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百慕大基地,00413很快給了他們一台能連接遙感器的固定光幕。將月球人的芯片放進遙感器中,通過光幕可以清晰地看到太陽能收集站的各種數據變化。
一旦有沙塵暴,會自動提示,需要前往清理。
00413便親自駕駛飛船,前往撒哈拉大沙漠,用吸附光束將所有棱鏡片上的沙塵吸走。
而那個大鋼瓶下的進度條,一直到三個月後,才終於有了百分之一的進度顯示。
邏各斯則配合紫蘇,為她的磁場強度做了分批次記錄。
分別是:平常狀態下,紫蘇徒手激發出電流的強度;吸收外力後,紫蘇將之融入丹田,再噴發出來的強度(外力且分為機械電流與00413提供的生物電流兩種);月圓之夜時,紫蘇徒手與吸收外力後的變化。
人類計量磁常強度的單位為A/M。電流單位為安培。
但紫星族儀器顯示的隻是種很奇怪的符號。邏各斯在00413的指導下,可以從儀表進度條的百分比來換算出幾種情況下的數據對比。
得出結論是:徒手激發出的電流,凝結成光球後,擊在測量器上,儀表上的折中值為1的話。則在吸收了500安培機械電流後,強度能夠達到3。通過吸收00413觸須上傳導過來的生物電流(大致500安培)的話,強度值可達到4。
而在月圓之夜,若吸收00413傳導的等量電流後……測量器在儀表進度條瞬間爆滿的同時,砰地一聲被爆掉了。
保守估計也將是平常狀態下的十幾倍!因為儀表進度條滿值是10。
倘若紫蘇在月圓之夜,吃過藥長老那最後一顆大藥丸後。再全力吸收幾隻12根觸須以上的紫星族人的電流。最後凝結出來的光球,那個威力……
傑夫將數據按保守估計,放大了50倍,輸入模擬程序中。程序跳出一連串亂碼。一個大大的警告標誌出現在光幕中間,不停地閃爍著。
“傑夫,你的想像力還是不夠啊!程序容量太小了。比如要表現整個太陽溫度的話,你設定的初始單位就不能是華氏1度,而是至少要以1000度為基數。這樣換算出來的數據才能簡明扼要。”邏各斯拍拍傑夫的肩,調侃道。
傑夫聳聳肩,兩手一攤:“隻能再從頭改咯……不過,我已經開始期待,那最後一刻的壯觀場景了……”
傑夫頭向上微昂,右手向上繃直,目光隨著手勢而趨高,充滿熱切的憧憬。
別看傑夫平時跟豬八戒似的,吵著要玩要吃的。但一旦正經幹起活來,還是一絲不苟,認真負責的。
雖然模擬程序的三維立體建模工作,都基本交給了百慕大基地其餘的紫星族人。
但傑夫的工作量仍很大,稍微改動一個微小的數據,就要牽一發動全身,十天半個月修複一個小漏洞,是常有的事。
時光如梭,光陰荏苒。轉眼就到了人類公曆2011年1月份。
傑夫與眾人齊心協力製作的模擬效果視頻,終於製作完成。
00413報告給了南極總部,01召集齊另十二位核心團成員,再次開了個視頻會議。
光幕被切分為三個視窗,中央位置的大視窗,自然是那個效果圖,另兩個小視窗分別是效果圖數據分析、補充與兩地適時視頻連接窗口。
效果圖開始動態播放。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個巨大的陣法圖。但不是紫星族人一直延用的吸收陣陣形。而是一個超大的立體三角形。看起來極似百慕大基地的金字塔。
因為立體三角形,因其本身極易產生的諧波共振,是聚集陣法的基礎陣形。
在三角形的中央,以三條邊分割線為頂點,畫了個整圓。圓形中央坐了個人形動畫形象,代表主陣人,即紫蘇。
十三顆水晶頭骨呈塔形,分三層,懸浮在陣內。所有頭骨的臉都麵向中央的紫蘇。它們是保護陣形,引導最後爆發能量出口的關鍵。
在紫蘇的身周,飄浮著無數個光球。
那是根據實現核聚變的慣性約束法,將幾毫克的氘和氚的混合體,裝放入直徑約幾毫米的小球內。
從外麵均勻射入粒子束(太陽能轉化而成),球麵因吸收能量而向外膨脹。受它的反作用,球麵內層向內擠壓(反作用力是一種慣性力,靠它使氣體約束,所以稱為慣性約束)。
就如噴氣飛機氣體往後噴而推動飛機前飛一樣,小球內氣體受擠壓而壓力升高,並伴隨著溫度的急劇升高。當溫度達到所需要的點火溫度時,小球內氣體便發生爆炸,並產生大量熱能。
任何的能量都極易在傳輸過程中被大量的消耗。而若在真空環境,強磁引導下,粒子束的能量消耗將被降低至接近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