年代,吉本的一位同胞約翰·塔特·伍德,在這片淤積的泥淖裏挖掘了7年,直到他終於找到支撐神廟圓柱的地基為止。伍德開始的工作早於施萊曼在19世紀70年代發現特洛伊古城。後來許多考古學家不斷步伍德之後塵,大約100年之後的今天,奧地利考古研究所的安頓·巴麥,仍繼續在阿狄迷斯女神即阿狄迷斯人的狄安娜女神的聖地的下麵進行發掘以期發現奇觀。

正是阿狄迷斯大聖殿的宏偉壯麗,才使它成為古代世界的一大奇跡。“希臘的神奇”,是老普裏尼用來描繪這座神廟的詞句。他作為曆史學家,一點也不在吉本之下。希臘廟宇的神韻在於,它猶如靈魂之居所,與埃及的廟宇不同,那是上帝之居所,還有大教堂,則是世人之居所。阿狄迷斯神廟可以描繪成是古希臘愛奧尼亞式靈魂的表達,但揉進了大量的近東的東方精神。

阿狄迷斯遺址遠不止是一個簡單的、超規模的、直角的而且每邊都環繞著柱廊的大型建築。它是一座巨大的閃閃發光的大理石建築,坐落在一個極大的、向天空開放的庭院裏,因而在很遙遠的地方都能看到。從正麵很遠看去,像聖壇庭院。聖壇庭院本身由柱廊和雕像裝飾著。然而,聖壇庭院裏的小祭壇,卻建得不那麼對稱。參加正式典禮的牧師可以看到神廟的高處,但他必須轉過臉去照顧小祭壇上的活動。這種設計使人聯想到近東,在那裏,廟宇有時從旁邊內收一些,而不是讓前門或內壇與傾斜的走道緊靠著。

走向神廟高高的台地,要通過一個環繞著整個建築物的巨型框架的大理石台階,伴隨著向後傾斜的澆鑄物或平置於地上的斜麵牆。高處的台地大約78.5米寬和131米長。普裏尼告訴我們,這些圓柱有20米高,修長而且上麵有精致的溝槽。他們精心製作的基座是由圓形的大理石組成,支撐著塑造的浮雕,這些浮雕沿著圓柱形牆壁的底部“環繞奔騰”,這是建築學在古代世界幾乎但並非完全沒有先例的美妙傑作。精致的愛奧尼亞式的柱頂裝置了特製的、漂亮的雕刻環狀物(渦旋形),保護著那些圓柱,支撐著上麵的大理石平梁(柱頂盤)。在圓柱中楣沒有圖案,但大型的齒狀飾物構成了最上麵的部分,支撐著上麵的三角空間。在人形山牆上是三個顯眼的開口,而正中那扇門是由兩位亞馬孫族女戰士的塑像構成的,在屋簷裏還有另外兩位女戰士塑像。瓦簷飾裝扮著頂部。

也許比正麵觀看的多層圓柱形牆壁更富於戲劇性的是,當觀光者從兩個圓柱之間往裏走時,他會沉浸在歡迎的氛圍中。在這裏,門廊的前麵,是佇立在雕刻矩形座基上的“圓柱森林”。它們與神廟後部門廊的另一個“森林”相互襯托。普裏尼統計總共有127根圓柱。為了“適合”這麼大的地麵規劃,當代建築師被迫在後麵的正方設計了9根圓柱。女神的內室或房間置於鄰近高大建築的中心部位,前後是兩道柱門廊。我們沒有從埃菲索斯阿狄迷斯的祭祀塑像俯視這間聖居的證據,就像雅典的雅典娜女神所做的或奧林匹亞山聖殿裏的宙斯雕像那樣。然而,人們可以推測,埃菲索斯阿狄迷斯的祭祀塑像,就同羅馬皇帝時代樹立在庭院裏的羅馬人的複製品一樣大小。加上他們戴著精心製作的頭冠,顯然會比真正的人高些。

阿狄迷斯神廟的非凡構造要屬於那些惹人注目的人物了,她們在城市的宗教和政治生活中發揮著重大作用。女神們都可以發揮自己的作用,無論何時需要她們,就像歐裏庇得斯(Euripides)創作的古希臘悲劇裏根據劇情的進展不時推出來的神仙一樣。據說她們曾經幫助建築師切斯弗雷,在那個偉大的大理石神廟的進口道上麵安上了過梁。考古學家們並非浪漫地稱這座神廟為D神廟。石製過梁如此巨大和沉重,以至於那位建築師在完成他的任務過程中由於絕望而想到自殺。

2.埃菲索斯人與阿狄迷斯女神

從很早的年代起,阿狄迷斯就吸引了眾多的香客和旅遊者,她從這些香客、旅遊者使用她的聖港的船舶那裏為神廟掙來了大量收入。她分享那些經常出入於她那開放的庭院的商人創造的利潤:工匠出售她的祭祀塑像和神廟的銀製小像章,魔術師或方士進行預言算命,牧師和尼姑出售分類聖餐。在聖所發現的破碎的動物骨頭表明,那裏吃的食物是在祭壇下現場做的。阿狄迷斯得到了居魯士的救濟。他是最後一位呂底亞王,曾以阿狄迷斯女神的名義幫助修建了不朽的神廟考古學家命名為D:一個女巫輔助了大流士,在公元前546年,當他把居魯士放在柴堆上獻祭的時候,他成為征服者波斯王。

