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7章 深藏劇毒的魚類(3 / 3)

獅子魚

獅子魚生活在白海和巴倫支海的海域,體長約為50厘米,聽名字就給人弱肉強食的凶殘印象,其外貌也並非慈眉善目。可誰想到,獅子魚竟有一顆百般嗬護兒女的慈父之心。

當雌性獅子魚在退潮海水的邊沿產卵後,雄性獅子魚就能夠及時承擔作為父親的責任和義務。獅子魚能夠盡心盡力地守護在魚卵旁邊,除了保護魚卵不受凶猛動物的傷害外,它還會在退潮時,把嘴裏的水噴吐到魚卵上,以保持孵化所必需的濕潤。為此,它們練就了用尾巴拍擊海水,將濺起的水花噴灑到魚卵上的絕招。魚卵孵化成幼魚後,雄性獅子魚的慈父之心並未減退,仍然一如既往地陪伴、護衛在幼魚群的左右。當遇到險情時,長著吸盤的幼魚就向魚爸爸遊去,不一會兒工夫,魚爸爸的周身就被吸附在它身體上的幼魚密密麻麻地簇擁起來。看上去,它們父子間也不知道究竟是誰護衛誰了。慈父就這樣滿載著吸附周身的幼魚,遊向深海中的安全地帶。

三棘獅子魚

三棘獅子魚俗名淡水獅子

魚,原產地為東南亞沿岸及各河口水域。此魚的頭很大,占體長的1/3,而且口大齒細。它的頭雖然大,但卻生著一對小小的紅眼睛,不對稱的形態,非常有趣。

另外,三棘獅子魚也是一種毒魚,身體厚圓而且有很多瘤狀突起,好像蟾蜍的皮膚。它的體色隨環境不同而複雜多變,像變色龍一樣通過偽裝來蒙蔽敵人,從而使自己得以生存。它通常以土黃色和橘黃色為主。

獅子魚總會讓人聯想到好萊塢電影裏那些蛇蠍美人:美,而且毒辣。但無論是美豔的外形還是帶毒的刺,這些對於獅子魚來說,都不過是自然選擇中獲得的生存方式與手段,而非攻城掠寨的利器。

如果獅子魚沒有遇到威脅、遭受攻擊,它會很樂意在海裏悠閑地過著“貴婦”生活。當我們充分了解到獅子魚的生存方式後,也許我們能夠諒解獅子魚的劇毒。

獅子魚之所以能夠在海中如此悠然自得、目中無人,主要是它們背鰭、胸鰭和臀鰭上長長的鰭條在起作用。這些鰭條的基部都有毒腺,鰭條尖端還有毒針。平時,這些鰭條都處於完全展開狀態,形似刺蝟,即使那些對獅子魚下手的掠食者們也會無所適從。

當然,獅子魚防禦再嚴密,也有自己的弱點,它的腹部沒長刺棘,而獅子魚也深知這一點。所以當獅子魚遇到危險或是在休息時,它就會用腹部的吸盤把自己緊緊貼在岩壁上以尋求保護。

獅子魚的蜇刺過程既簡單又有效。當你試圖接近獅子魚時,它就會向後退,這不是表示獅子魚害怕,而是在為進攻做準備,獅子魚的進攻一般在眨眼間就會發生,當毒刺蜇進人體組織時,位於毒刺根部的毒囊早已做好了準備,隻要隨便一擠,獅子魚就能釋放出毒液,毒液通過毒刺造成的傷口注入人體組織的內部。如果獅子魚的蜇刺越重越深,毒液造成的傷害就會越大。

如果你不小心接近並逾越了獅子魚的“安全尺度”,就會被它刺傷,那就需要馬上向專業醫療人員尋求幫助,這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沒有對傷口進行及時正確地處理,疼痛就會加劇,而且還可能會引起許多長期的問題得不到解決。

觀賞魚之王:錦鯉

錦鯉是紅色鯉魚的變種,紅鯉傳入日本後,經過改良,產生了色彩鮮豔的錦鯉。至今,全世界已有100多個品種的各色錦鯉。錦鯉不僅外觀漂亮,而且存活率很高,在公園和庭院中被廣泛養殖。

錦鯉在生物學上屬於鯉科,鯉科是所有魚種中最大的一科,超過1400種魚種。是風靡全球的一種高檔觀賞魚,有“水中活寶石”、“會遊泳的藝術品”的美稱。由於它對水質要求不高,食性較雜,易繁殖,故受到人們的歡迎。

錦鯉生性溫和,喜群遊,易飼養,對水溫適應性強。它可生活於5℃~30℃的水溫環境,生長水溫為21℃~27℃。雜食性。錦鯉個體較大,體長可達1米,重10千克以上。它於2~3歲達到性成熟。它的壽命長,平均約為70歲,於每年的4~5月產卵。

錦鯉的生長速度受水的溫度和餌料的充足與否的極大製約,此外,雌、雄錦鯉的生長也有很大的差異。

大的錦鯉體長可達0.9米以上,紅白錦鯉魚的底色為白色,魚體上映襯著紅色斑紋。其中,紅色斑紋在眼部之上的紅白錦鯉,以及嘴部沒有紅色隻有白色的紅白錦鯉是比較珍貴的品種。