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季風氣侯

季風氣候是大陸性氣候與海洋性氣候的混合型。夏季受來自海洋的暖濕氣流的影響,高溫潮濕多雨,氣候具有海洋性。冬季受來自大陸的幹冷氣流的影響,氣候寒冷、幹燥少雨,氣候具有大陸性。

在季風氣候條件下,夏季暖熱,冬季寒冷。因此,氣溫年較差比海洋性氣候大。最冷月出現在1月,表現出大陸性氣候特點,最熱月出現在7~8月,秋季氣溫高於春季氣溫,又表現出海洋性氣候特點。例如長沙,年較差24.6℃,最冷月1月平均溫度4.7℃,最熱月為7~8月。從月平均值來看,7月平均為29.3℃,8月平均28.7℃,7月隻比8月高0.6℃,實際上在1951~1980年的30年中,有1/3的年份是8月溫度高於7月,況且從平均最高溫度看,則以8月最熱,為31.2℃。再以南京為例,年較差為26.0℃,1月最冷,平均2.0℃,最熱也在7~8月,7月平均28.0℃,8月平均27.8℃,從1951~1980年30年間,有14年是8月平均溫度高於7月,平均最高溫度也是8月最熱,為30.5℃。

在季風氣候條件下,夏季潮濕多雨,冬季幹燥少雨。例如長沙年降水量1390毫米,3~8月就占71%;南京年降水量1031毫米,4~9月占74%。在季風氣候條件下,降水量的多少,雨季的早晚,完全決定於季風進退的早晚和強弱。例如,長沙的雨季就比南京早一個月,到華北,雨季隻有6~8月,甚至隻有7~8月是雨季。雨季的長短與夏季風控製有關係。在季風氣候條件下,雨量極不穩定,逐年變化很大。在長沙,多雨年比少雨年的雨量多兩倍,南京則多三倍,北京更超過五倍。所以,在季風氣候條件下,水旱災害頻繁,是對人們生產和生活極不利的一麵。

季風氣候的高溫與多雨時期基本一致,雖然不免有悶熱難熬之苦,卻對發展農業十分有利。因為在作物生長旺盛,最需要水分的時候能有充足的雨水供應。

五、沙漠氣候

沙漠氣候是大陸性氣候的極端情況。在副熱帶沙漠分布最廣,基本原因就是少雨,植物難以生存,植物種類和數量極其稀少。地表裸露,空氣十分幹燥,極少水分。白天太陽輻射強,地麵加熱迅速,氣溫可高達60℃~70℃。上升氣流強,但因空氣幹燥,極少成雲致雨,隻有狂風沙塵。夜間地麵,冷卻極強,甚至可以降到0℃以下。由此,氣溫日變化非常大。可以高達50℃以上。新疆塔克拉瑪幹沙漠雖屬溫帶沙漠,“但早穿棉、午穿紗,抱著火爐吃西瓜”並不是聳人聽聞的傳說,而是現實的生活畫麵。

沙漠氣候降水量奇缺,一般不到50毫米。若羌雖在沙漠邊緣,年降雨量也隻有17.4毫米,最少時的1957年隻降雨3.9毫米。吐魯番年降雨量也隻有16.3毫米,1968年全年隻有2.9毫米。在這樣少雨的情況下,塔克拉瑪幹沙漠的邊緣仍能發展農業。種植水稻、小麥、玉米、棉花、葡萄、西瓜等,主要靠利用天山和昆侖山的冰雪融化的雪水,進行灌溉。因為夏季氣溫高,日較差大,日照豐富,收成並不低,而且質量都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