然而,當災難降臨女神的聖殿的時候,她的幹預卻失敗了。一個名叫赫瑞斯塔斯的人,企圖名垂青史,一把火就將居魯士的宮殿焚為平地。這個神秘的人物因此對世界曆史做出了一個具有諷刺意義的貢獻:“赫瑞斯塔頓”便成為“臭名昭著”的同義語。但是,對於公元2世紀的著述家普魯塔奇來說,赫瑞斯塔斯提供了一個寫作極好故事的素材。普魯塔奇寫道,正是在焚火的那個晚上(公元前356年7月21日),女神由於太忙於照料亞曆山大大帝的誕生,以至於沒能救助她那處於威脅中的神廟。

當亞曆山大大帝成為埃菲索斯征服者的時候,他才22歲。他知道,他父親菲力普二世的塑像在阿狄迷斯的一個廟堂裏(考古學家命名為E),建立起來還沒有幾年,這個廟堂最近被重建。他知道,在希臘和呂底亞,居魯士的名字已被鐫刻在早期神廟(D)那精心裝飾的圓柱上。他當然應當清楚,捐獻一座建築物,便給施主授予了一個尊敬的名譽徽章。他盡力討好埃菲索斯人,為以阿狄迷斯的名義而設的一個節日獻祭和閱軍。但當他以把他的名字刻在建築物上為條件才支付神廟的修建費用時,一位老練而且謹慎的當地人向他表示,對於一位神來說,給兩個人贈送禮物是不合適的。

阿狄迷斯的避難法增加了它的名聲和它的寶藏。就像古代的許多寺廟那樣,它的功用是雙重的,既是一個宗教機構,又是一個避難所。對於所有那些來神廟尋求避難的哀求者來說,最有吸引力的是傳說中的亞馬孫族女戰士。由於她們享有的信譽,她們的避難要求是一定會得到保證的。對於其他人,比如女神廟的建立者,他們的塑像則佇立在人形山牆裏。普遍認可的曆史上第一個宏偉的大理石神廟(D)的建造者是居魯士,呂底亞人的國王。在他同他的一個侄子之間發生的一場武裝衝突期間,埃菲索斯人從被危及的衛城到神廟的那個圓柱之間綁了一根繩索,因而給整個城市提供了一個避難所。後來在6世紀,一個殘忍的暴君畢達哥拉斯,他無法逮捕一位逃往神廟尋求避難的年輕女士,就迫使她在神廟裏呆下去。不幸的是,她自己在絕望中懸梁自盡了。波斯王耶克薩斯在被希臘人打敗之後,便把他的孩子送往阿狄迷斯神廟。在那裏,這些孩子們得到希臘曆史上最豔麗的女人之一——阿狄迷薩女王的保護。阿狄迷薩作為指揮官參加了反對希臘的海戰。在後來對聖所的管轄中,亞曆山大大帝表現了他那著名的放縱性格,他為一個逃亡的奴隸而溫和地向主教求情,當有兩個人被強力所驅趕麵臨著死亡的威脅向他哀告時,他打破了隻接納一個的那些規則。在埃及托勒密家族的悲劇之一中,托勒密·尤吉茨的異父兄弟托勒密·費斯肯於公元前259年帶著他的妻子逃到神廟的避難所,在這裏他們雙雙被害。在另一個悲劇中,馬克·安特力強迫主教把克利佩特的妹妹阿申羅從神廟交出來。然後他謀害了她,因而保障了克利佩特和他自己的埃及王位寶座。

阿狄迷斯神廟也吸引了哲學家、詩人和藝術家們。公元前6世紀的哲學家赫裏特思迫使自己使用了在聖所的神事住所,據說不是為了逃避某些人,而是為了逃避人類。前麵提到的早期神廟(D)的建築師切斯弗雷在受困時,不僅得到了女神的幫助,而且得到了他的建築師兒子麥提格利斯的幫助,還有第三位建築師史得魯斯的幫助,人們可以假定,這位建築師在附近的塞蒙斯已經曆過相似的建築結構上的問題。著名的雕塑家普魯克利斯,為居魯士神廟(D)和後來的裝飾有晚期古典建築(E)的圓柱基座的斯格佩斯塑了像。

希臘人在體育運動、詩歌、戲劇、音樂方麵的所有論爭中,公元前5世紀在雕塑藝術上的爭論具有許多值得重視的特殊性。雕塑家們應展出他們的亞馬孫族女戰士青銅塑像。被評價為最好的四尊(它們是由雕塑家菲底亞斯、波利特斯、克魯萊斯和弗魯德蒙所作)被選出來裝飾(D)神廟。這個藝術事件就像居魯士神廟的建成一樣,是用來慶祝公元前450年的“凱利斯和平”的。沒有比亞馬孫族女戰士更好的象征用來慶祝東西方之間的衝突了。亞馬孫族女戰士不是一支專門作戰的娘子軍。她們象征著一些東方的民族,也許是東安納托利亞的一個東方母神瑪的好戰的女戰士,或者是赫梯人的侵略成性的軍隊,或者是東方其他的一些部落。根據公元前5世紀描述在神廟上的情況來看,她們象征著來自於東方並在擊敗呂底亞之後占據了神廟的波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