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章 撒哈拉大沙漠(1 / 2)

撒哈拉大沙漠是地球上最大的沙漠,是僅次於南極洲之外的第二大荒漠。麵積占非洲大陸的四分之一,幾乎整個非洲北部,全部都是漫漫黃沙。

這裏是生存環境最惡劣的地方,腹地中的沙土,甚至連細菌都難以生存。

由於這裏的日照強烈且晝間時段極長,人類近年來一直致力於在該地區建造一座超級大電廠。

但是沙漠中的沙塵暴,日夜溫差過大,對於太陽能接收設備的要求極高,有很多技術難題還有待解決。

一個月朗星稀的夜晚,一道長長的流星劃過夜空。墜落在撒哈拉大沙漠腹地。

渺無人煙的荒原,沒有任何人注意到,這顆流星其實是艘長方形的發光飛行物。

它靜靜地懸浮在沙漠腹地的上空,似個大大的一字。

慢慢地它的底部打開了一道狹長的艙門。陸續有大大小小的降落傘似的機械設備,徐徐降落到地麵。

其中一隻螃蟹一般,有著六隻支架的機器,緩慢地在沙漠上行走著。

螃蟹的肚子裏,坐著紫蘇、邏各斯與傑夫。

他們通過透視鏡好奇地打量著外麵一望無垠、荒涼一片的沙漠,有種行走在月球上的錯覺。

這裏的沙漠與紫蘇印象中的巴丹吉林沙漠、羅布泊的戈壁都明顯不同。

巴丹吉林沙漠,一片黃海中還偶爾有綠洲、有野狼、蠍子、蛇等適應能力極強的生物。羅布泊的地貌也會有山川起伏,飛沙走石。

而這裏,隻有一片死寂,甚至連發光的熒火蟲也沒有一隻。

也許是坐在機器內的緣故,聽不到外界的任何聲音,如果不是夜幕中黑黝黝的土地,這裏簡直就是片虛無空間。

月球人通過解析紫蘇的記憶,直接獲知了紫星族的計劃。

他們沒有對紫蘇展開別的什麼調查、考驗。也許是對自身科技的自信。

第二次與紫蘇建立意念聯係時,就直接了當地表明了,支持紫蘇的意向。

沒過多久,就派了飛船到百慕大將紫蘇接來,確定在撒哈拉大沙漠建立太陽能收集站。

一切設備由月球人無償提供。相關技術核心,紫蘇等人無權知曉,隻被告知,四年後,他們所需的能源將絕對能引爆氦3核聚變反應堆。

而在此之間,紫蘇三人上網查詢了一切有關於月球方麵的資料。雖然被公開的資料很有限。

但仍得知,美國阿波羅飛船登月時,6次帶回368千克左右的月球岩石和塵埃。並且經過分析鑒定,月球上存在大量的氦3。並且估算出月球上保存著大約5億噸的氦3。

所以,隻要他們的方案,能最終得到紫星族的決議通過。有月球人的支持,他們在能源上將沒有任何後顧之憂。

此時,他們坐在螃蟹狀機器人中。看著另外五六隻龐大的機器人,在沙地中忙碌。

它們都各自有著獨立的動力係統,有的用支架在沙地上行走,有的則似磁懸浮動力般飄浮著移動。

那種飄浮著的機器,就是一個小型的飛碟。整體呈圓錐形,不時地上下浮動著。等行走在地麵上的機器人,用各種監測線束計算好方位後,在地麵上做個明顯的長方形熒光標識。

小飛碟便在那熒光標識處,打下一道激光束。似在切割著整個地麵。

隨後在小飛碟的光束圈範圍內,卷起了一個磁波漩渦。地麵上的沙石被卷了起來。

看起來就似平地突然來了股龍卷風。龍卷風停歇過後,一個巨大的沙坑出現在眾人麵前。

行走在地麵上的機器人,從機艙內滾出一個圓桶狀裝置。看起來很像人類化工廠常用的液氨鋼瓶。直徑大約有三四米粗。

鋼瓶被放置進了沙坑中,一根長長的導管拖在地麵上。小飛碟又卷起沙石重新覆蓋在上麵,將鋼瓶掩埋上。

隨後就是以鋼瓶掩埋地為中心點,一塊塊直徑達五六米的圓形棱鏡被拚裝起來,安裝上鋼鐵支架。遠遠地看去,就像一口鍋,很像人類前期用來接收衛星信號的接收器。

但若放大仔細觀察,每口大鍋卻不是完全平滑的,表麵有著無數個凹凸不平的棱形鏡麵,隨著角度的傾斜,似一朵花瓣中的花蕊,從中心向周沿放射狀排列著。

然後每口大鍋彼此之間,也是這種放射狀,一圈一圈地從裏往外擺放。最後成形,高空俯瞰,就是一朵巨大的,方麵幾公裏的大花瓣。

整項工程,耗時三天三夜,才完成。

紫蘇他們雖然一直坐在大螃蟹機器人裏。穿著能自動調節溫度的宇航服。但從機器人內部的溫度計中,可以看出,這裏的日夜溫差果然極大。中午時能高達四五十度,夜間卻又會降至零下幾度。

月球人的主艙放下所有機器人與設備便回去了。

但一直有視頻窗口相連接。裏麵一直播放著他們遙控小飛碟與機器人的場景。可以清晰地看見好幾個人形月球人在控製屏前走動著。

他們的腦袋與身子極不成比例,讓人很容易擔憂,那細長的脖子怎麼撐得住那麼大顆腦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