衰老以及限製長壽的近期機製是什麼?最近的研究找到了好幾個。自由基,是一種性質活躍的化學結構,任何與自由基接觸的物質都會受到自由基破壞。我們的身體開發了一係列防禦機製,特別是被稱作過氧化物歧化酶(SOD)的蛋白蛋,能在自由基造成損害之前中和它。缺少正常的SOD可以引起肌肉營養不良性側索硬化症,這是一種以肌肉萎縮為特征的致命的疾病。SOD水平在各動物中與壽命成正比關係。從一方麵看,自由基損傷確實是衰老的近期直接原因;從另一方麵看,證明自然選擇又把防禦機製調節到正好符合需要的水平。
血尿酸水平,作為另一種抗氧化劑,也與物種的壽命密切相關。我們人類已經失去其它大多數哺乳動物都有的降解尿酸的能力。因為尿酸結晶會在關節液中沉澱並引起疼痛,這種降解尿酸能力的喪失,在醫學書籍中提到時總是說這是人類生物化學的一種缺陷。但是,它又可能是一種優點:它有利於我們活得較為長久的生命。
奧斯特指出,衰老的機製在物種之間多半不同。大鼠和小鼠,是大多數衰老研究的材料,與人類有很大的差距。不僅是種係發生學上的距離,而且在衰老的模式上也不一樣。奧斯特因此主張進行物種間衰老的交叉比較研究去揭示常見的共同模式。他在喬治亞海邊的一個小島上用鼬開始做他的研究,這裏的鼬已經在沒有捕食者的條件下生活了幾千年,因而估計它們有較長的壽命。野外工作了幾年時間——在島上和大陸上捕捉鼬並測定其年齡。島上的鼬很容易捕捉到,因為它們在地麵上睡覺,不作防禦;而在大陸上的鼬則整天躲在很深的地洞裏。研究的結果發現,不僅島上的鼬比岸上的鼬活得長久些,而且在一係列指標上都老得慢些。這些變化的代價是新生的小鼠在各個年齡階段都要小些,而且首次生殖年齡遲些。很清楚,衰老的速度,同其它的生活史特征一樣,是由自然選擇決定的。
回到人類來。1985年在美國出生的男嬰預期平均壽命要比女嬰少七年。類似的差異也見於別的國家,以及過去的年代。為什麼婦女在這點上比男子優越?許多動物的雄性老得快些的證據是來自跨物種的比較研究。雄性必需競爭配偶時,壽命就要比雌性短。增加的死亡率有一部分是因為雄性為雌性配偶而互相爭鬥,但是即使是單獨關在籠子裏的雄性也比雌的死得早些。
為什麼雄性是易被傷害的性別?雄性的生殖成功十分依賴它的競爭能力,雄性在生理上要更多的奉獻給競爭,因而對自身身體的保護便相對較少了。它們的生活遊戲是為了更高的賭注而表演。如果特別強壯的雄性能夠成為更多的後代的父親,而平庸的雄性便沒有後代,為了達到十分強壯的目的,就必須付出重大的犧牲,在這個過程中犧牲的可能就是長壽有關的因素。
對衰老的研究似乎是去發現進化論觀點的價值。老年醫學家已經肯定引起衰老的機製可能不是錯誤而是自然選擇仔細權衡協調的結果。進化論觀點提示衰老過程中涉及的不隻是少數基因,其中若幹對生命有重要的功能意義。這些基因似乎是在一組互相協調的逐步升級的征象中一一表達它們的各種作用。在任何基因的不良作用中,出現得早的基因將比出現得遲的基因受到更強的自然選擇的淘汰。自然選擇作用於它們,以及別的基因以延遲它們的作用,直到它們與別的引起衰老的基因一同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