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5章 恒星,走近你真的不容易(1 / 3)

1.眾多的恒星,性質各異

銀河係內恒星眾多,性質各異,有些差異是由於恒星離我們遠近不同而造成的,我們在地球上看到太陽比一切恒星都亮得多,因為它離我們最近,為了比較各個恒星的性質,最好把它們放在同一距離處,為此,人們首先研究同屬一個球狀星團的恒星,它們到地球的距離差不多是一樣的,當把各個恒星的顏色作為橫坐標;把各個恒星的視亮度作為縱坐標時,不同恒星可用不同的點來表示,這樣就繪成了一張圖,結果發現,各個恒星在上的分布有一定的規律,這種圖稱為赫羅圖,圖中有兩個密集係列,一個從左上到右下,稱為主星序,另一個在右上角,稱為巨星序。

根據恒星演化的理論,主星序亮度由大變小時,恒星質量也由大變小,粗略地說,比太陽亮的恒星,恒星質量每增大一倍,發出的光要增大15倍,由於恒星發光的能量來自氫聚變為氦的熱核反應,因此能源與質量成正比,這樣,質量大一倍,壽命就要短1/7,太陽的年齡為50億年,一個很藍的O、B型恒星卻隻能存活幾百萬年,也就是說,它們是在太陽形成之後很久才剛剛誕生的“小娃娃”。

當恒星內的氫全部聚變為氦之後,恒星的內部收縮,並開始更新元素的聚變過程,恒星的外部向外膨脹,變成紅色,這就是巨星序上的紅巨星,它們與藍色的巨星幾乎同樣明亮,同樣顯得似乎很有生氣,其實它們是比太陽更衰老更接近死亡的老年恒星。

對於球狀星團以外的恒星,隻要能夠確定它們的距離或亮度,測出顏色,也同樣可以定出它們在赫羅上的位置。

2.恒星家族,一群群地誕生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對銀河係組成的研究取得了重大進展。

在此期間,德國天文學家巴德采用對紅光敏感的底片,詳細地研究了仙女座大星雲的中心區域,並得到了其中恒星的赫羅圖。仙女座大星雲是與銀河係相鄰近並且性質也相似的一個漩渦星係。巴德發現性質不同的恒星,分布在仙女座大星雲的不同部位,星係中心區域的恒星多數是老年的紅巨星,主序星很少,與銀河係中的球狀星團相似,但與太陽附近的恒星卻有明顯的不同。據此,巴德把處在星係不同部位的恒星,分成不同的兩組,並命名為星族Ⅰ和星族Ⅱ。

在銀河係的銀盤內,特別是在旋臂附近,存在著很多非常年輕的大質量恒星,即像參宿七那樣又藍又明亮的巨星,根據恒星演化的理論,它們隻能是不久前剛剛從氣體和塵埃組成的星雲中收縮而成的,有些恒星可能還在繈褓之中,正被濃密的星雲包圍著。巴德把這種與氣體和塵埃緊緊挨在一起,質量很大而年齡很小的恒星稱為星族Ⅰ。為了與各種中介情況加以區別,現在它們被稱為極端星族Ⅰ。

巴德認為球狀星團中的恒星與在銀核(即銀河係中恒星的分布最為密集之處)內的恒星性質相似,因為兩者的顏色都比較紅,它們當中最明亮的星都是紅巨星,所以說明它們都比較老,並把它們稱為星族Ⅱ。現代的研究表明,巴德的這種分析,把問題過分簡化了。作仔細的光譜分析後可以發現,銀核中的恒星和球狀星團中的恒星有一個重要的差別,那就是兩者的“金屬”含量有明顯的不同。兩個金屬含量差別很大的恒星,盡管它們的質量、亮度和表麵溫度相差不多,它們的光譜仍然明顯不同。在光譜的藍段,太陽型恒星的光譜有很多由重元素碳和鐵等所形成的強吸收線,而貧金屬的恒星,例如HD140283的光譜中除了氫的吸收線以外,別的吸收線很少。質量相同的恒星,貧金屬的恒星因為藍端缺少吸收線,因此平均光譜比較藍,從而年齡相近質量相近的恒星,也會因金屬豐度不同而有顏色的差別。仔細的觀察發現,銀核中的顏色比球狀星團還要更紅一些,表明球狀星團特別是離銀核很遠的球狀星團的金屬豐度最低,甚至隻有太陽的金屬含量的1/100,恒星離銀核越近,金屬豐度越高,這個奇怪的現象對於星係演化的研究有重要的意義。

按照性質(如年齡、化學成分、運動特性、空間分布等)的不同,把銀河係的恒星分成不同星族,這是研究銀河係組成的一個進步。現在,一般把銀河係的天體分為五個星族:暈星族(銀河係中最老的天體,金屬含量最少,僅約0.02%,主要分布在銀暈,銀盤也有);中介星族Ⅱ(高速星);盤星族(分布在銀盤和銀核,含金屬成分少);中介星族Ⅱ(較老的星族,含金屬多,分布在銀盤);旋臂星族(又叫極端星族Ⅰ,最年輕的恒星,隻有幾百萬年,最亮的是藍熱星,集中分布在銀道麵附近的旋臂中)。

銀河係的恒星總數雖達千億顆,但由於銀河係體積龐大,所以恒星的分布是很稀疏的,而且大部分恒星比較暗淡,發光不強。平均而言,銀盤內每立方光年內有0.0014個太陽質量,發出0.0017個太陽光度,恒星之間的平均距離是7光年(打個比喻,相當於兩個人相距千公裏,或在中國這塊土地上隻有一、二十人)。恒星的聚集方式也很不相同,有單個恒星,有雙星,三重星,星協和星團。在太陽的近鄰中,幾乎一半恒星處於多重星之中,這種成雙成組的現象表明,恒星很可能是一群群而不是一個個誕生的。

銀暈中一部分恒星分布在各球狀星團中,目前已觀測到100多個典型的球狀星團,每個包括一萬到十萬顆恒星,星團的範圍(直徑)約9到30秒差距,球狀星團的赫羅圖表明它可能是很老(指年齡)的結構。

3.恒星有大有小

習慣上常說“點點繁星”或“星光點點”,這是肉眼看見的樣子。實際上,恒星有的大,有的小,而且大小差別很大。

在知道一顆恒星的距離後,如果用精密儀器(如光學幹涉儀)去測出它的角直徑,那就可以計算出這顆星的大小了。目前隻能測量出少數的恒星的角直徑,而大量的恒星的大小,是應用其他的間接方法計算出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