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6章 宇宙,時刻影響著地球(2 / 3)

1947年2月12日上午10時左右,在海參崴以北的錫霍特·阿林山區,蔚藍的天空中突然出現了一個像滿月那麼大的火球,放射著耀眼的光芒。它一麵爆燃發射出火花,一麵發出轟隆巨響,自北向南以極快的速度飛馳而過。接著,發生了大爆炸,巨大的煙柱拔地而起,濃煙升到30000米左右的高空,一塊大隕石墜落在山林中。周圍村子裏許多人家的玻璃窗都被震得粉碎,人們驚恐萬分。事後考察發現,在1.6平方公裏的範圍內,大約有200多個大、小坑穴,大的直徑達20米,小的在1米以下,它們是大隕石爆裂後散落到地麵上造成的。這些隕石是鐵質的,也叫鐵隕,總重量大約有35噸左右。

事隔12年,即1959年4月7日夜晚,捷克斯洛伐克的昂德廖菲天文台正在從事流星的觀測,突然一塊隕石從天而降,墜落在菲利布拉姆鎮。隕石落下的路線被昂德廖菲天文台的工作人員拍攝下來,因此,準確地求出了這次隕石下落的速度和方向,推算出它在地球大氣層以外的運行軌道與大多數小行星相同,也是拉扁的橢圓。

1970年1月3日,在美國中部俄克拉荷馬州的北部,人們看到一個比滿月還亮的火球從天而降,朝東南方向落下。衝擊波的響聲在1000平方公裏的範圍內都能聽到。監測網的4個觀測站拍攝到了大火球的照片,並由此推算出火球衝入地球大氣層之前的速度是14.2千米/秒,火球最高點的高度是86000米,隕石墜落的地點在羅斯特西底東部。1月9日,果然在該地找到了隕石。

(2)罕見的隕石雨

1976年3月8日,我國吉林省出現了一場世上罕見的隕石雨。這天下午3時許,吉林市郊上空布滿薄雲,一顆隕星以大約每秒十幾公裏的速度衝入地球大氣層,與大氣劇烈摩擦,頃刻間出現了一個耀眼的大火球。火球拖著一束光帶,夾雜著翻滾的濃煙急馳而降,並多次爆炸、崩裂。其中最大的一個火球飛行到吉林市北郊金珠鎮上空約一二萬米的高空時,又一次發生猛烈爆炸,並發出驚天動地的巨響,悶雷似的隆隆聲在天空中回蕩達四五分鍾之久。稍後,又衝出三個火球繼續爆裂,碎石、散片四處飛濺,散落在一個東西長約70多公裏、南北最寬約10公裏的狹長地帶。這次隕石雨的墜落範圍達四五百平方公裏,遠遠超過了1969年2月8日降落在墨西哥阿連德地區的那次號稱世界最大的隕石雨(散落麵積約260平方公裏)。截止到1976年5月中下旬,共收集到完整和比較完整的隕石100多塊,總重量在2.6噸以上,其中最大的1號隕石重達1770千克。

1997年2月15日深夜23時25分,一場罕見的隕石雨伴隨著強烈的聲光,又降落在我國山東省鄄城縣董口鄉。燃燒著的石塊像大雨、冰雹般下落,持續了一兩分鍾。經隕石專家認定,這次鄄城隕石雨是一個在高空自東向西飛行的流星體造成的。這個流星體直徑大約在半米左右,它以每秒200公裏的速度衝入地球大氣層,先後發生過兩次爆裂。第一次大約發生在西雙廟鄉的五裏後村附近上空,爆裂較為強烈,降落在這裏的隕石塊大多較小,像花生米、小棗一般,但十分密集。第一次爆裂後的大流星體碎塊繼續向西飛行,在董口鄉代堂村附近上空又發生第二次爆裂;這次爆裂後的隕石塊比第一次的大,一般為200克左右。這次隕石雨降落在東西長5公裏、南北寬3公裏,大約15平方公裏的橢圓形地帶,大大小小的隕石密密麻麻散落一地。這種隕石雨也屬世界罕見。

3.彗星——會給人間帶來災難的星

我國古代常把彗星和災變(包括地震、旱澇等)聯係在一起,認為彗星是“災星”。民間痛恨、詛咒一個人時常說:“天上有個掃帚星,地上有個”,意思是說,這個是專給人間帶來災難的災星。古希臘哲學家亞裏士多德也認為彗星的出現表示災難和幹旱將要來臨。

長期以來,很多人都認為把彗星與地震聯係起來是無稽之談。但最近20年來,科學家們對兩者之間的關係進行了研究,發現彗星與地震有一定聯係。

日本學者倪堀四郎係統地整理了一千八百年以來的彗星記錄,列出了幾百個彗星的軌道,並與世界上曾發生的大地震進行比較。他發現彗星與地震確有聯係,當彗星接近地球,或地球受到兩顆彗星的疊加作用時,就有大地震發生。彗星與地球的距離以天文單位計算,一個天文單位(A)相當於1.5億公裏。

例如,1920年Ⅲ號彗星從1920年9月下旬開始接近地球,在12月17日距離地球最近,約0.188個天文單位,在它前一天(12月16日)我國發生了本世紀以來最大的地震之一——海原8.5級地震,死亡人數達29萬餘人。在這之前,智利、千島群島等地也發生了好幾次7級~8級地震。

又如,1976年V號彗星從6月開始接近地球,在8月12日距地球最近(0.125個天文單位);在7月上旬到9月中旬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和地球的距離在0.3個天文單位以下。8月16日在菲律賓發生8.1級地震,5月底到8月下旬中國發生了7級以上地震6次。7月28日唐山大地震就是在這一期間發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